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析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超声的特点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和卵巢小黄体囊肿患者各3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检查,其中黄体囊肿的大小为(2.2±0.6)cm,异位妊娠孕囊的大小为(1.3±0.4)cm,并且相比较异位妊娠孕囊患者而言,黄体囊肿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数明显较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异位妊娠孕囊和卵巢小黄体囊肿进行超声诊断时,应该与血流阻力指数和囊壁回声等相结合,正确区分两种疾病,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卵巢小黄体囊肿 超声表现
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进行超声诊断时,尤其是囊性结构出现在卵巢周围或者卵巢内时,应该与卵巢黄体囊肿相区分。通常情况下,在超声图像中,异位妊娠孕囊和卵巢小黄体囊肿都存在小囊状结构,且囊壁上的血流比较丰富,在超声诊断中,出现混淆的几率较高,容易漏诊或者误诊。临床上在治疗异位妊娠和卵巢小黄体囊肿时,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所以正确诊断和鉴别两种疾病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超声的特点对比,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和卵巢小黄体囊肿患者各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异位妊娠患者的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29.1±2.7)岁,停经时间为39~62d,平均停经时间为(44.9±5.3)d;卵巢小黄体囊肿患者的年龄为17~49岁,平均年龄为(29.6±2.9)岁,停经时间为37~67d,平均停经时间为(45.4±5.5)d。两组患者的停经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运用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VOLUSON30-EXPERT及LOGIQ3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时,控制好探头频率,通常在5~9MHz左右。检查前,叮嘱患者将膀胱排空,选择膀胱截石位,在探头上均匀涂抹耦合剂,然后将一次性避孕套套在探头上,在阴道内缓缓送入探头,对附件、子宫进行常规检查,首先先对宫腔进行检查,查看有无宫内妊娠,再对卵巢双侧及其周围进行检查,对黄体囊肿的大小(上下径平均值、横径、后径、前径)和灰阶图像以及异位妊娠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情况下,对黄体囊肿和异位妊娠的血流特点进行观察,并在脉冲多普勒的状态下,对黄体囊肿和异位妊娠的周围血流阻力指数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特点对比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检查,其中黄体囊肿的大小为(2.2±0.6)cm,异位妊娠孕囊的大小为(1.3±0.4)cm。黄体囊肿在超声检查中其内部回声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1)低回声结节型:囊类回声偏低,且透声情况差;(2)薄壁囊肿型:囊壁比较薄、有清晰的边界,且不存在任何回声;(3)薄壁囊肿内光点型:囊内回声呈点状特点,且不均匀;(4)厚壁囊肿型:存在清晰的边界、回声较低,且囊壁较厚。
2.2 两组血流信号和血流阻力指数对比
黄体囊肿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异位妊娠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上在对异位妊娠进行诊断时,超声检查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宫腔外存在妊娠囊、胎芽或者卵黄囊,往往容易诊断为异位妊娠,但是由于卵巢黄体囊肿与异位妊娠孕囊在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囊壁血流比较丰富,所以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几率较高[2]。一般来说,在阴道超声检查中,正确掌握检查方法,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能够将黄体囊肿检测出来,在超声图像中,黄体囊肿的表现缺乏典型性特征,并且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所以对黄体囊肿的类型进行正确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分异位妊娠和卵巢真正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薄壁囊肿型是黄体囊肿比较常见的一种超声图像类型,黄体囊肿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囊壁薄且直径较大时,与异位妊娠孕囊相区分比较容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早孕的情况下,宫腔内的孕囊不明显,黄体囊肿在超声图像中呈现出低回声结节特点,诊断为异位妊娠的几率较高,从而导致误诊[4]。同时,在附件囊肿周围如果不能探查到小卵泡回声,且囊壁回声比内膜或者卵巢实质高,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较高。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超声图像中,黄体囊肿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其原因可能与形成黄体囊肿的过程中有无出血、吸收出血程度以及出血量有关,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5]。因此,临床上在对异位妊娠孕囊和卵巢小黄体囊肿进行超声诊断时,应该与血流阻力指数和囊壁回声等相结合,正确区分两种疾病,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胡蓉,向红,刘晶. 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超声对比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08:612-614.
[2]胡蓉. 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超声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
[3]杨丽终,陈力,杨丽,叶倩倩. 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对比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8,02:53-55.
[4]蒋双兰,余凤,杨丽丽,仲先玲,陈焕华. 异位妊娠孕囊与黄体囊肿的超声鉴别[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06:440-442.
[5]周利萍. 超声对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鉴别诊断[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3:92.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卵巢小黄体囊肿 超声表现
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进行超声诊断时,尤其是囊性结构出现在卵巢周围或者卵巢内时,应该与卵巢黄体囊肿相区分。通常情况下,在超声图像中,异位妊娠孕囊和卵巢小黄体囊肿都存在小囊状结构,且囊壁上的血流比较丰富,在超声诊断中,出现混淆的几率较高,容易漏诊或者误诊。临床上在治疗异位妊娠和卵巢小黄体囊肿时,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所以正确诊断和鉴别两种疾病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超声的特点对比,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和卵巢小黄体囊肿患者各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异位妊娠患者的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29.1±2.7)岁,停经时间为39~62d,平均停经时间为(44.9±5.3)d;卵巢小黄体囊肿患者的年龄为17~49岁,平均年龄为(29.6±2.9)岁,停经时间为37~67d,平均停经时间为(45.4±5.5)d。两组患者的停经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运用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VOLUSON30-EXPERT及LOGIQ3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时,控制好探头频率,通常在5~9MHz左右。检查前,叮嘱患者将膀胱排空,选择膀胱截石位,在探头上均匀涂抹耦合剂,然后将一次性避孕套套在探头上,在阴道内缓缓送入探头,对附件、子宫进行常规检查,首先先对宫腔进行检查,查看有无宫内妊娠,再对卵巢双侧及其周围进行检查,对黄体囊肿的大小(上下径平均值、横径、后径、前径)和灰阶图像以及异位妊娠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情况下,对黄体囊肿和异位妊娠的血流特点进行观察,并在脉冲多普勒的状态下,对黄体囊肿和异位妊娠的周围血流阻力指数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特点对比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检查,其中黄体囊肿的大小为(2.2±0.6)cm,异位妊娠孕囊的大小为(1.3±0.4)cm。黄体囊肿在超声检查中其内部回声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1)低回声结节型:囊类回声偏低,且透声情况差;(2)薄壁囊肿型:囊壁比较薄、有清晰的边界,且不存在任何回声;(3)薄壁囊肿内光点型:囊内回声呈点状特点,且不均匀;(4)厚壁囊肿型:存在清晰的边界、回声较低,且囊壁较厚。
2.2 两组血流信号和血流阻力指数对比
黄体囊肿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异位妊娠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上在对异位妊娠进行诊断时,超声检查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宫腔外存在妊娠囊、胎芽或者卵黄囊,往往容易诊断为异位妊娠,但是由于卵巢黄体囊肿与异位妊娠孕囊在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囊壁血流比较丰富,所以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几率较高[2]。一般来说,在阴道超声检查中,正确掌握检查方法,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能够将黄体囊肿检测出来,在超声图像中,黄体囊肿的表现缺乏典型性特征,并且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所以对黄体囊肿的类型进行正确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分异位妊娠和卵巢真正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薄壁囊肿型是黄体囊肿比较常见的一种超声图像类型,黄体囊肿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囊壁薄且直径较大时,与异位妊娠孕囊相区分比较容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早孕的情况下,宫腔内的孕囊不明显,黄体囊肿在超声图像中呈现出低回声结节特点,诊断为异位妊娠的几率较高,从而导致误诊[4]。同时,在附件囊肿周围如果不能探查到小卵泡回声,且囊壁回声比内膜或者卵巢实质高,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较高。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超声图像中,黄体囊肿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其原因可能与形成黄体囊肿的过程中有无出血、吸收出血程度以及出血量有关,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5]。因此,临床上在对异位妊娠孕囊和卵巢小黄体囊肿进行超声诊断时,应该与血流阻力指数和囊壁回声等相结合,正确区分两种疾病,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胡蓉,向红,刘晶. 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超声对比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08:612-614.
[2]胡蓉. 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超声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
[3]杨丽终,陈力,杨丽,叶倩倩. 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对比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8,02:53-55.
[4]蒋双兰,余凤,杨丽丽,仲先玲,陈焕华. 异位妊娠孕囊与黄体囊肿的超声鉴别[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06:440-442.
[5]周利萍. 超声对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鉴别诊断[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