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无语了”的语用会话含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语了”一直会在很多网络聊天软件中出现,特别是在年轻人的聊天记录里出现的频率极高。在古代“无语”就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而现代的“无语了”的意思也在延伸与丰富。在网络交际中“无语了”在不同的会话中也就体现出不同的含义。但由于使用心理与使用认知的影响,“无语了”的语义也出现了嬗变,引起一定的反感。
  关键词:“无语了”;语用;会话含义
  作者简介:杨颖姣(1991-),女,汉族,山西大同人,2014 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
  “无语了”一直会在很多网络聊天软件中出现,特别是在年轻人的聊天记录里出现的频率极高。最近,在QQ﹑微信﹑微博等聊天方式中甚至出现了“无语了”一词的表情头像,这可以看出“无语了”这句网络语是极其受欢迎的。
  在很多年轻人的网络对话中经常出现“无语了”这一短语,大多表示很无奈,无话可说,懒 得说以及羡慕到极点的意思。
  一﹑“无语了”的古代源起
  “无语了”这句话其实是由“无语”这个词和“了”组成的。在古代的诗词 歌赋中就有很多含有“无语”的诗词,例如:无言、不言、不语、无声、欲语、忘言等,形成了一个“无语”的系列,这些诗词中的“无语”一词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内涵与情感。
  (一)愁苦之思,无话可讲
  唐代任翻的《惜花》中“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在这句诗中出现的“无语”一词指的是与花告别却不说一句,展现出了无尽的忧愁。“欲知无限伤春意, 尽在停针不语时。”[1]出自朱绛的《春女怨》这里的“无语”体现出的是少女的愁思伤心。
  (二)离别之苦,无言以对
  在柳永《雨霖铃》中有一句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这句话中的“无语”凸显出来一种离别的难过与不舍,相见却无言,只是眼泪。寇准《踏 莎行》“倚楼无语欲消魂,长空暗淡连芳草。”在这句话中体现出了离别后思归时刻的痛心与无语。
  (三)平静无声,悄然停歇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中的“无言”其实就是“无语”,体现出了听众们意犹未尽,也体现出了琵琶女的弹技极好,深入人心。
  二﹑“无语了”词语解释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无语了”本意是无奈,无计可施,无话可说的含义。但是很多年轻人则在网络中使用这个词语的很多延伸含义。在网络中引申为对于某人或某事的不理解;对于某个话题不愿意继续关注,用该词语结束谈话;对于某人或某事的态度处于不赞成但不知如何应答时的措辞;对于自己的错误无言以对;以及在崇拜至极点时羡慕到无话可说的地步。
  在词典中对于“无语了”这个词语没有很好的解释,在汉语当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当中便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就像“意思”这个词在不同的会话语境中会采用不同的含义。“无语了”针对其本意就是“无话可说”但是,这个词语在网络语境中就有了突破其本身的含义。
  三、“无语了”的结构分析
  网络语“无语了”是动宾结构的词语“无语”和“了”所组成的短语。针对这个短语,我们可以在“无语了”的前面加上表程度的副词,也可以在“无语”与“了”之间加入像“死”“极”这些词语,表示到了极点的这种含义。“嗨,你考得如何?”“真是无语了,分数低得很厉害,我准备补习了。”在这里就是通过程度副词加上“无语了”这个词语来共同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感情。“他怎么能这么对待一个老人,亏他还是大学毕业,无语死了。”在这句话中是“无语了”中间插入词语来表达一种很不赞成,鄙视的态度。
  四﹑网络语“无语了”的语用会话含义
  “无语了”在网络中极为流行,只要是通过采用这三个字可以达到说话人 想要达到的目的效果。在实际的网络交际中,“无语了”可以表示对于某个人或 事物的失望与鄙视,也有表示羡慕到极点的含义。
  (一) 无可奈何
  在网络对话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甲:“小李今天居然把新进的一批上等陶瓷 全打碎了,老板要辞退他呢。”乙:“啊,挺无语的,他咋能打碎呢?不是安全课上都教过嘛。”在这里一个“挺无语的”就可以看出其实乙对于小李很同情,但却也很无奈,毕竟是小李的错误。“真无语啊,他连做这么一件小事都做不好, 真不知道该对他怎么办。”在这句中“真无语啊”也是体现出对这个人的无可奈何。
  (二)无法理解
  在QQ,微信中有些聊天当中会表示无法理解或无法认同的表达,这时也会用“无语了”来展现出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不理解。例如:甲:“你知道吗?现在大家都要排队抽号,一排就要一上午,你要早点去。”乙:“真是无语了,连排号都要一上午,就不能电子化吗?这真浪费时间。”在这个对话中是对于排队时间太长的无法理解,这里“无语了”也是对于这件事情不满的表达。还有“小陆有什么事情走得这么匆忙啊,算的数都错了,还得我来改。” 在这句话中体现出了对于这个人的不理解以及一点抱怨。
  (三)内心愧疚
  在一些网络对话中有这样一则:甲:“你作业写成那个样子,老师没说你吗?”乙:“当然批评我了,一开始我还不肯承认错误,后来老师给我讲了这些不对的地方,我立马就无语了,虚心求教了。”在这里的“无语”是指内心愧疚无法开口,无言以对。这种“无语了”的应用可以说是对“无语”一词的发展,本来的“无语”是没有这种愧疚之情的。但是,在这种会话情况下的“无语”延伸出了由于愧疚而无话可说的无语。
  (四)并不赞成
  一些时候“无语了”是不赞成,持有否定的意见的表达方式。在用一些聊天软件中会出现这样的对话。甲:“我正在买衣服呢?发你几张照片,你帮我看看呗。这件这么样?这件 呢?”乙:“这几件这么贵啊,真无语死了,换别家吧。”可见,乙并不赞成买这几件衣服,而是希望甲放弃购买。甲:“今天好冷啊,我们去吃火锅吧。”乙:“又吃火锅啊,无语了。”在这个短对话中“无语了”表示乙并不想去吃火锅,而是希望可以去吃别的食物。可见,“无语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不支持,不赞同的态度。
  (五)十分羡慕
  甲:“你知道吗?李晓获得了全国英语大赛的特等奖呢,全校师生都为他祝贺呢。”乙:“无语死了,他咋那么厉害啊,看看我的英语从没及格过。”在这个短对话中可以看出“无语死了”表示的是对于李晓取得的成就十分羡慕,而自己的英语学得不好。这种羡慕是一种极致展现。再如甲:“你听说了吗?晓元花了 5000 元买了一件大衣特好看。”乙:“真无语了,她真有钱啊。”在这里乙是羡慕晓元可以买这么贵的衣服,这种羡慕的眼光通过“无语”表现出来。可见,“无语了”在这种情况下的使用可以表现出这种极为特殊的情感。
  五、使用心理与“无语了”语义的嬗变
  “无语了”如果在聊天中连续使用,会让整个对话变得无聊。“超限效应”可以说是与人们的认知有巨大的关联作用的。“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 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当“无语了”在网络聊天中频繁使用就会导致对 话无法进行下去,引起厌恶感。甲:“你看这晓元咋能這样做呢?” 乙:“我对他无语了。” 甲:“你当初知道他人不地道,咋就还帮他呢?” 乙:“无语了。” 甲:“你说咋办呢?” 乙:“无语了。
  在这个对话中乙的三句“无语了”其实表示的是无话可说,同时也展现出对于整个事件不想再谈了,用这句话来展现出整个事件的不满。如果一直用这句话回答就是含有一定的敷衍,引起一定的反感。
  参考文献:
  [1]徐美玲.古典诗词“无语”语境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2).
  [2]王春玉.超限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刘艳娥,赵峰.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14(12).
其他文献
看到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之前央视著名女记者柴静的新书里所讲述的一个凄惨故事,一名儿童因为自闭被他人排斥,尊严被无情践踏。尽管我们都无法清晰地掌握案件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摘 要:影视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成为现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文学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关注。本文首先是介绍了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美的真实性、重构性和时空性这三点审美标准来阐述了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文化作品的审美根据。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特征;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作为一部百年经典影片,《魂断蓝桥》一搬上荧屏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凄美哀婉让西方人感慨万千,更让情感细腻的东方人扼腕叹息。这不仅缘于该部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缘于其借用了东方的审美视角,调用丰富的艺术氛围,将男女主人公坠入爱河后的美好憧憬与残酷战争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就该剧的悲剧魅力展开探析,旨在为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提高人们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 要:电影导演中,关锦鹏的电影是别具特色的,他的电影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描写了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本文从关锦鹏的电影文本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关锦鹏电影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女性性别的构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照以及女性的成长与反抗四个方面的论述,力求达到对其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镜像;性别构建;女性角色  作者简介:赵琳(1992-),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戏剧
摘 要:世界各地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交流本质上是文化的交际。在文化交际中,翻译无疑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翻译中常见的两种方法是归化法和异化法。当今社会,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成功的归化和异化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对译语和原语文化的解读。本文剖析了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并由此进一步研究了归化法和异化法中的文化取向,以此来适应并追踪时代潮流。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
摘 要:全球化时代呼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语境愈发多元化。而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唐诗,若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则起到关键作用。如何突破唐诗英译的局限性,提供更加理想的译文,语言学与文化需兼顾。  关键词:多元文化语境;唐诗英译  作者简介:高倩(1992-),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2014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LWH15-18。  摘 要:网络文学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模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学术生活。网络文学翻译相比传统文学翻译,有翻译技术、网络平台作为支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网络文学翻译与传统文学翻译相比有哪些优势、劣势,翻译质量如何保障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文学翻译;传统文学翻译  作者简介:杨颖,
摘 要:戴昭铭先生致力于研究语言规范化等文化语言学方面的学术问题,曾在《中国语文》、《语文建设》等诸多期刊上发表与此相关的文章,在语言规范问题上颇有自己的见解。在发过的文章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者做学问的前沿意识,主要包括将研究与现实结合的现实意识、与时代环境相结合的时代意识、还有治学严谨的批判意识。  关键词:戴昭铭;语言规范;前沿意识;时代意识;批判意识  作者简介:马晓媛(1992-),女,
摘 要:社会文化作为翻译行为所产生的背景,其文学标准、意识形态等方面必然对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文化,不断更新的翻译词库,会慢慢影响着文化的变化。本文着重从文化方面,来剖析它是如何影响翻译过程的。  关键词:文化因素;翻译行为;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李欣桐(1992.1-),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
网络流行用语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生活的折射,其自身造词上就有规律可循,比如赋予旧词新的意义、缩略词、谐音造词等等。在向外翻译的过程中,常有直译发、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