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其临床治疗特点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药物;鼻泪管逆行置管;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97-02
  泪囊鼻腔吻合术和鼻泪逆行置管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两种常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价值,但两者相较鼻泪逆行置管术以其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临床优点,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本研究就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为(46.21±9.09)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6-61岁,平均年龄为(45.22±9.13)岁。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患者,并伴随有溢泪、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泪道冲洗不通等临床症状,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鼻腔严重狭窄及手术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可以进行良好的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临床治疗。术前为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取仰卧位,以暴露术眼,在术前鼻腔填塞盐酸丙美卡因丁和呋喃西林麻黄素液纱条,剂量分别为0.5%和1%;利用200g/L的利多卡因将术眼内眦部上方和眶下神经进行局部麻醉,在内眦部作弧形切口,将皮下组织和和骨膜进行钝性分离,暴露内眦韧带和前嵴,使用弯血管钳将眶内侧壁的筛骨纸板捅破,使用咬骨钳将骨质咬破,之后作1ⅹ1.5cm的方形骨孔,使鼻粘膜暴露,将泪囊和鼻粘膜切开,并进行对位缝合,最后,对皮下组织和皮肤进行间断缝合,对术眼进行加压包扎。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泪道冲洗。
  1.2.2 实验组患者采取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进行临床治疗,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1)术前使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对患者的泪道进行冲洗,以清除相关的分泌物,之后为患者进行常规的麻醉和消毒,为充分扩张上泪小点,需在泪囊内浸润麻醉泪点,将泪道针探入常规的通泪道,并注入0.5mL的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泪道牵引针进入泪道后,下推其导丝,并在钢丝中穿入泪道扩张牵引线,将导丝向上拉,将上泪点和泪道硅胶管牵引线带入,并在鼻腔内退出扩张条,最后待牵引线在标志线后,对其进行剪切。
  (2)手术结束后,使用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对泪道进行冲洗冲洗过程混入10mL的生理盐水和0.5mL的洛美沙星眼用凝胶,冲洗5min后,加入贝复舒滴眼液进行终末冲洗,1日1次,连续冲洗3天后,每周1次,治疗1个月后,每月2次。
  1.3 觀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研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下:治愈:溢泪等临床症状消失,泪道可正常冲洗;有效:溢泪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泪道冲洗不完全正常;无效:溢泪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恶化,泪道不能正常冲洗,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数据处理
  对两组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认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患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鼻泪管阻塞或狭窄,使泪液不能排除,堵塞或滞留在期泪囊炎,进而引发细菌滋生、泪囊壁受到刺激,最终导致慢性泪囊炎疾病,该疾病常伴随着溢泪、眼内存在脓性分泌物、内眦韧带下方囊状隆起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对该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直接失明[1-2]。
  鼻泪逆行置管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该治疗模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优点,且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单一的手术治疗更为显著,洛美沙星眼用凝胶具有抗菌功效,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减少泪道置管引起的机械损伤;贝复舒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可以有效防止泪道的粘连,并起到润滑作用[3]。
  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曙红,刘秀明,宋曙光等.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J].天津医药,2013,41(6):608.
  [2]杨卫华,方晖,韩伟等.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4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775-6776,6777.
  [3]白月,徐国兴.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比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49-13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虽略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在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肝胆结石手术方法以及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县中医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200例肝胆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肝胆结石手术方法以及相应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开县中医院治疗,其中胆管结石的结石残余率为18.00%,总优良率达到了82.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0%,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伤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胆瘘等。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给予患者的个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手术的88例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前列腺增生体积大于80%的44例高危重度患者作为研究组,体积在60%-80%的44例中轻度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前往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产后2小时、24小时失血量比较,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术后又行子宫切除、死亡情况均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
期刊
【摘要】目的:选择实际病例进行调查,观察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医院的系统平台,将21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100例组成;对照组由110例组成。对照组进行调整饮食与保暖,口服补液盐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同时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培菲康胶囊和思密达,并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计算服药量和次数。于给药72小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肌桥近端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220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肌桥伴近端狭窄患者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220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心肌桥患者244例,以冠脉肌桥近端狭窄为因变量,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OR 0.296,95%CI0.119~0.736,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164例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82例,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腹痛、烧灼感等症候群的相比治疗前,改善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疗程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共80例,予以硫酸镁疗程治疗,对不同时间段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细胞压积水平的变化情况逐渐好转,发现72小时治疗效果最佳,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下降,72小时后不良反应率最低,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