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认知互动——注重沟通效果,行为互动——注重沟通效率,情感互动——注重沟通思想,价值互动——注重沟通观念”四个方面阐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互动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95-02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三大因素,即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互动,促使了教学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此二者之间的互动是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有时就某一时事热点而展开讨论,有时为某一历史问题进行情境互动,而这些互动又建构在深度沟通的基础上。可见,有效的师生沟通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认知互动——注重沟通效果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过程中,“传道”作为知识传播的基本方式,是表层的认知互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认知互动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构建起基础的知识体系,因此认知互动更侧重于“唤醒已知”和“解惑未知”两个方面。
所谓“唤醒已知”,是指教师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其知识结构,寻找新知教学的切入点。比如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这一册教材中,《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涉及了哲学的两大性质,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怎样形象地阐述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达到从理解到应用的水平呢?可以通过唤醒已知的方法,请学生讲一讲自己从书籍中、生活中获取的名言,并引导学生分析哪些体现唯心主义思想,哪些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如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句,即体现了唯心主义思想;而有的学生列举出东汉王充的名言“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即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解惑未知”,即是在“唤醒已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未知,将运用已知来诠释未知。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有效沟通,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列举的实例中寻找二者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大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运用沟通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抓住每个沟通环节逐一实施,强调每个环节的沟通效果,最终使师生达成共同的认知目的,也就实现了认知互动的教学目标。可见,在认知互动环节中,注重沟通效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行为互动——注重沟通效率
行为互动是建立在认知互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沟通更注重效率,也就是学生围绕所学到的知识展开交流、讨论。认知互动作为知识的内化过程,那么这一环节则作为知识的外显过程。注重沟通效率,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引导、激发等手段,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并形成行为习惯,达到知行合一。
首先,提高单位时间的沟通效率。时间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把握教学节奏,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使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比如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述了诸多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继承与发扬。在教学过程中,如开展课堂讨论则须控制时间,强调讨论目的。由于传统文化较多,其中优劣参杂,如展开讨论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为确保沟通效果,可通过时间控制来调节教学节奏,鼓励学生列举几条传统文化,但不能与前面发言重复,以此来提高沟通效率。
其次,引导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由认知互动向行为互动转化,也就是通过知识内化外显的过程来实现这一转化。怎样使学生完成行为互动呢?以上面列举的课文为例,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已列举出诸多传统文化,下面的教学环节将重点放在“继承”二字上。一是引导学生批判地继承,如封建迷信要摒弃,而孝悌文化则需要发扬;二是将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付诸行动,如激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孝悌文化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帮助弱势群体,等等。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教师实现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知识内化与外显的过程,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并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互动——注重沟通思想
有了初步认知和行为互动,学生对知识有了表层的认知,接下来则是要将知识上升到情感认知的高度,以使其融入学生的思想世界。在情感互动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主要围绕“思想”来展开。教师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再通过内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并反馈给教师,以此达到情感层面的交流。
首先,将行为互动上升到情感互动。高中政治教学并不仅仅完成传授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提升思想境界。而这一目标达成离不开情感的交流。如上面所列举的《文化生活》一册教材的教学案例中,师生互动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将其运用到教师带领学生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面上看是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实质上教师是在用身体力行感染学生,这已上升到情感互动的范畴。活动高潮时,也是师生情感形成共鸣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的身心都被有效地带入到道德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切身体验到了文化道德的魅力。
其次,注重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利于避免学生走上人生的弯路,帮助其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一册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向学生展现了何为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消费观,更要了解学生消费观的养成,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掉不良消费习惯。如将全班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进行情感沟通,了解不同组别学生的购买兴趣,并在沟通中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来影响学生,以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互动。
四、价值互动——注重沟通观念
同样作为深层次的师生互动,价值互动是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构成的,它更强调以学生为本,从情感向观念意识等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延伸。价值互动作为师生实现良好互动的重要衡量指标。高中政治课不仅与时代接轨,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价值。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过度自信,而有些学生又存在妄自菲薄的心理。这些都是没有挖掘出自身价值造成的。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价值,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一册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中,在谈到民族关系这一话题时,学生觉得与自身价值更是没有太大联系。可以说这些学生对自身价值缺乏清醒的认识。教师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在价值互动中列举实事案例,如新疆“打砸抢烧”事件,如身边民族团结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能为民族团结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学生挖掘出自身价值所在。
其次,课堂互动注重沟通观念。在互动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于角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在沟通交流时往往出现处事态度和观念上的冲突,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运用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统一观念认识。这个“统一”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而并非教师运用权威强加给学生的。比如上面的案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还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题讨论,通过沟通来统一学生的观念认识。
高中政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等多个领域,需要学生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的内化与外显,进而对师生间的沟通效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最表层的知识认知开始,即通过沟通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在接下来的行为互动中,提高沟通效率;进而再通过表层沟通逐渐向深层次的精神沟通转化,运用情感互动和价值互动的手段,实现思想与观念的师生沟通,激活高中政治课堂,使之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95-02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三大因素,即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互动,促使了教学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此二者之间的互动是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有时就某一时事热点而展开讨论,有时为某一历史问题进行情境互动,而这些互动又建构在深度沟通的基础上。可见,有效的师生沟通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认知互动——注重沟通效果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过程中,“传道”作为知识传播的基本方式,是表层的认知互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认知互动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构建起基础的知识体系,因此认知互动更侧重于“唤醒已知”和“解惑未知”两个方面。
所谓“唤醒已知”,是指教师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其知识结构,寻找新知教学的切入点。比如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这一册教材中,《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涉及了哲学的两大性质,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怎样形象地阐述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达到从理解到应用的水平呢?可以通过唤醒已知的方法,请学生讲一讲自己从书籍中、生活中获取的名言,并引导学生分析哪些体现唯心主义思想,哪些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如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句,即体现了唯心主义思想;而有的学生列举出东汉王充的名言“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即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解惑未知”,即是在“唤醒已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未知,将运用已知来诠释未知。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有效沟通,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列举的实例中寻找二者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大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运用沟通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抓住每个沟通环节逐一实施,强调每个环节的沟通效果,最终使师生达成共同的认知目的,也就实现了认知互动的教学目标。可见,在认知互动环节中,注重沟通效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行为互动——注重沟通效率
行为互动是建立在认知互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沟通更注重效率,也就是学生围绕所学到的知识展开交流、讨论。认知互动作为知识的内化过程,那么这一环节则作为知识的外显过程。注重沟通效率,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引导、激发等手段,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并形成行为习惯,达到知行合一。
首先,提高单位时间的沟通效率。时间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把握教学节奏,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使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比如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述了诸多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继承与发扬。在教学过程中,如开展课堂讨论则须控制时间,强调讨论目的。由于传统文化较多,其中优劣参杂,如展开讨论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为确保沟通效果,可通过时间控制来调节教学节奏,鼓励学生列举几条传统文化,但不能与前面发言重复,以此来提高沟通效率。
其次,引导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由认知互动向行为互动转化,也就是通过知识内化外显的过程来实现这一转化。怎样使学生完成行为互动呢?以上面列举的课文为例,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已列举出诸多传统文化,下面的教学环节将重点放在“继承”二字上。一是引导学生批判地继承,如封建迷信要摒弃,而孝悌文化则需要发扬;二是将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付诸行动,如激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孝悌文化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帮助弱势群体,等等。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教师实现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知识内化与外显的过程,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并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互动——注重沟通思想
有了初步认知和行为互动,学生对知识有了表层的认知,接下来则是要将知识上升到情感认知的高度,以使其融入学生的思想世界。在情感互动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主要围绕“思想”来展开。教师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再通过内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并反馈给教师,以此达到情感层面的交流。
首先,将行为互动上升到情感互动。高中政治教学并不仅仅完成传授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提升思想境界。而这一目标达成离不开情感的交流。如上面所列举的《文化生活》一册教材的教学案例中,师生互动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将其运用到教师带领学生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面上看是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实质上教师是在用身体力行感染学生,这已上升到情感互动的范畴。活动高潮时,也是师生情感形成共鸣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的身心都被有效地带入到道德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切身体验到了文化道德的魅力。
其次,注重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利于避免学生走上人生的弯路,帮助其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一册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向学生展现了何为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消费观,更要了解学生消费观的养成,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掉不良消费习惯。如将全班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进行情感沟通,了解不同组别学生的购买兴趣,并在沟通中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来影响学生,以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互动。
四、价值互动——注重沟通观念
同样作为深层次的师生互动,价值互动是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构成的,它更强调以学生为本,从情感向观念意识等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延伸。价值互动作为师生实现良好互动的重要衡量指标。高中政治课不仅与时代接轨,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价值。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过度自信,而有些学生又存在妄自菲薄的心理。这些都是没有挖掘出自身价值造成的。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价值,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一册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中,在谈到民族关系这一话题时,学生觉得与自身价值更是没有太大联系。可以说这些学生对自身价值缺乏清醒的认识。教师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在价值互动中列举实事案例,如新疆“打砸抢烧”事件,如身边民族团结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能为民族团结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学生挖掘出自身价值所在。
其次,课堂互动注重沟通观念。在互动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于角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在沟通交流时往往出现处事态度和观念上的冲突,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运用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统一观念认识。这个“统一”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而并非教师运用权威强加给学生的。比如上面的案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还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题讨论,通过沟通来统一学生的观念认识。
高中政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等多个领域,需要学生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的内化与外显,进而对师生间的沟通效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最表层的知识认知开始,即通过沟通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在接下来的行为互动中,提高沟通效率;进而再通过表层沟通逐渐向深层次的精神沟通转化,运用情感互动和价值互动的手段,实现思想与观念的师生沟通,激活高中政治课堂,使之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