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阶段将生涯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是切实推进新高考改革的保障之一。新高考改革在选科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学生普遍缺乏选择的能力。本文基于笔者实际教学工作经验,着力探析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生涯规划,以期为中学生涯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地理;渗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01-02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根据自己的爱好、人生目标、发展愿景等通过一系列的因素进行长远的职业道路设计。高中是人生中的重要一关,每个人都会在这一年龄阶段树立自己长远的人生目标[1]。新高考综合改革在选科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盲目选科、中途改报他科等。从地理学科角度,主要由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全面了解,对自己拟报考学校和专业没有具体规划以及不了解社会对于地理学科的职业要求。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正是帮助学生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对自然、人文、区域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宽广而深远的生命历程的透视能力,唤醒学生的自我认识,使其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学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应用“首因效应”,开启职业愿景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并了解其价值,这样才能顺势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职业愿景,因此,教学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并进行主观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第一节地理课上,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衣食住行話地理”案例,围绕“地理学未来的职业发展”这个主题,带领学生讨论,将高中阶段要学习的自然、人文、区域地理等知识模块同以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清晰地梳理出地理方面的职业种类,如天文学研究、航空航天、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各种资源勘探、交通建设等。接着进一步深化学习,在授课中,教师采用“我的职业理念”的课题引导学生互动,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职业愿景,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将其同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开发“研究课题”,培养生涯意识
课堂是学生了解知识的阵地,也是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地理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产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开发“研究课题”,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教师不妨引入“城市职业规划师”这一职业,采用“聚焦职业岗位”的互动方式,首先列举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发展前景,以及对社会的价值等。其次,为了加深学生的视觉感受,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城市规划师的工作过程和规划成果,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城市规划师的工作环境。再次,教师选取当地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区域,让学生扮演“城市职业规划师”的角色,进行城市规划,最后阐述观点。这样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识,了解了地理学科的社会功效,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强化自身的职业观念。
三、开展“地理实践”,增强职业体验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
力[2]。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职业规划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地理教师不妨对社会资源展开充分应用,借助课外实践的思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平台。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了解与掌握职业的真实情况,评估当前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如对“地壳物质循环”的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入大学课堂旁听,让学生对岩石的理化性质、形态特征展开近距离观察,并在完成理论知识的积累后到地质实验室中对各类岩石的标本展开分析与辨识,增强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学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到一些企业、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展开实习,对各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职业进行体验,如学生平常接触较多的旅游项目,学校可以联系旅行社,让学生进行导游岗位的实习,鼓励学生近距离接触旅游线路,逐步提升职业能力。
四、挖掘“教材资源”,明确职业方向
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除了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外,更重在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升学、就业的大致方向,从而更理性、更富个性地实现自我发展。地理学科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现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现自然、人文、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本身就能够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多样的、可开发的、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如表1)。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于生涯教育的理念,应该持开放性的态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抓住能够激发学生职业兴趣、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突破点,将生涯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使地理教育的功能生活化,从根本上巩固学生的地理认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海.李丽芳.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
[2]赵正威,郭志永,刘冰.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职业规划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0).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地理;渗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01-02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根据自己的爱好、人生目标、发展愿景等通过一系列的因素进行长远的职业道路设计。高中是人生中的重要一关,每个人都会在这一年龄阶段树立自己长远的人生目标[1]。新高考综合改革在选科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盲目选科、中途改报他科等。从地理学科角度,主要由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全面了解,对自己拟报考学校和专业没有具体规划以及不了解社会对于地理学科的职业要求。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正是帮助学生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对自然、人文、区域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宽广而深远的生命历程的透视能力,唤醒学生的自我认识,使其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学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应用“首因效应”,开启职业愿景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并了解其价值,这样才能顺势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职业愿景,因此,教学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并进行主观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第一节地理课上,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衣食住行話地理”案例,围绕“地理学未来的职业发展”这个主题,带领学生讨论,将高中阶段要学习的自然、人文、区域地理等知识模块同以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清晰地梳理出地理方面的职业种类,如天文学研究、航空航天、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各种资源勘探、交通建设等。接着进一步深化学习,在授课中,教师采用“我的职业理念”的课题引导学生互动,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职业愿景,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将其同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开发“研究课题”,培养生涯意识
课堂是学生了解知识的阵地,也是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地理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产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开发“研究课题”,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教师不妨引入“城市职业规划师”这一职业,采用“聚焦职业岗位”的互动方式,首先列举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发展前景,以及对社会的价值等。其次,为了加深学生的视觉感受,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城市规划师的工作过程和规划成果,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城市规划师的工作环境。再次,教师选取当地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区域,让学生扮演“城市职业规划师”的角色,进行城市规划,最后阐述观点。这样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认识,了解了地理学科的社会功效,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强化自身的职业观念。
三、开展“地理实践”,增强职业体验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
力[2]。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职业规划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地理教师不妨对社会资源展开充分应用,借助课外实践的思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平台。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了解与掌握职业的真实情况,评估当前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如对“地壳物质循环”的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入大学课堂旁听,让学生对岩石的理化性质、形态特征展开近距离观察,并在完成理论知识的积累后到地质实验室中对各类岩石的标本展开分析与辨识,增强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学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到一些企业、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展开实习,对各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职业进行体验,如学生平常接触较多的旅游项目,学校可以联系旅行社,让学生进行导游岗位的实习,鼓励学生近距离接触旅游线路,逐步提升职业能力。
四、挖掘“教材资源”,明确职业方向
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除了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外,更重在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升学、就业的大致方向,从而更理性、更富个性地实现自我发展。地理学科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现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现自然、人文、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本身就能够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多样的、可开发的、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如表1)。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于生涯教育的理念,应该持开放性的态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抓住能够激发学生职业兴趣、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突破点,将生涯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使地理教育的功能生活化,从根本上巩固学生的地理认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海.李丽芳.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
[2]赵正威,郭志永,刘冰.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职业规划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