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混合刀法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菜型丰富多彩、举不胜举。这些千变万化菜型的产生,主要是靠厨师们运用刀技加工后实现的。在我国烹饪行业中,常用的刀法有四大类,即平刀、斜刀、直刀、混合刀法。刀法的分类是根据刀刃与菜墩或原料接触角度划分的,在这四大类刀法中,运用难度最大的属混合刀法。它是厨师高超刀技与智慧的结晶,是一项易学难精的技术。要想运用好这种刀法,在刀下生出各种美丽花形,非一蹴而就。为此笔者根据本人运用这种刀法的点滴体会,草撰成文,仅为初学厨者学好这种刀法提供点参考资料。
   所谓混合刀法,就是在被刀技加工的某一形体烹调原料上,运用斜刀与直刀两种刀法进行改刀,进而使被改刀后的原料生成各种美观的花形。行话称之此刀法为剞。剞的含义是用刀切至原料有一定深度,但不能切断。剞的使用有三条:一、加大了原料受热面积,使剞后的原料在加热时加快成熟速度,进而保持菜品脆嫩的口感要求。二、加大了原料的着味面积,使菜肴尽快着味。三、使原料加热后卷曲成各种美观的形,增加食欲。驰名中外的“爆鱿鱼卷”、“炒腰花”、“油爆双脆”、“菊花里脊”、“松鼠鲑鱼”等菜肴都是运用剞刀法烹调出来的精品。
  用剞刀法改刀原料的选择性很强,主要是选取含水分较多的动物性脆嫩性质的原料。如家禽的胗、肝,家畜肉的外脊及下水中的腰、肚,海产品中的鱿鱼、墨鱼或新鲜、肉厚、刺少的鱼类( 淡水鱼为主)。
  要想把剞刀运用自如,除了熟练掌握住一般刀法,准确选料外,还应搞清楚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一、要清楚原料纤维纹路的形状
  
  虽然剞刀法适应以上所指出的原料,但因原料的种类和原料具体的纤维组织结构不同,如果不清楚所剞原料纤维纹路盲目改刀,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总体上讲,适应剞刀法的原料分两类。一类是有固定卷曲方向的,如猪腰、鸭胗、猪牛的里外脊和新鲜的鱼类。就拿定向卷曲的鲜鱼与不定向卷曲的猪脊肉比较来看,各自的纤维结构和纹路截然不同,经剞刀加热后卷曲的方向和收缩程度绝不会一样。鱿鱼是由头尾向中间卷曲,这是由于鱿鱼从头至尾纵型纤维素比两侧横型纤维素粗、多、有劲、拉力大的缘故。对定向卷曲鱿鱼、墨鱼的改刀,只能顺其自然的纤维纹路进行,才能使被剞后的原料生成自然美观的花形。猪里脊纵横之间纤维素分布基本平衡,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不固定卷曲性质的原料,其改刀后卷曲方向和程度要靠剞刀的深度和角度进行确定。我们为什么在原料剞刀前要认清被剞原料的纤维纹路?这是为了在原料改刀时能恰当运用剞刀法,使剞成的原料遇热后花形展开得美观,引人喜欢。如猪腰花的改刀,就是利用机械方法,用刀刃剞断猪腰大部原有纤维结构,迫使猪腰大部原纤维素断裂、分开,生成另一种形状,即花形形状。在我30多年的从厨生涯中,有一件事情使我至今难忘。20年前我在一次晋级考核时,有一款制定菜“炒腰花”,因我不清楚腰子纤维结构,便盲目改刀,结果炒熟后腰花展开得并不理想。事后左思右想找不出原因,多亏我订了《烹调知识》 ,不久就在此杂志中看到一篇介绍猪腰子纤维结构的专论文章,读后才找到原因。明白了猪腰子纤维组织结构,我进行了实验,竟达到了预想不到的好效果。看来我们从厨的要想成才,只靠自己钻研还是不够的,还要靠吸收烹饪书刊的知识,才能加快成才的步伐。
   在搞清了被剞花刀原料的具体纹路后,还应依据原料的形状及改刀后花形要求进行改刀,使剞后的原料既要形状完整美观,又要符合烹调的要求。如鱿鱼、墨鱼适宜剞荔枝、麦穗花刀,鸡鸭胗适宜剞菊花花刀,猪肚仁适宜剞核桃花刀,猪腰子适宜剞麦穗和双鱼鳃花刀,猪、牛里外脊、鲑鱼、鲤鱼、草鱼等适宜剞菊花和麦穗花刀。如果对以上问题没搞清就改刀,其结果必然是剞出的花形,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把握住剞刀的刀距、深度和角度
  
   剞花刀的刀距是根据原料大小、厚薄、花形不同来确定。对于要改成菊花、荔枝、核桃花形的原料,一般要求是斜刀与直刀的刀距相等,相互对称;而改成麦穗花形的刀距则是斜刀要比直刀稍宽些,这些才能使剞出的麦穗花形逼真。
  剞花刀的深度是指剞进原料的深度而言。有的教材书上讲,剞进原料2/3 ,实际上剞入原料4/5 深度为最佳。如果原料用4/5深度剞法,改刀后原料遇热花形卷曲得就更加清晰、大方。对一般花形剞的要求是两刀深浅一至、整齐划一。对于特殊的麦穗花刀来讲,第二刀的直刀要比第一刀的斜刀剞的略深些,这样做不但能使麦穗形状真实地反映出来,还关系到原料遇热后是否卷曲与卷曲程度大小的效果。
   剞花刀的角度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刀的斜度。一般来讲,剞时的起刀先从斜刀开始,第二刀用直刀剞。斜刀剞的基本要求是刀刃与墩子成40°角,具体的斜刀角度还要根据原料厚薄度确定。如料厚,斜刀的角度稍微小些,其目的是防止花丝过长;较薄原料在运用斜刀时刀要适当放平些,其目的是增加花丝的长度。二是指斜刀与直刀两刀之间相交的角度。一般来讲,菊花、荔枝、核桃等花形改刀要求斜刀与直刀相交的角度以90°为宜,而麦穗花刀则要求两刀相交的角度以75°为恰当,用这个角度剞出的花形受热后看不出明显刀纹,形状自然。
  
  三、常用花形的几种剞法
  
  用剞刀法改刀的花形种类繁多,但都是在剞时调换角度分开的。以下仅举几例常用花形的剞法。
  麦穗花刀:它是先用斜刀反片完原料后,再转换好角度,用直刀法剞完原料,然后切成长方形的块,加热后即成麦穗花形。
  蓑衣花刀:在原料的一面像剞麦穗花刀那样剞一遍,再把原料翻过来,用推刀法剞一遍,其刀纹与正面斜十字刀纹呈交叉状,两刀剞的深度应均为4/5 ,再将原料切成3 cm见方的块即成。
  荔枝花刀:剞法与麦穗基本相同,区别是斜刀、直刀的深度、刀距要剞相等。剞完后,改成象眼块,加热后即成荔枝花形。
  菊花花刀:先在原料上用斜刀剞,然后把原料转换角度,再用直刀剞,剞完原料后,再切成5 cm见方的块,过油加热后即成菊花花形。
   以上仅几例是抛砖引玉,是为了让初学厨者能学会几种剞法后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剞花刀的原料,在烹调方法上主要适应旺火快速成熟的爆、炒、溜等烹调方法,本文主要谈论混合刀法,关于对这种刀法适应的烹调方法问题再另题讨论。
其他文献
由于受到空气大气压条件下沿面放电介质阻挡等离子体的空间结构限制,选用光栅单色仪对其进行了光谱测量,获得了不同电源频率和电极间隙条件下的光谱谱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
初中阶段是打好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中的重要一环,更是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激发学生的提问精神就需要合理引导学生思维和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提问角度的新颖和提问形式的灵活性,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整个的提问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一、故
酒香盐烤虾    原料:鲜活中虾适量,海粗盐1包,醇香高度高粱酒2杯。  制法:  1、取一汤碟垫上锡纸,放入一半粗盐。  2、将鲜活虾按顺序排在粗盐上面,再将另一半粗盐堆放在虾面上,淋入高粱酒。  3、端上餐桌,引火,待火光熄灭,酒精蒸发后,虾也已熟,即可趁热食用。  特点:酒香醇浓,鲜味突出,咸鲜适中,气氛热烈。  此菜既可活跃餐桌气氛,又可增强客人食欲。如用茅台或五粮液酒,醇香酒味更为突出,
转眼,9月10日又逢教师节了。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祝福,我们特意设计了几款寓意深刻的教师节美肴,供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师们品味。    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为一款凉菜,实为“五彩鸡丝”。  原料:嫩鸡脯肉150g,水发香菇25g,罐装竹笋25g,菠萝50g,青椒25g,鲜红尖辣椒(或胡萝卜)1个,鸡蛋清1个,干淀粉15g,葱片、姜片各10g,蒜仁3粒,精盐4g,味精3g,山
针对α-呋喃丙烯酸酯合成工艺中催化剂腐蚀性强和价格高等问题,该文以α-呋喃丙烯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为原料,用NaHSO4·H2O为催化剂,合成了5种α-呋喃丙烯酸
以九水合硝酸铝、六水合硝酸镁、硬脂酸钠以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改性层状双氢氧化镁铝(LDH),通过FTIR、XRD及TG.DTA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硬脂酸钠与九水合硝
在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中,不少食品常作为婚男嫁女之媒介,别有情趣。  酒:云南独龙族青年结婚时,双方父母各自介绍儿女的情况,说一些勉励的话,然后各送一碗米酒。新人接过酒后,当着父母和来宾表示听从父母教诲互敬互爱。尔后,捧起酒碗,同饮而干,被称为新人同喝“同心酒”。  茶:广西象州的壮族,新郎来接亲时,新娘坐在供桌旁“哭嫁”。新娘的舅舅边唱边打开供桌上预先放着的包着茶叶、葱花、盐巴和槟榔的四个小红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