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识字看作是老师教字,即今天学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学的字又怎样记,怎样用……
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顾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高。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定量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加消化的灌输,然后就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误区二: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材安排多种形式识字,在韵文中识字、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生字的巩固,同一生字的对比练习等,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另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变。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字识字法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策略。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并适时配以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误区三:不突出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注重了实践,加强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训练,但有的教师在写字训练过程中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突出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比如教给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运笔方法,指导使用田字格和注意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等。一些教师只注重写字的结果,不管写字的过程。一次写差了重写,重写差了再重写。如此重复,岂能进步!
对策: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同时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山西省交口县城关三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识字看作是老师教字,即今天学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学的字又怎样记,怎样用……
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顾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高。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定量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加消化的灌输,然后就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误区二: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材安排多种形式识字,在韵文中识字、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生字的巩固,同一生字的对比练习等,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另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变。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字识字法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策略。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并适时配以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误区三:不突出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注重了实践,加强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训练,但有的教师在写字训练过程中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突出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比如教给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运笔方法,指导使用田字格和注意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等。一些教师只注重写字的结果,不管写字的过程。一次写差了重写,重写差了再重写。如此重复,岂能进步!
对策: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同时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山西省交口县城关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