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性的不完全理性以及工作的琐碎性,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赢得学生情感的归属才能事半功倍。赢得学生情感应探索有效的路径: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人文修养、艺术的言谈举止来体现自身所具有的人格之光、智慧之光、价值之光,从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情感归属
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说简单就很简单,说复杂也极其复杂的工作,若能够理顺一个班级,学生就是树木,不用每天浇水施肥,他们也茁壮成长;若不能理顺,即使一天盯守24小时,班级也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凭借自己的人格之光、智慧之光来赢得学生的情感的归属,从而引领学生。
一、辅导员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原因探析
首先,辅导员之所以要赢得学生得人情感归属,因为辅导员工作是人的工作。如果人都是完全理性的,那我们就只做工作就可以了。可人常常是非理性的,是感情很复杂的动物,大学生虽然已经过了青春期、逆反期,但他们的年龄也仍处于感情用事的阶段。培根也说年轻人容易“偶尔发现几条死理便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针对这一特征,辅导员要使学生从心底认可辅导员,在感情上对班级和辅导员有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跟辅导员走,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听从辅导员的安排。
其次,辅导员之所以要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还在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辅导员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二者相容同生,但有时又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说“中国人是最讨厌被别人管的,被管者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气死管理者”。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已经具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与认识,对学校的工作安排有时积极响应,有时消极抵抗。因此,面对琐碎繁杂的、甚至是和学生有所对立的辅导员工作,只有赢得学生情感上的归属感,才能变复杂为简单,才能变对立为统一。否则,任何一件简单的工作,都可能耗费辅导员大量的精力。
二、辅导员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方法路径
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并不是说要利用小恩小惠、称兄道弟或其他手段去哄骗学生的情感,而是要用辅导员的人格之光、智慧之光、价值之光去赢得学生真心的拥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敬业精神赢得学生
首先,敬业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中国文化是一种整体的文化、集体的文化,每个中国人都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已达到于整个家族、社会的和谐的情结。所以中国人总在生活中寻求可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是在“你看人家家的孩子……”的教育中长大。中国人的榜样力量是极大的,这与西方观念存在差距。西方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探寻员工的需求,再用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各有分工,他们有明确的责权利,讲究平等,但不讲究同甘共苦。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非常受用以身作则。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仪式叫“籍礼”,每年春天皇帝率领文武大臣亲自到田地里去耕作,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上可告慰神灵,下也让老百姓感动、感召,于是百倍地努力耕作。直到现在领导人到农家送温暖时若吃一点农家饭、喝一杯农家水,老百姓就会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感动,感动于领导的与民同乐。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的西方观念,但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还是有很深印记的。所以我们要用敬业,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了;其身不正,遂令不行。”
其次,敬业就是最大的工作技巧。敬业投入的是情感而不是技巧,技巧、方法可能完全失败,但情感投入必定是要有收获的。只要工作充满敬业精神,即使经验、技巧、方法有所欠缺,学生也会包容和理解。笔者曾见到一位年轻辅导员,刚参加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但她就是凭着对学生的不厌其烦、认真负责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的大事小事她都要过问、要落实,有时甚至是絮絮叨叨反复说。他们班学生有点问题,她就叫学生到办公室谈,到学生宿舍谈,给学生打电话谈,有时学生干脆不接电话,她又开始给班干部打、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就这样叮叮当当的一路下来,直到毕业,她的班级学生在考研、就业、社会活动等各方面成绩突出,学生跟她都很亲近,直到毕业几年后,学生出差路过学校,仍会拐进来看望一下她。可见,不管辅导员的性格、经验、技巧怎样,敬业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敬业就是最大的工作技巧。
(二)用良好的人文修养来引领学生
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支付了一定的社会成本,如社会人群价值观的偏失,缺乏责任感,缺少健全高尚、独立自由的人格等等。公务员、大夫、警察等等原本极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纷纷受到置疑,职业道德的缺失,人文修养的匮乏在一些行业中已成普遍现象。教师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但教师毕竟置身于自成体系的教育系统,直面的也是单纯的学生,与喧嚣复杂的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处于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冲击的最末端,受到社会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应该是最小的。高校教师虽然也存在“高学历低素质”、“高职称,低素质”的现象,但通常情况下,学历职称与素质还是成正比例相关的。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自觉维护良好的高校教师形象,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出来学生问题。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乔治·格里奥(George Graeo)在其管理理论中指出,在群体中,领导尽管主观努力对待下属一视同仁,但客观上对待不同下属的方式有明显不同,领导常常与少数人建立特殊关系,形成圈内人士(the in-group)[1]。因此,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辅导员对班级里评奖学金、评各种优秀的奖项、学生入党等等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公平公正予以评定,不可使圈内人士占用过多有限资源。即使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一视同仁,一旦有学生感到自己是圈外人士(the out-group),就会马上滋生强烈的不满,形成很大的离心力。
(三)艺术的言谈,展现辅导员智慧之光
大学生是有思想、有较高审美能力的,辅导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深刻、敏锐的洞察力,是很难赢得学生的尊敬的,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要善于从任何一件小事中挖掘出深刻道理,来教育学生。比如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家庭、学校的重要问题,但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好,对父母依赖性大;有些学生就业定位不清晰,不愿从事薪金较低的工作;有些则对用人单位的挑三拣四有畏难情绪。临近毕业,就打算收拾铺盖回家。对此,可以从成人的角度来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前,虽然学生大都超过18岁,但只是成年而不是成人,走出大学校门就是一个成人的标志,一定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人走向社会,决不能连工作也没有,像未成年人一样,被父母连同行李一起接回家去了。以此教育学生对父母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当然,辅导员工作效果好坏,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我们常说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才是最好的,笔者在这里谈到的体会、经验、技巧必须与个人的管理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大背景大环境相适应才可能取得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情感归属
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说简单就很简单,说复杂也极其复杂的工作,若能够理顺一个班级,学生就是树木,不用每天浇水施肥,他们也茁壮成长;若不能理顺,即使一天盯守24小时,班级也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凭借自己的人格之光、智慧之光来赢得学生的情感的归属,从而引领学生。
一、辅导员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原因探析
首先,辅导员之所以要赢得学生得人情感归属,因为辅导员工作是人的工作。如果人都是完全理性的,那我们就只做工作就可以了。可人常常是非理性的,是感情很复杂的动物,大学生虽然已经过了青春期、逆反期,但他们的年龄也仍处于感情用事的阶段。培根也说年轻人容易“偶尔发现几条死理便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针对这一特征,辅导员要使学生从心底认可辅导员,在感情上对班级和辅导员有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跟辅导员走,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听从辅导员的安排。
其次,辅导员之所以要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还在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辅导员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二者相容同生,但有时又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说“中国人是最讨厌被别人管的,被管者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气死管理者”。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已经具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与认识,对学校的工作安排有时积极响应,有时消极抵抗。因此,面对琐碎繁杂的、甚至是和学生有所对立的辅导员工作,只有赢得学生情感上的归属感,才能变复杂为简单,才能变对立为统一。否则,任何一件简单的工作,都可能耗费辅导员大量的精力。
二、辅导员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方法路径
赢得学生的情感归属,并不是说要利用小恩小惠、称兄道弟或其他手段去哄骗学生的情感,而是要用辅导员的人格之光、智慧之光、价值之光去赢得学生真心的拥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敬业精神赢得学生
首先,敬业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中国文化是一种整体的文化、集体的文化,每个中国人都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已达到于整个家族、社会的和谐的情结。所以中国人总在生活中寻求可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是在“你看人家家的孩子……”的教育中长大。中国人的榜样力量是极大的,这与西方观念存在差距。西方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探寻员工的需求,再用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各有分工,他们有明确的责权利,讲究平等,但不讲究同甘共苦。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非常受用以身作则。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仪式叫“籍礼”,每年春天皇帝率领文武大臣亲自到田地里去耕作,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上可告慰神灵,下也让老百姓感动、感召,于是百倍地努力耕作。直到现在领导人到农家送温暖时若吃一点农家饭、喝一杯农家水,老百姓就会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感动,感动于领导的与民同乐。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的西方观念,但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还是有很深印记的。所以我们要用敬业,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了;其身不正,遂令不行。”
其次,敬业就是最大的工作技巧。敬业投入的是情感而不是技巧,技巧、方法可能完全失败,但情感投入必定是要有收获的。只要工作充满敬业精神,即使经验、技巧、方法有所欠缺,学生也会包容和理解。笔者曾见到一位年轻辅导员,刚参加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但她就是凭着对学生的不厌其烦、认真负责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的大事小事她都要过问、要落实,有时甚至是絮絮叨叨反复说。他们班学生有点问题,她就叫学生到办公室谈,到学生宿舍谈,给学生打电话谈,有时学生干脆不接电话,她又开始给班干部打、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就这样叮叮当当的一路下来,直到毕业,她的班级学生在考研、就业、社会活动等各方面成绩突出,学生跟她都很亲近,直到毕业几年后,学生出差路过学校,仍会拐进来看望一下她。可见,不管辅导员的性格、经验、技巧怎样,敬业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敬业就是最大的工作技巧。
(二)用良好的人文修养来引领学生
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支付了一定的社会成本,如社会人群价值观的偏失,缺乏责任感,缺少健全高尚、独立自由的人格等等。公务员、大夫、警察等等原本极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纷纷受到置疑,职业道德的缺失,人文修养的匮乏在一些行业中已成普遍现象。教师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但教师毕竟置身于自成体系的教育系统,直面的也是单纯的学生,与喧嚣复杂的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处于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冲击的最末端,受到社会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应该是最小的。高校教师虽然也存在“高学历低素质”、“高职称,低素质”的现象,但通常情况下,学历职称与素质还是成正比例相关的。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自觉维护良好的高校教师形象,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出来学生问题。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乔治·格里奥(George Graeo)在其管理理论中指出,在群体中,领导尽管主观努力对待下属一视同仁,但客观上对待不同下属的方式有明显不同,领导常常与少数人建立特殊关系,形成圈内人士(the in-group)[1]。因此,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辅导员对班级里评奖学金、评各种优秀的奖项、学生入党等等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公平公正予以评定,不可使圈内人士占用过多有限资源。即使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一视同仁,一旦有学生感到自己是圈外人士(the out-group),就会马上滋生强烈的不满,形成很大的离心力。
(三)艺术的言谈,展现辅导员智慧之光
大学生是有思想、有较高审美能力的,辅导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深刻、敏锐的洞察力,是很难赢得学生的尊敬的,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要善于从任何一件小事中挖掘出深刻道理,来教育学生。比如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家庭、学校的重要问题,但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好,对父母依赖性大;有些学生就业定位不清晰,不愿从事薪金较低的工作;有些则对用人单位的挑三拣四有畏难情绪。临近毕业,就打算收拾铺盖回家。对此,可以从成人的角度来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前,虽然学生大都超过18岁,但只是成年而不是成人,走出大学校门就是一个成人的标志,一定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人走向社会,决不能连工作也没有,像未成年人一样,被父母连同行李一起接回家去了。以此教育学生对父母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当然,辅导员工作效果好坏,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我们常说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才是最好的,笔者在这里谈到的体会、经验、技巧必须与个人的管理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大背景大环境相适应才可能取得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