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淮河流域18个站点近5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分析,阐述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剧烈,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明显增加;且淮河流域暴雨呈准2年周期振荡。从空间角度分析,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
  关键词 淮河流域;暴雨;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62-03
  Abstract By selecting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observed data of 1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uai River Basin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wavelet analysis, the interannual change and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rainstorms over Huai River Basin during 1958-2007 and the influence on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and precipitation from 1958 to 2007 were fierce. As a result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East Asian circulation system, there had significantly 2year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on rainstorm in summer. In the late 1990s, rainstorm days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obviously due to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ppeared the decadal significant weakens. Because of water vapor and terrain, rainstorm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southwest over the Huai River Basin, but less on the north .
  Key words Huai River Basin; Rainstorm;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fluence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暴雨降水是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淮河流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且暴雨频数存在增多的趋势,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影响[1]。笔者利用淮河流域18个站点1958~2007年的历史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淮河流域的暴雨气候特征,得出对预报有意义的规律,以期为淮河流域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更好地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由淮河和沂、沐、泗河组成,东西长约700 km,南北宽约400 km,流域面积达27万km2,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淮河流域西起伏牛山、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处于我国南方雨量丰沛和北方干旱少雨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半湿润气候到半干燥气候的过渡地带。淮河流域冷暖和旱涝的转变非常突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是我国代表性的暴雨极端天气多发区域。
  1.2 资料和方法
  利用淮河流域18个地面观测站(图1)1958~2007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分析淮河流域(18站平均)暴雨的年际变化规律;运用小波分析揭示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主要周期;选取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较多的4年为代表进行分析,研究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3 结论
  (1)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20世纪80年代前趋于正常,80年代开始两者年际变化较激烈,90年代末两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洪涝灾害也较为频繁。且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因此,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可以代表暴雨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存在显著的准2年周期振荡。
  (2)暴雨日数中心和暴雨量中心多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
  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样能够反映暴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3)由于暴雨引致的洪涝及次生的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了解淮河流域暴雨的气候特征,有助于防御暴雨带来的灾害。
  参考文献
  [1] 唐杰,曹明会,周静.高要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487.
  [2] 冯强,王昂生,李吉顺.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与暴雨洪涝灾害[J].自然灾害学报,1998,7(1):87-92.
  [3] 王华.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湖南农业,2008(6):1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玉米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育的特性变化。[方法]以5种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它们继代10次与20次的特性变化。 [结果]继代20次愈伤组织的单个培养周期生长量、胚性愈伤组织比率和愈伤组织幼苗再生率和继代10次愈伤组织相比均有下降,但变化幅度因基因型或愈伤组织类型而不同。Ⅰ型愈伤组织继代20次后生长量、胚性愈伤组织比率下降明显,而Ⅱ型愈伤组织相对稳定。[结论]与Ⅰ型愈伤组
【摘 要】 学习文言文对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实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仍是在教“章句”和教“清议”之间游走,文言文学习成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忍受的索然无味的苦差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热点话题。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法僵化、学生诵读淡化、课外阅读弱化、课件运用泛化等因素,文言文教学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存在一些低效现
班务工作繁杂琐碎,学生教育路途漫漫。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这一汹涌洪流的影响下,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更是趋于成人化、现代化、社会化。所以,要成为一名
【摘 要】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种手段,也是使课堂知识得以巩固、延伸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数学作业应该是老师精心布置的;应该体现“因材施教”;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并体现层次性。家庭作业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是学习的一部分,只有经过精心考虑,适合孩子需要的家庭作业才是最有效的家庭作业。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目的]根据原木端面图像的彩色特征,提出一种基于RGB颜色空间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方法]选取图像中指定区域作为样本,统计样本中像素点的彩色分量,利用其彩色阈值区间,通过逐点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这对学生以后的语言文学能力可持续发展以及智力的开发意义都十分重大,因而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如何真正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身为语文教师们日夜冥思苦想、刻苦钻研,以期望达到的目标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7-02  《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在新课标要求下,对于高中体育教师要求快乐教学,是指在保证“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前提条件下,将体育课上得快乐活泼,同时能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体育游戏是构成快乐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调动学生气氛的作用,是多数体育教师在行课时必选的内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快乐教学和体育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文献法、归纳法试图厘清在高中阶段体育游戏与快乐教学之间的
摘要[目的]解决水稻害虫传统识别方法的低时效性问题。[方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水稻害虫进行图像识别和分类,对水稻害虫的虫体面积、虫体周长、偏心率、形状参数、似圆度、叶状性、球形性等几何形状特征进行提取和研究,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水稻害虫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卷叶螟进行分类。[结果]利用所建立的6个特征判别函数对4种水稻害虫进行判别分类,识别率达到96.67%,说明这6个经过筛选
随着地理课程的不断改革,地理教师应逐步认识到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热悉的、感兴
在分析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的实践课教学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将“渐进式”教学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理论结合,引入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的实验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