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政治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政治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 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初中政治课标也明确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这个千姿百态的大熔炉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对象。初中学生生活范围日渐扩展,要想通过每周几堂政治课感受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想让我们的教育“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我们就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生命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充满着师生的生活激情和灵性,充满着美丽的情感和追求,充满着科学真理和生命体验。在这个地方,师生共同成长,充分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一个生命体在教学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建构起知识的大厦,促进每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一、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 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对师生的人生态度都有重大影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灵魂对灵魂的触动。美好的生命应该是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应该和学生共同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政治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需要學生主动参与、积极感悟、并加以践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姿态,而是弯下身与学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独特的个体,允许他们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生活。备课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讲解与设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体验,留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并予以积极的反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找到自我在课堂中的位置,从而充分地、放心地去感悟生活,进而主动践行。
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尊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感悟、享受生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处处彰显出课堂的生命活力。在这里,有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学生的创意,也有教师乐教而喷发出的教育智慧。
如超级女声风摩全国的时候,很多学生带着周笔畅、李宇春的海报来学校,甚至在我的课堂上看。我发现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告诉他们,我也很佩服超女,也看她们的海选。这样一说,学生马上和我亲近,觉得我们是“同道中人”,当然我并没有就此停止,接着,我和她们一起讨论,超女身上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令这么多人喜欢她们?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认为她们勇敢、有才华、有坚强的意志,适逢学生面临中考反复的复习,有点不耐烦,我引导学生更要把她们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勇敢面对中考,战胜中考。这以后,学生明显对我“放心”了,更乐意和我共同学好思想品德这门课。
二、挖掘生活教育资源 体验美好生活魅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对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身边的诱惑”一课,考虑到“领奖台的诱惑”,对于大部分与“领奖台”无缘的学生来说是不实际的,我便把这部分教材内容调换成“取得好成绩的诱惑”和“获得老师表扬的诱惑”,这一调换使教材紧紧地与学生生活贴在一起。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关公平和正义的内容,学生认识模糊,课本中的事例又离学生较远。于是我给学生观看了2007年年度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介绍;给学生看有关今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上下的举措;再让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为;经过这样的强烈对比,远比我们单口说相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感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也乐意付之行动。我想,还有什么比学生愿意主动践行更令人兴奋呢?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3.开辟本土教材新领域
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深知,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他自己的生活中,从自己生活中提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感受生活魅力。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我们东莞的本土文化加以壮实教材的内容。我们东莞几乎每一个镇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再让他们把它们带到课堂上。这样,不仅学活了教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生活的品味。 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生活处处有教材,这些美好的生活教育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
三、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践行积极生活态度
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的根据地。事实上,人们对任何知识的认识都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又将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政治课程有自己突出的思想性,但我们知道学生终究是要走出校门,独立生活的,怎样使学生将我们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努力践行积极生活态度,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和谐统一。巧妙的拓展了课程的时空,使教学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逐漸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这就是课堂的延伸,延伸的课堂使课堂不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学生心目中永远的课堂。但是我们政治课程不仅要考虑思想品德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世界观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
1.实践操作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知识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时,学生平时有很多被压抑的自己的想法。我便在班级中组织了辩论赛,结果发现学生知道的远远比我们要丰富,而且运用的论据非常有感召力。我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智面对网络。经过这样的自我教育后,学生明显提高了对网络的认识,也表示要培养更多的高雅情趣。后来的几次摸底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能理智面对千姿百态的网络。因此,说一说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升生活的品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2.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三个代表”之后,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学生知道但印象不一定深刻。应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结果发现学生马上联系到今年中国发生的两次大灾害,1月份的雪灾和5月份的地震灾害,学生感同身受,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对生命的敬畏。
3.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走访调查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高效学习,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师道》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 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初中政治课标也明确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这个千姿百态的大熔炉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对象。初中学生生活范围日渐扩展,要想通过每周几堂政治课感受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想让我们的教育“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我们就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生命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充满着师生的生活激情和灵性,充满着美丽的情感和追求,充满着科学真理和生命体验。在这个地方,师生共同成长,充分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一个生命体在教学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建构起知识的大厦,促进每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一、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 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对师生的人生态度都有重大影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灵魂对灵魂的触动。美好的生命应该是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应该和学生共同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政治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需要學生主动参与、积极感悟、并加以践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姿态,而是弯下身与学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独特的个体,允许他们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生活。备课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讲解与设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体验,留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并予以积极的反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找到自我在课堂中的位置,从而充分地、放心地去感悟生活,进而主动践行。
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尊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感悟、享受生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处处彰显出课堂的生命活力。在这里,有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学生的创意,也有教师乐教而喷发出的教育智慧。
如超级女声风摩全国的时候,很多学生带着周笔畅、李宇春的海报来学校,甚至在我的课堂上看。我发现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告诉他们,我也很佩服超女,也看她们的海选。这样一说,学生马上和我亲近,觉得我们是“同道中人”,当然我并没有就此停止,接着,我和她们一起讨论,超女身上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令这么多人喜欢她们?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认为她们勇敢、有才华、有坚强的意志,适逢学生面临中考反复的复习,有点不耐烦,我引导学生更要把她们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勇敢面对中考,战胜中考。这以后,学生明显对我“放心”了,更乐意和我共同学好思想品德这门课。
二、挖掘生活教育资源 体验美好生活魅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对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身边的诱惑”一课,考虑到“领奖台的诱惑”,对于大部分与“领奖台”无缘的学生来说是不实际的,我便把这部分教材内容调换成“取得好成绩的诱惑”和“获得老师表扬的诱惑”,这一调换使教材紧紧地与学生生活贴在一起。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关公平和正义的内容,学生认识模糊,课本中的事例又离学生较远。于是我给学生观看了2007年年度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介绍;给学生看有关今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上下的举措;再让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为;经过这样的强烈对比,远比我们单口说相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感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也乐意付之行动。我想,还有什么比学生愿意主动践行更令人兴奋呢?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3.开辟本土教材新领域
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深知,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他自己的生活中,从自己生活中提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感受生活魅力。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我们东莞的本土文化加以壮实教材的内容。我们东莞几乎每一个镇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再让他们把它们带到课堂上。这样,不仅学活了教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生活的品味。 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生活处处有教材,这些美好的生活教育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
三、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践行积极生活态度
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的根据地。事实上,人们对任何知识的认识都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又将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政治课程有自己突出的思想性,但我们知道学生终究是要走出校门,独立生活的,怎样使学生将我们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努力践行积极生活态度,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和谐统一。巧妙的拓展了课程的时空,使教学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逐漸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这就是课堂的延伸,延伸的课堂使课堂不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学生心目中永远的课堂。但是我们政治课程不仅要考虑思想品德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世界观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
1.实践操作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知识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时,学生平时有很多被压抑的自己的想法。我便在班级中组织了辩论赛,结果发现学生知道的远远比我们要丰富,而且运用的论据非常有感召力。我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智面对网络。经过这样的自我教育后,学生明显提高了对网络的认识,也表示要培养更多的高雅情趣。后来的几次摸底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能理智面对千姿百态的网络。因此,说一说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升生活的品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2.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三个代表”之后,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学生知道但印象不一定深刻。应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结果发现学生马上联系到今年中国发生的两次大灾害,1月份的雪灾和5月份的地震灾害,学生感同身受,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对生命的敬畏。
3.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走访调查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高效学习,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