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识字5》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播放歌曲《大海》,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边吗?玩得开心吗?你们在海边都干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
  2. 出示课题,让我们通过词串识字来回味一下大海的美丽风光。
  二、 观察插图,想象意境
  1. 你看到插图上画了些什么?
  2. 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3. 指名按顺序说说图意,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点到的事物,最后构成教材上押韵的词串。
  三、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 自由轻读,要求:看准拼音,尤其注意前后鼻音。
  2. 指名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 准字音,边读边展开联想,想象大海的美丽。
  四、 美读体验,学习生字
  1. 学习第一行词串:① 过渡:小朋友,来到无边无际的大海边,你最喜欢做什么?② 就让我们脱下鞋子,光着脚丫,到沙滩上去玩吧!③ 踩在沙滩上的感觉怎样?④ 大海多么慷慨,她把送给小朋友的礼物都留在了沙滩上。你都捡到了些什么?看图说说。⑤ 小朋友们光着脚丫,踩着松软的沙滩,捡着美丽的贝壳,多么开心啊!谁来读一读第一行词串。⑥ 教学生字:“沙”“贝”。教师范写,指出“沙”是三点水旁,指导学生写得左窄右宽。给“沙”“贝”再找几个朋友组成词。
  2. 学习第二行词串:① 过渡:在海边捡着贝壳,真惬意。累了,就请直起腰来,再来看看海面上谁在自由自在地飞翔?② 想象:有时候会刮起狂风,海面上会掀起巨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③ 可海鸥毫不在乎,搏击风浪,真勇敢啊!④ 教学生字:“风”“浪”。教师范写,用色笔标出“风”的第二笔:横折斜钩;教学“浪”的第八笔:“竖提”。师先范写,接着用色笔标出笔画“竖提”,再让学生边书空“竖提”边齐读两遍笔画名称,最后,再让学生区别“竖提”和“竖钩”两个笔画,并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左面钩,右面提,笔画名称不忘记。给“风”“浪”也找几个朋友组成词。⑤ 指名读、齐读这一行词串,读出海鸥的勇敢,读出对海鸥的佩服。
  3. 学习第三、四行词串:① 过渡:大海除了景色优美,物产也很丰富。② 观察插图,渔船上装满了什么?③ 除了图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海产品?④ 想象:渔民们辛辛苦苦出海,终于伴着晚霞满载而归,心情会是怎样的呢?⑤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这两行词串。⑥ 教学生字:“渔”。教师范写,并与“鱼虾”的“鱼”进行比较,体会汉字的構词方法,领会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给“渔”再找几个朋友组词语。
  五、 拓展延伸,齐读全文
  1. 大海是大自然的杰作,除了名目繁多的海产品,海底还蕴含着丰富的石油等矿物,海风可以用来发电,海水可以用来提炼食盐。大海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2. 环保教育: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大海资源,让大海为子孙万代造福。
  3. 齐读全文,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主要是通过汉语拼音进行的。所以,第三个环节尤其重视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区别。先让学生自由轻读,再通过开火车读,及时发现学生读音不准确的地方,予以纠正,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升。通过“鱼”和“渔”的比较,让学生知道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也有助于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在第二环节看图过程中,让学生把图上描绘的事物说出来,教者相机板书,也体现了图上描绘的事物和词语之间的联系,强化识字效果。
  写字教学时,“浪”的第八笔——“竖提”,是新学的笔画,和“竖钩”很相似,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将两者的笔画名称进行混淆,一句顺口溜能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教学前,我们沿海地区的学校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先让学生有机会亲临海边玩耍嬉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与教材产生共鸣。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三余小学)
其他文献
一重:合理布置作业——抓住重点,合理有度  做作業是重要的语文实践,但是要把握一个“度”。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信口开河”,而要有预设。不仅要从教学任务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来考虑;不要求多而要精,让学生学会以课内带动课外,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总结归类,努力实现一练一得。这样,天长日久,得得相连,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中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最好能分层合理布置作业,这
期刊
一、 为何要对文本“补白”?  “补白”一方面能促进学习对课文的理解,走进文本描绘的情境,用心灵去感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能激发想象,把作者没有明确写出来的东西按照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通过自己独特的话语说出来或写出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于“补白”是按照文章作者的写作体系进行二次创作,这种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只要深入理解课文,合理地展开想象,再加上平时丰厚的
期刊
基于常态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依赖于教师课前备课和师生动态关系的总体把握和精心准备。只有课前充分地预设,有效生成才成为可能。因此,选择好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触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 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他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情绪才能被激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固
期刊
一、 精剪细裁,张驰结合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而且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巧妙剪裁,舍得割爱。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我这样问学生:“课文主要写了北大荒秋天的特点,你们对哪儿感兴趣?”让学生选择喜欢读的部分读一读,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学生读后,与教师交流。当学生说到课文重点时,我就侧重引导,突出重点;当学生说到与中心无关时,我坚持点到为止,详略得当。这样,把教学内容巧剪精裁
期刊
儿童诗,以真率明朗的情感、富于音乐性的语言、纯真隽永的意境,体现了儿童特有的情趣,表达了儿童对生活的诗意理解,其情感基调和少年儿童的情感特征相一致,抒发的是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他们纯真、率朴、明朗、自然的情思。优秀的儿童诗范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达方法,积累语言素养,感受美的情趣。  一、 选文应童趣盎然  儿童的世界一花一草都是精灵,她们会说话,会唱歌,会
期刊
一、 发挥“习惯篇”优势  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至十二册每册课本的开头,都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题,编排了彩色照片,形象生动地给学生展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五上教材编排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会使用工具书”。我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让学生先预习,利用工具书解决所有难理解的生词,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教学效益。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材每册还编排了一些古今
期刊
从教小学语文十多年,我有了一种疲惫的感觉,感觉到我的课就像一张白纸,尽管每一页都印着不同的内容,学生也能从每一页中得到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虽然有时也在那些纸上加上一些自以为很美的“小点缀”,但往往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1. 精心准备了,学生的思维却被束缚了。大多数教师往往选择多媒体这一课堂“小点缀”。殊不知, 这些精心准备的课件制作,对于提什么问题,播放什么视频音乐,显现什
期刊
在对话的时代,话题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教学实践中,话题设计问题颇多,影响了教与学的效益,值得我们重视。  一、 话题应从“千文一面”走向“凸显文体”  一位教师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先明确“滴水穿石”的启示,理清三个事例,接着出示话题:“具体感受三个人物的表现,品一品,从不同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什么?选一两个人物作批注,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该文时抛出的话题是:“从文章
期刊
一、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 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继续去欣赏美丽的冰花。让我们再一次呼唤它的名字。(生看板书,多形式读课题)  2. 上节课,小朋友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跟它们打打招呼吧!(课件映示词语)  树叶 小草 牡丹  宽大 柔嫩 丰满  晶亮 洁白 漂亮  爷爷 时候 玻璃  分行,一组组地读,齐读轻声字。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
期刊
一、 端正教学思想,优化农村习作教学的切入点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要与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面向农村,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的交际能力。农村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习作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确定一个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