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培育与践行中主要存在主体、过程和效果等不同层面的问题,需要齐鲁文化载体教育相结合,多渠道培育形成合力,站在整体性的高度探索培育与践行的实施方案,切实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关键词:齐鲁文化;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
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文化多元化纵深推进,高校在此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认同及践行显得极为重要。这既是大学生迎接人生挑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磨砺,也是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
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诉求。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利益选择功利化、价值选择多样化、政治思想模糊不定等问题,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知和行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价值认知能力,对于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意义重大。
1.2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这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的要求,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探索教育困境出路的重要途径。
这是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中国梦作为个人梦想的原动力,是对各种具体梦想的汇聚和提炼,这就要求国家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规定和统领”要认识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在大学生当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收入分配改革、社会阶层分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文化多元化也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加剧了大学生们思想的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个别深层次的思想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没有无法得到较好解决。
从国际环境看,西方不良思想价值观继续渗透。全球化是西方价值观传播和渗透的重要方式。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进程通过经济的、文化的手段进行着隐秘的价值观渗透,其中局限性的一面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社会,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导致个别大学生信仰迷失和价值观错乱。
2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与践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主体层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的教育管理团队是培育与践行的关键因素。从这个层面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齐鲁文化”客体关系不清、结构不合理、主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1)学校管理干部、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学人员作为具体操作者,在工作中往往没有能理顺客体关系,对齐鲁文化的理解出现混合重叠的情况,工作重点不突出,管理效率低下;(2)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并不是思政类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的学习,政治素养偏低;(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不足,容易受到社会负能量的影响,不能结合实际探索培育与践行的新方法,无法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模范引领作用。
2.2过程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规律性的把握和运用不足。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适应和超越大学生原有价值观基础。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大学生客体层面基本特点的把握与运用,比如当前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过程中,就没有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甚至脱离学生的思想水平、价值基础而进行核心价值观理论讲授。
3整体性方案
3.1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齐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完善统一,硬件条件配套,校园文化和谐,形成培育合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阶段: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据价值认同原理和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方案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过程。
3.2方案内容
以一学年为时间界限,站在“齐鲁文化”整体性的高度,发挥各级管理、教育、教学人员的积极性,相互协调和配合,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教育培育。思政课教学是主阵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式教学、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坛、讲座、宣讲;组织部、团委、学工部负责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工作,树立好个人典型和先进团队;思政部与团委密切合作,开展好假期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3.3实施方法
一是说理引导。说理引导包括“说理”和“引导”两个方面。“说理”是指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如专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内容中去。
二是熏陶感染。熏陶感染的实质是环境优化。环境优化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上,这里的校园文化包括硬文化、软文化和制度文化。第1,要改进校园硬件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角落,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环境;第2,是提炼大学精神,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校园传媒,开展多种学术类、娱乐类文化活动,让学生成为各项活动的主角,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4成效评估
4.1全员育人功效明显提高
“齐鲁文化”更加专业和凝练,更加科学和全面,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赋予辅导员队伍更多的机动性。教育者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一股培育与践行的合力,使得1+1>2的整体性在明确的结构和组织管理中得到生动体现。
4.2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更富感染力和亲和力
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学校管理人员和其它教职员工为参与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涵盖校园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的富于特色的文化环境氛围。如在专业教育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后,赋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校园文化,赋有诚信、友爱的校园文化,赋有敬业、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特别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4.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自觉践行效果显著
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实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有所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认知、情感和行动上三个层次的递进认同,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将来的人生中自觉践行。如社会热点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通过课堂辩论教学与全校情景剧比赛,学生从认知上认识到“扶”才是公正与文明的社会,从情感上接受“扶”才是和谐、友爱的社会,从行动上表现出一定要“扶”的坚定态度。
整体性运行“齐鲁文化”教育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高效的管理水平。建立起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与考评体系,挖掘教职员工的典型示范,发掘学生的典型案例,是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齐鲁文化;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
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文化多元化纵深推进,高校在此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认同及践行显得极为重要。这既是大学生迎接人生挑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磨砺,也是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
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诉求。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利益选择功利化、价值选择多样化、政治思想模糊不定等问题,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知和行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价值认知能力,对于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意义重大。
1.2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这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的要求,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探索教育困境出路的重要途径。
这是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中国梦作为个人梦想的原动力,是对各种具体梦想的汇聚和提炼,这就要求国家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规定和统领”要认识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在大学生当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收入分配改革、社会阶层分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文化多元化也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加剧了大学生们思想的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个别深层次的思想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没有无法得到较好解决。
从国际环境看,西方不良思想价值观继续渗透。全球化是西方价值观传播和渗透的重要方式。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进程通过经济的、文化的手段进行着隐秘的价值观渗透,其中局限性的一面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社会,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导致个别大学生信仰迷失和价值观错乱。
2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与践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主体层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的教育管理团队是培育与践行的关键因素。从这个层面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齐鲁文化”客体关系不清、结构不合理、主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1)学校管理干部、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学人员作为具体操作者,在工作中往往没有能理顺客体关系,对齐鲁文化的理解出现混合重叠的情况,工作重点不突出,管理效率低下;(2)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并不是思政类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的学习,政治素养偏低;(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不足,容易受到社会负能量的影响,不能结合实际探索培育与践行的新方法,无法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模范引领作用。
2.2过程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规律性的把握和运用不足。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适应和超越大学生原有价值观基础。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大学生客体层面基本特点的把握与运用,比如当前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过程中,就没有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甚至脱离学生的思想水平、价值基础而进行核心价值观理论讲授。
3整体性方案
3.1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齐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完善统一,硬件条件配套,校园文化和谐,形成培育合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阶段: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据价值认同原理和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方案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过程。
3.2方案内容
以一学年为时间界限,站在“齐鲁文化”整体性的高度,发挥各级管理、教育、教学人员的积极性,相互协调和配合,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教育培育。思政课教学是主阵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式教学、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坛、讲座、宣讲;组织部、团委、学工部负责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工作,树立好个人典型和先进团队;思政部与团委密切合作,开展好假期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3.3实施方法
一是说理引导。说理引导包括“说理”和“引导”两个方面。“说理”是指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如专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内容中去。
二是熏陶感染。熏陶感染的实质是环境优化。环境优化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上,这里的校园文化包括硬文化、软文化和制度文化。第1,要改进校园硬件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角落,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环境;第2,是提炼大学精神,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校园传媒,开展多种学术类、娱乐类文化活动,让学生成为各项活动的主角,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4成效评估
4.1全员育人功效明显提高
“齐鲁文化”更加专业和凝练,更加科学和全面,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赋予辅导员队伍更多的机动性。教育者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一股培育与践行的合力,使得1+1>2的整体性在明确的结构和组织管理中得到生动体现。
4.2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更富感染力和亲和力
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学校管理人员和其它教职员工为参与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涵盖校园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的富于特色的文化环境氛围。如在专业教育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后,赋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校园文化,赋有诚信、友爱的校园文化,赋有敬业、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特别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4.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自觉践行效果显著
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实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有所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认知、情感和行动上三个层次的递进认同,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将来的人生中自觉践行。如社会热点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通过课堂辩论教学与全校情景剧比赛,学生从认知上认识到“扶”才是公正与文明的社会,从情感上接受“扶”才是和谐、友爱的社会,从行动上表现出一定要“扶”的坚定态度。
整体性运行“齐鲁文化”教育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高效的管理水平。建立起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与考评体系,挖掘教职员工的典型示范,发掘学生的典型案例,是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