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青年干部必须具备应变能力
意外的突发事件,有的是社会方面的。比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恶性社会治安案件等。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容易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虽然从本质上讲是非对抗性的、暂时的和局部的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一般说来,突发性事件,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突如其来的偶发性。尤其是灾害类的,往往来得快,势头猛。二是具有意想不到的突变性。有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出现快,来不及详细调查,给处置带来难度,特别是遇上处理不及时,或使矛盾激化,或被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会出现扩大化,甚至发生质的变化。三是具有琢磨不透的复杂性。一些群体性事件,往往受社会性的“大气候”、政策性的“大调整”、工作性的“大失误”等影响,给突发性事件带来许多复杂因素,不仅了解真相难、调查取证难,而且拍板定性、处理兑现都很难。四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性。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害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因此,青年干部必须具备应变能力。
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领导干部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惊惶失措,焦躁不安,失去正常的理智和冷静;一种是镇定自若,无所畏惧,沉着冷静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应该是后者,临危不惧,遇事不乱,顶住各种压力,慎重而果断地处理问题。
青年干部受知识、经验、智慧的局限,应變能力相对来说要欠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青年干部在平平安安的生活和工作中坐而论道,自吹自擂,好像什么都懂,什么复杂局面和情况都能应付和处理。但是,一旦真的遇到突发事件便乱了阵脚,要么惊惶失措,失魂落魄,要么晕头转向,两眼发呆,平时的神气变成了傻气,日常的官气变成了丧气,群众见了这样的领导干部必有怨气和火气,如果应变能力提高了,处事慎重而果断,就会将坏事变好事,难事变易事。
二、提高应变能力的方法途径
(一)迅速控制事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整个事件的关键。经验证明,不论是哪类突发事件发生,都会对群众心理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和压力,使绝大多数人心绪不稳,思想混乱,不知所措。此时,青年干部要善于进行心理控制,减轻群众的心理压力。
(二)用领导行为来影响。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遵从心理,即受他人活动的影响,自己也从事和他人同样的活动。越是在自己心理波动不定、价值选择目标不定的情况下,越容易产生遵从心理。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现场,青年干部要迅速到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样群众才有主心骨,心理压力才会大大减轻。
(三)控制事态要“快刀斩乱麻”,取得时间上的主动权。如果该决断的时候,还在反复“研究、研究”,“看看、看看”,便会落个“小事闹大,规模扩大,难度增大”的下场。迅速控制事态,就能够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不及钻空子,无时间出馊主意。在处理事故类、灾难类突发事件中,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抢救”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力争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切实解决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性质确定之后,必须据此制定处置的措施,并予以落实。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讲政策,严格依法办事。如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有徇私谋利行为,那更会引起群众不满,把事情弄坏。要坚持维护安定团结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向稳定的目标努力,切实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群众情绪,稳定工作秩序。
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去解决不同状态下的矛盾。对危及社会治安的集体上访事件,要采取“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以消除来访者怨怒的郁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历史遗留问题,要根据“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的原则,在既尊重历史,又承认现状,既不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又照顾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情况下,灵活处理。
解决问题要力争一次处理完毕,防止只顾眼前快平息,不顾长远留后患。要态度鲜明,不含糊,不留尾巴。并要有准确、齐全的文字依据,形成有权威、有法律保障的协议或纪要,随时整理入档,以便防止今后出现反复。当然,有些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好的,可灵活掌握,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划定时间分别解决。
处理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善后工作做好了,才能说事件圆满解决了。否则,不仅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而且易于再度发生事件。(作者单位为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意外的突发事件,有的是社会方面的。比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恶性社会治安案件等。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容易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虽然从本质上讲是非对抗性的、暂时的和局部的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一般说来,突发性事件,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突如其来的偶发性。尤其是灾害类的,往往来得快,势头猛。二是具有意想不到的突变性。有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出现快,来不及详细调查,给处置带来难度,特别是遇上处理不及时,或使矛盾激化,或被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会出现扩大化,甚至发生质的变化。三是具有琢磨不透的复杂性。一些群体性事件,往往受社会性的“大气候”、政策性的“大调整”、工作性的“大失误”等影响,给突发性事件带来许多复杂因素,不仅了解真相难、调查取证难,而且拍板定性、处理兑现都很难。四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性。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害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因此,青年干部必须具备应变能力。
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领导干部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惊惶失措,焦躁不安,失去正常的理智和冷静;一种是镇定自若,无所畏惧,沉着冷静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应该是后者,临危不惧,遇事不乱,顶住各种压力,慎重而果断地处理问题。
青年干部受知识、经验、智慧的局限,应變能力相对来说要欠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青年干部在平平安安的生活和工作中坐而论道,自吹自擂,好像什么都懂,什么复杂局面和情况都能应付和处理。但是,一旦真的遇到突发事件便乱了阵脚,要么惊惶失措,失魂落魄,要么晕头转向,两眼发呆,平时的神气变成了傻气,日常的官气变成了丧气,群众见了这样的领导干部必有怨气和火气,如果应变能力提高了,处事慎重而果断,就会将坏事变好事,难事变易事。
二、提高应变能力的方法途径
(一)迅速控制事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整个事件的关键。经验证明,不论是哪类突发事件发生,都会对群众心理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和压力,使绝大多数人心绪不稳,思想混乱,不知所措。此时,青年干部要善于进行心理控制,减轻群众的心理压力。
(二)用领导行为来影响。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遵从心理,即受他人活动的影响,自己也从事和他人同样的活动。越是在自己心理波动不定、价值选择目标不定的情况下,越容易产生遵从心理。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现场,青年干部要迅速到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样群众才有主心骨,心理压力才会大大减轻。
(三)控制事态要“快刀斩乱麻”,取得时间上的主动权。如果该决断的时候,还在反复“研究、研究”,“看看、看看”,便会落个“小事闹大,规模扩大,难度增大”的下场。迅速控制事态,就能够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不及钻空子,无时间出馊主意。在处理事故类、灾难类突发事件中,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抢救”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力争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切实解决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性质确定之后,必须据此制定处置的措施,并予以落实。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讲政策,严格依法办事。如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有徇私谋利行为,那更会引起群众不满,把事情弄坏。要坚持维护安定团结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向稳定的目标努力,切实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群众情绪,稳定工作秩序。
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去解决不同状态下的矛盾。对危及社会治安的集体上访事件,要采取“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以消除来访者怨怒的郁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历史遗留问题,要根据“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的原则,在既尊重历史,又承认现状,既不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又照顾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情况下,灵活处理。
解决问题要力争一次处理完毕,防止只顾眼前快平息,不顾长远留后患。要态度鲜明,不含糊,不留尾巴。并要有准确、齐全的文字依据,形成有权威、有法律保障的协议或纪要,随时整理入档,以便防止今后出现反复。当然,有些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好的,可灵活掌握,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划定时间分别解决。
处理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善后工作做好了,才能说事件圆满解决了。否则,不仅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而且易于再度发生事件。(作者单位为岳阳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