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输配电价改革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电网规划与输配电价监管要求不匹配,运营维护实际成本和准许成本不匹配,项目建设周期与合理工期不匹配,企业资产管理与设备管理不匹配。作为电网企业应全面防范企业管理风险,丰富資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保证电网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产;全寿命;成本;管理
一、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电网企业已经构建了包括管理阶段维和管理要素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二维管理体系。该体系将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四个管理阶段,与管理策略、工作流程、评估考核、保障机制四个管理要素相结合,以实现全寿命周期的整体最优管理目标。
二、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1、电网规划与输配电价监管要求不匹配
电网规划以五年为周期,大于三年的监管周期,一旦一个监管周期结束,由于电网规划与地方战略发展规划相配套,如果监管意见要求调整电网规划整体方案或更改电网规划基本原则,必将给地方经济建设和长远规划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电网企业电网投资规划内容广度及深度不能适应有效资产认定要求。按照监管要求,未履行政府部门认定程序的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零购、营销资本性投入、信息化资本性投入的项目,存在不能被确认为有效资产的风险。
2、运营维护实际成本与准许成本不匹配
电网企业运营维护实际成本与准许成本难以匹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方面,电网企业运营维护费地区间差异较大,部分单位的标准成本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电网企业通过加强运营维护控制,运营成本低于准许成本的部分,如果在下一个监管周期核价时在用户和电网企业之间进行分享,将在电网持续优化与社会效益之间出现分化。
3、项目建设周期与合理工期不匹配
电网企业工程项目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建设进度缓慢,远远超出了合理工期。一是土地征用、拆迁补偿、青苗赔偿、噪声赔偿等与老百姓利益相关工作协调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二是与政府相关规划红线前批后改、环保验收、水土保持、消防检验等工作流程偏长。这些不利因素使工程投资长期游离于有效资产之外,形成另一种形式的“无效”投资。
4、企业资产管理与设备管理不匹配
电网企业资产与设备管理现状与改革要求还存在差距。电网企业尚未建立输配电资产划分原则,只有输、变、配等一次设备资产标注了电压等级,变电站房屋、通信线路等与输配电服务密切相关资产难以标注电压等级,因此无法准确统计不同电压等级资产情况。
三、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建议
1、规划设计阶段
一是在现有五年规划周期的基础上编制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三年计划,以便与三年监管周期匹配。将电网规划项目按照分年投资计入三年中,计划深度与监管要求相适。同时,电网规划及三年计划需履行政府审批程序。
二是电网规划要细化投资分类,优化投资结构,根据政府确定的监管范围,对现行投资原则和配置标准重新修订。电网规划及三年计划应分为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两个类别,并核入增量有效资产。
2、采购建设阶段
一是对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引入CM管理模式,让CM经理检查设计方案的可建造性,负责与设计协调,并管理施工,通过设计与施工的充分搭接,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为施工以及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
二是建立资产信息多维度实施管控系统,满足不同维度划分固定资产需求。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电网企业各业务部门共同研究输配电价定价与固定资产电压等级分类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制定与电价定价相适应的电网资产分类标准,按照输配电资产的电压等级、供电区域、资产类型、作业类型分类管理。实现设备新增、异动、退运处置等与财务价值管理无缝对接,实现各类、各电压等级的集成联动,实现竣工决算自动生成,有效缩短竣工决算编制周期,确保有效资产及时足额认定,形成存量和增量固定资产监管台账。
3、运行检修阶段
一是开展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运维检修策略优化和检修计划排序研究。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综合利用效能,科学降低设备检修和试验成本。
二是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几率、影响程度、可替换性及其配置的综合成本等因素,确定备品备件的配置标准、储备方式、使用和管理流程。建立各类备品备件的储备定额标准,减少同品种备件的多份备库,实现备品备件的信息共享,为运维、检修、抢修提供可靠保障;对超出备品备件配置标准的备品备件通过工程建设(初步设计阶段)渠道进行再利用。
三是电网企业需要向监管机构,从作业活动、电压等级、资产类型等维度,按最小辖区披露电网维护成本以及维护作业量。
4、技改报废阶段
一是根据运行检测、维护检修等数据信息对资产状态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需要进行技术更新的设备和设备家族制定相应的技改策略,提出技术改造需求。并将此需求信息反馈到技改规划中,形成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二是根据资产状态评估结果对退役资产做出甄别。并对其进行经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再利用、转为备品、评估转让或报废处理等处置方案。
三是注重加强与各实物管理系统协同,完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推动运检、营销等实物管理部门,准确区分输、变、配电资产,并通过生产、营销信息系统将资产分类信息集成到套装软件资产管理模块。按照国家监管要求,在固定资产卡片中应增加监管资产、非监管资产、存量资产、增量资产等标识。技改工程完工后,实物管理部门对已退役资产及时办理报废技术鉴定及审批手续,一面直接新增固定资产,一面将退役设备资产下账,避免技改后设备资产卡片“一对多”。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企业与监管机构两种不同资产管理行为的博弈持续存在。为顺利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应适应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丰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保证电网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产;全寿命;成本;管理
一、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电网企业已经构建了包括管理阶段维和管理要素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二维管理体系。该体系将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四个管理阶段,与管理策略、工作流程、评估考核、保障机制四个管理要素相结合,以实现全寿命周期的整体最优管理目标。
二、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1、电网规划与输配电价监管要求不匹配
电网规划以五年为周期,大于三年的监管周期,一旦一个监管周期结束,由于电网规划与地方战略发展规划相配套,如果监管意见要求调整电网规划整体方案或更改电网规划基本原则,必将给地方经济建设和长远规划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电网企业电网投资规划内容广度及深度不能适应有效资产认定要求。按照监管要求,未履行政府部门认定程序的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零购、营销资本性投入、信息化资本性投入的项目,存在不能被确认为有效资产的风险。
2、运营维护实际成本与准许成本不匹配
电网企业运营维护实际成本与准许成本难以匹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方面,电网企业运营维护费地区间差异较大,部分单位的标准成本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电网企业通过加强运营维护控制,运营成本低于准许成本的部分,如果在下一个监管周期核价时在用户和电网企业之间进行分享,将在电网持续优化与社会效益之间出现分化。
3、项目建设周期与合理工期不匹配
电网企业工程项目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建设进度缓慢,远远超出了合理工期。一是土地征用、拆迁补偿、青苗赔偿、噪声赔偿等与老百姓利益相关工作协调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二是与政府相关规划红线前批后改、环保验收、水土保持、消防检验等工作流程偏长。这些不利因素使工程投资长期游离于有效资产之外,形成另一种形式的“无效”投资。
4、企业资产管理与设备管理不匹配
电网企业资产与设备管理现状与改革要求还存在差距。电网企业尚未建立输配电资产划分原则,只有输、变、配等一次设备资产标注了电压等级,变电站房屋、通信线路等与输配电服务密切相关资产难以标注电压等级,因此无法准确统计不同电压等级资产情况。
三、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建议
1、规划设计阶段
一是在现有五年规划周期的基础上编制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三年计划,以便与三年监管周期匹配。将电网规划项目按照分年投资计入三年中,计划深度与监管要求相适。同时,电网规划及三年计划需履行政府审批程序。
二是电网规划要细化投资分类,优化投资结构,根据政府确定的监管范围,对现行投资原则和配置标准重新修订。电网规划及三年计划应分为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两个类别,并核入增量有效资产。
2、采购建设阶段
一是对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引入CM管理模式,让CM经理检查设计方案的可建造性,负责与设计协调,并管理施工,通过设计与施工的充分搭接,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为施工以及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
二是建立资产信息多维度实施管控系统,满足不同维度划分固定资产需求。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电网企业各业务部门共同研究输配电价定价与固定资产电压等级分类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制定与电价定价相适应的电网资产分类标准,按照输配电资产的电压等级、供电区域、资产类型、作业类型分类管理。实现设备新增、异动、退运处置等与财务价值管理无缝对接,实现各类、各电压等级的集成联动,实现竣工决算自动生成,有效缩短竣工决算编制周期,确保有效资产及时足额认定,形成存量和增量固定资产监管台账。
3、运行检修阶段
一是开展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运维检修策略优化和检修计划排序研究。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综合利用效能,科学降低设备检修和试验成本。
二是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几率、影响程度、可替换性及其配置的综合成本等因素,确定备品备件的配置标准、储备方式、使用和管理流程。建立各类备品备件的储备定额标准,减少同品种备件的多份备库,实现备品备件的信息共享,为运维、检修、抢修提供可靠保障;对超出备品备件配置标准的备品备件通过工程建设(初步设计阶段)渠道进行再利用。
三是电网企业需要向监管机构,从作业活动、电压等级、资产类型等维度,按最小辖区披露电网维护成本以及维护作业量。
4、技改报废阶段
一是根据运行检测、维护检修等数据信息对资产状态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需要进行技术更新的设备和设备家族制定相应的技改策略,提出技术改造需求。并将此需求信息反馈到技改规划中,形成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二是根据资产状态评估结果对退役资产做出甄别。并对其进行经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再利用、转为备品、评估转让或报废处理等处置方案。
三是注重加强与各实物管理系统协同,完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推动运检、营销等实物管理部门,准确区分输、变、配电资产,并通过生产、营销信息系统将资产分类信息集成到套装软件资产管理模块。按照国家监管要求,在固定资产卡片中应增加监管资产、非监管资产、存量资产、增量资产等标识。技改工程完工后,实物管理部门对已退役资产及时办理报废技术鉴定及审批手续,一面直接新增固定资产,一面将退役设备资产下账,避免技改后设备资产卡片“一对多”。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企业与监管机构两种不同资产管理行为的博弈持续存在。为顺利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应适应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丰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保证电网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