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显虚以虚映实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9506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散文的虚和实呢?在散文中,具体的描写为实,抽象的情感为虚;眼见耳闻是实,回忆联想是虚;用甲事物来衬托乙事物,乙是实,甲是虚。打个比方,散文的虚与实就好比一幅画,眼睛所能看到的就是“实”,而超出画面的让人难以言喻的会心之处就是“虚”。
  散文就像一件艺术品,它的美感的有无和高下,很大程度就在这“虚”处的有无和深浅。在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中唯有超乎眼见耳闻的虚境,才能拓开审美的情怀和艺术的思维空间,才能在方寸之间容万千气象,绵邈于尺素之中,引发无限的兴味。
  一般来说,记叙散文中的“虚”是指追忆、幻想、夸张、联想等,“实”是指写眼前之事。记叙性散文中如果以虚为虚,就会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虚无感;而以实为实,纯粹地写眼前事又会没有生气和韵味,必须避免。所以写记叙性散文应重视虚实结合。
  那么记叙性散文应怎样才能做到虚实结合呢?
  先请看谢雨凝的《一袭绿色的纱帐》:
  今天,是父亲一周年的忌辰。
  一年前,我站在澳門老家父亲的寝室,望着那张大大的双格铁床,空着,下格床上,一袭淡绿色的纱帐向左右分开挽起——父亲喜欢睡碌架床,原是为了那蚊帐。他觉得安全。无论冬与夏,他睡时都要放下它,像一层安全的网。
  父亲晚年颇积聚到些钱,买一间千把尺的房子给一家人住。他的房有露台,可以种植他心爱的花草,房里放一张母亲的独睡床,一张安乐椅、小书桌,然后便是这张特大的双格床。好多次,我们劝他不要睡碌架床,改换一张能吊蚊帐的床,每一次,父亲都是笑一笑,说:“我觉得舒服、安稳呀!”
  父亲是个务实而爱整洁的人。有时还近于固执。譬如那睡床,任我们劝说多次他都不肯更换,为了方便他能在下格床挂帐子,他宁可找人来把上格床升高,让空气易于流通,这就算是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作少少修改了。
  一年了。今天我回来,那张特大的双格铁床连同绿纱帐都不见了。这位置仍然放着的是另一张新的木造的双格床。
  一乍见,我心不由得一阵乱跳,这才想到已有许多时日不曾回来。
  忽然间,我好想念那一袭淡绿的纱帐。
  许多亲友奇怪,我父——一个七十几岁老头子,如何会选用一袭绿色的蚊帐?
  母亲总是快人快语地说:你爸是个爱美的个性,到老了也不改。
  只有我明白。父亲打从年轻时起便爱穿鲜艳颜色的衣服,选用绿蚊帐,当然也有爱娇美的成分。然也绝不是爱美那么简单。在他心目中,他一定认为绿色可以过滤一些灯光,令晚上睡眠舒泰,早上醒来悦目,因为母亲爱抽烟,常夜里起来咳嗽,虽然他们早已分床而睡,一亮灯总会有些影响的。父亲一向是个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这点他必然也有计算。
  母亲见我站在这张新的双格床前呆想,便在我耳边说:“旧床还是上两个月你弟弟才叫人搬走的。换过一张双格床,方便你们回来可以多睡几个人呢!”
  我一阵心酸,然而却也不想解释什么。
  母亲一向自以为了解父亲,其实,我想她绝不了解那绿蚊帐的由来。父亲惯于把一切埋在心中,他们两口子从中年开始一直吵吵闹闹到晚年。我忘不了在医院,父亲去世的前几天,有一次,他忽然握住母亲的手,满目含泪,只轻轻说了一句:“以往的事不要计较了。”
  后来,母亲对我们说,这是父亲向她认错了。其实,我们都听得出来,父亲的话意是:“我如今不再怪你了。”
  他们至死都在误会,都在误会呵!
  但是,这一年,母亲日见消瘦,频频来香港找我们,住不了几天又走,绝口不提父亲的旧事。我感觉到她的寂寞与无奈。
  而那一张双格大铁床终于也搬走了,只是没有留下那一袭绿色的纱帐。
  这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在文中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写自己一年前回到澳門老家看到父亲用过的一袭绿色的纱帐,而想起了父亲生前的种种事,从而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记叙性散文中运用“虚”与“实”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以实显虚,化景、物为情思。以实为虚就是采用以景寓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把外在的客体物景与内在的主体情志依附在一起,沟通成一个整体。如在《一袭绿色的纱帐》中作者以绿纱帐为情感线索,围绕父亲爱用绿色纱帐展开文笔,通过父亲生前所爱之物,一步步一层层从多个角度加以抒写自己对老父亲的感情。在文中“老家父亲的寝室”、“那张大大的双格铁床”、“一袭淡绿色的纱帐”这是实物,作者看见这些实物勾起了他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这时文中所记叙的父亲所用过的这些“物”已经不单纯是物了,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了作者情感的寄托物,作者将看得见的“实”物转化成了看不见的“情”,借物叙事,借物寄哀思,感情深沉厚重。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关键是要处理好物与情感的“相通”点,要自然合理,不可随意。否则,物与情志不能依附在一起,也就会损害文章辞意的表达。
  2 以虚映实,再现生活。这种方法就是由眼前事或物通过联想、幻想、回忆,带出对往事的追忆,以此来再现以往的人或事的一种表现方法。如《一袭绿色的纱帐》的作者就是由眼前父亲睡过的床和用过的绿色纱帐引发联想,追忆起了父亲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务实、爱整洁,有些固执,惯于把一切事情埋在心中,懂得保护自己等的性格。在联想回忆中,父亲生前爱用一袭绿色的纱帐,爱睡碌架床,与母亲一直吵吵闹闹而不能互相了解,临死前对母亲的宽容等细节得到了生动地展现,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悼念之情也就自然地寄寓于这些事件中了。很显然在文中对父亲这个人及与其相关的事都是在联想回忆中虚写的内容,而正是这些虚写的内容才能将一个已经逝去的父亲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没有这些联想回忆式的虚写,那么作者的情感表达就会漂浮,没有根据,文章的内容与情感也就会显得苍白,当然也就不能感染读者了。通过联想回忆来虚写人与事,要准确地抓住眼前物与联想回忆之物之间的相关点,即要抓准两者之间的触点,否则联想回忆的内容就会显得生硬,进而破坏文章的结构,影响内容的表达。
  3 虚实结合,丰富文章内容。记叙性散文所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但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些记叙性的文章也常用“虚此实彼”的手法,以实显虚,以虚映实。如《一袭绿色的纱帐》中父亲的忌日是实的,新的木造的双格床是实的,因为这都是“我”此时所见的,实写这些是既为了引出对父亲生前言行的叙述的需要;一袭绿纱帐、父亲住的房间的环境、父亲的言行是虚的,因为这是通过作者的回忆联想来表现的,虚写这些是为了丰富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文中作者以实引出虚,又由虚映衬实,虚实交融,使得文章结构流畅,内容丰满,情感充沛。
  总之,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表现手法上可用虚设、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和事物,写景可“幻景”,写人可“合成”,记事可“造事”。当然,这些都要以能给人“表现真实”为前提,否则所写内容会变得虚无飘渺,使文章空洞贫乏,失去艺术感染力。
  【训练提升】
  1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常被身边的点滴所触动,一朵春花、一缕夏风、一片落叶、一段音乐甚至是一个微笑、一次擦肩而过……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的心弦,奇妙的感觉,美丽的瞬间,透明的想象,温暖的怀念,一刹那漾遍全身,让我们更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幸福并学会生活。
  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题,请以所学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性散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 門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身边的朋友走了又来,煤油灯成了古董,网络、超女、MP4、阿迪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真诚正像那千年的琥珀坚守心中不变的神话,友谊一如那些朝花开了再谢又被俯身拾起,小心珍藏……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虚实结合的记叙性散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3 你有过在月下散步的经历吗?把它写下来。
  (1)你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去散步的?
  (2)你看到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下的景物又是怎样的?把它描写出来。
  (3)在这样的月色下引起了你那些联想和想象?
  (4)面对这样的月色你有什么感触?
其他文献
一、 从陈述对象切入  句子表达的基本要求是陈述的对象要保持前后一致,即主语要能贯穿到底,中途不能改换。  【2012全国新课标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①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期刊
【作文题】  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1.辨析题目内涵  “听话”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听+话”,即耳听别人的话语;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  2.打开思路,对文题内涵进行拓展延伸  耳听别人的话语,那么谁听谁的话?孩子听父母的、下级听上级的,我们聆听生命的絮语,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伟人听时代的号角、人民
期刊
2012年8月29日,南京市教研室徐晓彬老师请南京十三中原高三(10)班的学生盛星玮同学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发言,介绍她高三的学习经验。本刊刊发她的发言稿,供读者参考。  各位高三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十三中的盛星玮。我今年高考语文有幸得了高分。以前一直是我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今天竟荣幸地给各位老师讲我的复习体会,不由地倍感惶恐。高三在完成了课文学习,步入复习阶段,语文课似乎难免单调、枯
期刊
【作文题】  请你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意清楚,指向明确。这样的作文题也比较贴近考生实际,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因为“眺望”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按字面解释,“眺望”就是“站在高处向前方远望”。当然,我们在写作时仅从它的字面意思来写,肯定是不可以的。我们要把
期刊
湖北高考一类作文在“内容”上的评价首先就是“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观点明确”和“中心突出”就是我们平时所要求的“突出主题”,那么怎样做到这点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找好写作切入点,就是写文章时作者所选择的行文角度或落脚点。对同一主题或思想的表达,切入点不同,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等也会多种多样。所以如果在作文构思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不仅能充分展现出考生的才华学识,还能用新颖的形式突出写作目的。其次
期刊
近日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联想到刚刚看过的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颇有感悟,颇受启发,香菱在学写诗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同学在考场中出的问题是何其相似。  我们都知道,香菱的身世很是凄苦,三岁时被人拐走,与双亲分离,后又不幸遇到呆霸王薛蟠,做了人家的侍妾。但她聪慧有追求,来到大观园就开始跟林黛玉学诗。于是黛玉让她以“咏月”为题目来写一首诗。应该来说,此时香菱的写作水平与我们的学生是差不多
期刊
【作文题】  小天莺听见一位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子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
期刊
所谓哲理散文,就是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种人生哲理的散文类型。从形式上看,哲理散文可以分为两种:“以象明理型”和“逻辑说理型”。对于中学生来说,前一种类型更易入手一些,我们就重点谈谈这类文章的写作。  《周易》中有这么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段话的意思说,当语言不能够完全表达圣人思想的时候,圣人就借助
期刊
【作文题】  时下,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正版”,可悲的是不少人渐渐活成了“盗版”。事实上,许多人的确就是生活在虚假之中。请以“守住正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守住正版”,这个题目就结构而言属于动宾短语,对于动词“守住”的把握是审题的重点。“守住”即不要轻易地丢弃或流失。审题的难点还在于对文题中“正版”一词的理解,“正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期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说的是古人出征的事情,看似平淡,却娓娓道来,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辑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场景:同一个“我”,有“今”与“昔”之分;同一条路,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人生则在这一“往”一“来”的巨变中生成无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