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古人评论虚实是“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1. “情景”中的虚与实 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寓情于景的写法。这种“化景物为情思”的写法,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另外,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或琵琶声美妙动人。景是实(显者),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隐者)则是虚。
2. “空白”中的虚与实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灌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古诗,语言精练,言简意丰,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需要我们去想象补充的。
3. “修辞”中的虚与实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古人说的“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吧。
综上所述,在诗歌创作中往往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也因此而魅力无限。
1. “情景”中的虚与实 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寓情于景的写法。这种“化景物为情思”的写法,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另外,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或琵琶声美妙动人。景是实(显者),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隐者)则是虚。
2. “空白”中的虚与实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灌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古诗,语言精练,言简意丰,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需要我们去想象补充的。
3. “修辞”中的虚与实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古人说的“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吧。
综上所述,在诗歌创作中往往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也因此而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