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文科课程《商务谈判》的应用研究,介绍了“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法的概念、实施环节及具体实施过程,同时还对应用此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商务谈判;改革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教学改革是挑战之一,而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一直致力于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主动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笔者主要对《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和探讨,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及应用情况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所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和项目,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做”的融合一体。
2.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主要以理工科类课程为主导。目前,基于教学改革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也主要是围绕着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在进行,如《计算机实验》《电子技术》等课程。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理工科类课程与文科类课程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流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在文科类课程上遇到了阻碍。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则更多地需要由文科课程(如营销类课程)来完成。甚至在完全属于理工科的教学班级,也需要开设相应的文科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因此,对符合文科类课程改革的探索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为文科类高职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商务谈判》课程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嵌合性
《商务谈判》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边缘型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不能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将“听、背、练、考”转变为“看、思、问、干”,对学生的评价也更看重实践能力的运用,完全符合《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
三、《商务谈判》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笔者所承担的《商务谈判》教学任务是在我院通信工程系计算机通信专业客户服务方向2009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的,每班33人。《商务谈判》为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学分4分,周学时4节,上课周次14周,共56学时。
1.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实际。依据《商务谈判》文科类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建构课程内容体系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建立以谈判过程中的核心能力培养的改革原则。①课程总体教学方案及具体项目设计。因为《商务谈判》是具有连续性的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以一个大的背景项目为基础,在大背景项目下再根据谈判过程,分解为分项任务,拟定任务设计方案。②授课计划及课程单元设计。授课计划时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计划,是实现课程整体预设能力目标培养的重要保证。课程单元是实施课程教学总体方案的最小授课单位,一般为2学时(80分钟)。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共16学时)、实训(共26学时)和讨论(共14学时)的授课方式。
2.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实践。针对《商务谈判》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商务谈判的策略及技巧。笔者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按照“解析目标—提出任务—知识讲授—模拟实训—讨论反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3.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实践。受到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启发,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借鉴了真实性评价的方法。该评价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评价的内容来自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进展情况,而且要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在具体的考评措施中,既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进行了评价,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学生的分数是在一次次课程的积累中逐渐增加的;既注重了对团队的考评,也注重了对个人进行考评,防止了极个别学生在团队中偷懒情况的发生;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既有对《商务谈判》课程知识技能的考评,也有对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考评。
四、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
1.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力不高,厌学情绪突出等现象是现阶段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难题。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目标和任务学习,用问题解决来驱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学习小组的组建,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了出勤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存在的问题。虽然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商务谈判》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亟待解决。①教学情境真实性的问题,虽然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反映谈判的真实性不够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由于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边缘型学科,它吸收了多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一方面,高职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不可能完成真实的商业谈判,另一方面,企业中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商业信息也不可能完全提供给课堂教学,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教师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②组长个人能力突出与全体组员发展的问题,本课程的所有任务基本都是以团队来完成。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某位组长能力过于突出而使其他组员过分依赖组长,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了学习惰性的倾向,所以在课程的考核目标中不仅要有对团体的考核,也要有对组员个人的考核,以平衡团队能力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39-40.
[2]常永翔.“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旅行社实务》课程为例[J].经济师,2008,(12):246-247.
[3]夏燕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09,5(11):114-115.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商务谈判;改革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教学改革是挑战之一,而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一直致力于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主动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笔者主要对《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和探讨,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及应用情况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所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和项目,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做”的融合一体。
2.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主要以理工科类课程为主导。目前,基于教学改革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也主要是围绕着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在进行,如《计算机实验》《电子技术》等课程。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理工科类课程与文科类课程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流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在文科类课程上遇到了阻碍。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则更多地需要由文科课程(如营销类课程)来完成。甚至在完全属于理工科的教学班级,也需要开设相应的文科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因此,对符合文科类课程改革的探索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为文科类高职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商务谈判》课程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嵌合性
《商务谈判》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边缘型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不能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将“听、背、练、考”转变为“看、思、问、干”,对学生的评价也更看重实践能力的运用,完全符合《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
三、《商务谈判》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笔者所承担的《商务谈判》教学任务是在我院通信工程系计算机通信专业客户服务方向2009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的,每班33人。《商务谈判》为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学分4分,周学时4节,上课周次14周,共56学时。
1.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实际。依据《商务谈判》文科类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建构课程内容体系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建立以谈判过程中的核心能力培养的改革原则。①课程总体教学方案及具体项目设计。因为《商务谈判》是具有连续性的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以一个大的背景项目为基础,在大背景项目下再根据谈判过程,分解为分项任务,拟定任务设计方案。②授课计划及课程单元设计。授课计划时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计划,是实现课程整体预设能力目标培养的重要保证。课程单元是实施课程教学总体方案的最小授课单位,一般为2学时(80分钟)。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共16学时)、实训(共26学时)和讨论(共14学时)的授课方式。
2.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实践。针对《商务谈判》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商务谈判的策略及技巧。笔者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按照“解析目标—提出任务—知识讲授—模拟实训—讨论反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3.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实践。受到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启发,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借鉴了真实性评价的方法。该评价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评价的内容来自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进展情况,而且要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在具体的考评措施中,既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进行了评价,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学生的分数是在一次次课程的积累中逐渐增加的;既注重了对团队的考评,也注重了对个人进行考评,防止了极个别学生在团队中偷懒情况的发生;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既有对《商务谈判》课程知识技能的考评,也有对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考评。
四、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
1.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力不高,厌学情绪突出等现象是现阶段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难题。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目标和任务学习,用问题解决来驱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学习小组的组建,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了出勤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存在的问题。虽然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商务谈判》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亟待解决。①教学情境真实性的问题,虽然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反映谈判的真实性不够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由于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边缘型学科,它吸收了多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一方面,高职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不可能完成真实的商业谈判,另一方面,企业中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商业信息也不可能完全提供给课堂教学,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教师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②组长个人能力突出与全体组员发展的问题,本课程的所有任务基本都是以团队来完成。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某位组长能力过于突出而使其他组员过分依赖组长,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了学习惰性的倾向,所以在课程的考核目标中不仅要有对团体的考核,也要有对组员个人的考核,以平衡团队能力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39-40.
[2]常永翔.“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旅行社实务》课程为例[J].经济师,2008,(12):246-247.
[3]夏燕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09,5(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