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合并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NF2合并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结果

18例患者共76个脑膜瘤,手术切除21个,其中19个为全切除(Simpson Ⅰ或Ⅱ级),2个为大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9个位于幕上(6个位于大脑镰旁,3个位于大脑凸面),直径为4.0~8.7 cm,平均(5.7±1.9)cm;11个位于颅底(6个位于枕大孔区、4个位于中颅窝底、1个位于小脑幕),直径为1.5~3.7cm,平均(2.7±0.6)cm;1个位于第四脑室内。18例患者中,11例术后病情平稳,5例出现术后感染,2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院时14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5个为移行型或混合型,4个为纤维型,2个为砂砾型,2个为过渡型,1个为内皮型,1个为血管瘤型,1个为非典型性,1个为脑膜瘤和室管膜瘤混杂,4个病理类型不明。1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随访期间,15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手术切除肿瘤复发。

结论

NF2脑膜瘤以多发为主,可见于颅内不同区域,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以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外科治疗是改善NF2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核糖体结合糖蛋白2(RPN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来自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CGGA)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mRNA测序数据,分析RPN2基因的表达模式。对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0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PN2基因的表达情况。根据RPN2基因的表达水平,将
目的探讨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sTBI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根据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鼻胃管组(50例)和鼻肠管+鼻胃管组(54例),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平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及入住ICU平均体温、机械通气时间。
期刊
目的探讨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新化疗策略及初步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以替莫唑胺化疗为基础,联合丙戊酸钠及尼卡地平的新化疗方案,治疗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阳性且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阴性的术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以及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经评估无再手术可能的胶质
期刊
目的从阻滞糖代谢途径,探讨三溴丙酮酸(3-BrPA)抑制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DC)增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髓源性小鼠DC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细胞株)体外共培养的方法,诱导DC恶性转化,对恶性转化的D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命名为胶质瘤干细胞诱导恶性转化的DC(GSPC-MTDCs)。采用CCK-8法和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U3、正常DC、GSPC-MTDCs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
目的总结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颅内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9例达到肿瘤全切除,8例为次全切除。术后病理学结果:普通型软骨肉瘤13例,黏液型软骨肉瘤3例,间叶型软骨肉瘤1例。术前误诊比例为14/17。术后新发脑神经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动脉入路快速注射Onyx胶栓塞供血动脉纤细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4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例)神经外科收治的共20例供血动脉纤细的海绵窦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经动脉入路Onyx胶快速注射法进行栓塞治疗。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22次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