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作为代词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yi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是”作为代词使用的时候一般以假借而用的身份出现,可指代人、事、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情况和事物的数量、类别等内容,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般译为“这(人)”“这(事)”“这时候”“这(地方)”“这些”等等,代词“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个别时候用作兼语。
  【关键词】是;古代汉语;指示;代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33-02
  
  作者简介:杨艳(1984-),女,四川眉山人,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是”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用法也非常多且较特殊。许慎《说文解字》中将“是”释为“直也,从日正”。段玉裁先生在注中释为“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五代裴迪的《宫槐》就曾有“门前宫槐柏,是向欹湖道。”后引申为“对”“正确”之意,但其本意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少,我们经常见到的“是”的用法和意义都是后来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古代汉语中用法十分广泛,可用作动词(系词)、连词、形容词、代词、助词、副词、与其它词合用作复合连词等,从句子成分上看又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等成分。在众多的用法中,“是”作为代词的用法最为广泛,本文主要分析“是”作为代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在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是”作为代词使用的时候一般以假借而用的身份出现,可指代人、事、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情况和事物的数量、类别等内容,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般译为“这(人)”“这(事)”“这时候”“这(地方)”“这些”等等,代词“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个别时候用作兼语。据统计,“是”在古代汉语中作定语和状语的时候只有指示作用,而作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时候则同时含有指示和代称作用。为此,“是”作为代词以指代身份出现的时候最多,特别是上古时期(夏商-秦汉以前),几乎一半以上的“是”以指代身份出现,而这部分“是”又以作主语成分居多。例如,《孟子》一书中“是”字共出现255次,其中以指示代词身份出现的“是”达210次,占全书“是”字总数的84.3%[1];《论语》中“是”字出现60次,但以指示代词身份出现的“是”却高达42次,占全书“是”字总数的70%[2]。通过对古代汉语中“是”字的用法的归纳和分析,笔者发现用途最广的指示代词“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充当句子主语成分
  “是”在古代汉语中充当句子主语成分时具有指代作用,此时它后指代的对象皆会在前文中有所体现,所不同的是句子所指代的对象在位置上有的离“是”较近,有的则离它较远,还有的指代对象不直接出现在句子中,而要读者根据上下文加以归纳概括才能体现出来。而“是”字的指代对象出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词(或词组)、一句话、一段文章,也可以是句子的一部份或文章的一部分,甚至是隐含于前文当中,此时的“是”可将所指代的对象直接译出。无论处于何种情况都必须肯定的是:“是”作主语时的指代功能十分强,前文中的各种实体或结构都能作为指代对象,读者只要了解上下文的所指,就能够很容易地分析出“是”字的意思和所指内容。主要如下:
  1.1 指代对象离“是”字较近,且为一个词(词组)或句子:例(1)“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3]
  根据上下文稍作分析便知该句中“是”所指代的对象离“是”字很近,且以一个词语的形式出现的前一分句中的“三疾”,即下文中具体描述的“古者狂也肆”、“古者矜也廉”和“古者愚也直”三种毛病,作分句的主语,译作“这”。
  例(2)“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之处。”(周顺昌《五人墓碑记》)[4]。
  此句中前一个“是”为代词,指代对象离“是”字也很近,为前一个分句“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充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成分。而该句中后一个“是”则为其引申义的用法,作形容词“对”或“正确”解。
  1.2 指代对象离“是”字较远:例(3)“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问於孟子,然后行事’。……孟子曰:‘然,……是在世子’。……世子曰:‘然,是诚在我’。”(《孟子•滕文公上》)[5]。
  此句中“是”的指代对象与“是”字之间相隔250多个字,一时难以弄清“是”的所指,但是根据上下文仔细分析便知“是”与其指代对象的指代关系十分明显,复指前文中的“行大故之事”,即给已故的滕定公办丧事的事情,译作“这件事”。虽然此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多见,一时难以弄清楚作者的所指,在文章结构上显得不够连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指代对象的存在。例(3)中“是”的指代对象综合上下文分析便知在分句中充当主语成分。
  1.3 指代对象不直接出现在文章中:例(4)“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於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孟子•离娄下》)[6]
  例句(4)中“是亦羿有罪焉”中“是”字的指代对象表面上看是前文中的“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於是杀羿”,实际是指“羿随意收受弟子,没能好好在道德上加以教导,以致被弟子杀害的结果”,这里的指代对象必须对上下文认真分析和概括才能体现出来,而“是”在分句中充当句子主语,译作“这件事情”或“这种结果”。
  2 充当句子宾语成分
  纵观“是”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其指代用法除充当主语成分外,用作宾语的时候为最多。 “是”作宾语时也可指代前文中的一个词(词组)、一个句子或一段文,甚至隐藏于前文中,在用法上主要有前置和不前置两种:
  2.1 作宾语时前置的用法:古代汉语中,宾语一般置于介词或动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句式,即宾语前置。“是”作为指示代词充当宾语时,经常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形成动词宾语前置,与介词“以”“于”“用”等联用形成倒装,也即介词宾语前置。
  例(5)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孟子•万章上》)[7]
  此例句中,后一个“是”字作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指代前文的“瞽瞍之非臣”(瞽瞍不是天子的臣民)。
  例(6)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司马迁《报任安书》)[8]
  此句中,“是”放在介词“以”之前形成介词宾语前置之现象,译作“这”“此”。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比较普遍,这也说明“是”作指示代词充当句子宾语成分时也可不置于否定或疑问句中而直接前置。
  2.2 作宾语不前置的用法
  例(7)推是言之(《韩非子•五蠹》)[9]
  此句中,“是”放在动词“推”之后作“推”的宾语,形成动宾结构短语,译作“这”。
  例(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10]
  此句中,“是”放在介词“于”之后作“于”的宾语,形成介宾结构短语,译作“这(事)”。
  3 充当句子定语成分
  “是”字作主语时,既有指示作用又有代称作用,故而“是”之前有其相应的指代对象,《马氏文通》称其为“前词”,但“是”字充当句子定语成分时只有指示作用而无代称作用,故“是”作定语时便无指代对象,只有指示对象,且其指示对象均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
  例(9)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韩愈《马说》)[11]
  该句中“是”修饰名词“马”,作中心语“马”的定语,译作“这(类)”“这(种)”
  例(10)当是时,项羽……新丰鸿门。(《史记•项羽本纪》)[12]
  本句中“是”修饰紧跟其后的名词“时”,作指示对象“时”的定语,译作“这(时候)”。
  4 作谓语成分
  代词“是”作谓语时与作主语时一样其指代对象在前文会有所体现,可以是一个词(词组)、一个句子、一段文或隐含于前文之中。如:
  例(11)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13]
  该句子中“是”复指前文“终而复始”作后一分句的谓语,译作“这样”。
  例(12)“有人於此,其待我……此亦妄人也已矣。”(《孟子•离娄下》)[14]
  此句中“是”所处的整个分句的意思是“他的蛮横无理仍然如此(如同先前)”,“是”所指代的对象在前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根据上下文仔细分析便不难得出“是”指代“妄人”的强横态度,充当分句的谓语成分。此外,指示代词“是”作谓语时所指代对象为前文一个词或一段文时的情况与其作主语时用法较相似,故此不再一一例举。
  5 作状语成分
  “是”在古代汉语中作状语的情况不多,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前以修饰谓语中心语。如:
  例(13)何也是嘐嘐也?《孟子•尽心下》。
  此句话的意思是“……”,“是”在句中修饰谓语中心,作形容词“嘐嘐”的状语,表示事情发展的程度,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较相似,可理解为“如此”“这般”。
  6 结语
  “是”作为代词在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是用法最多且意义最复杂的词语之一,由于其能在不同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分并且其指代或指示范围非常宽泛,在不同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有着不同的指代或指示对象,故在翻译上有着不同的表达结果,但是其指代或指示的对象在前文中均会有所反映。
  
  参考文献
  [1] 贾齐华.《孟子》中 “是”字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2] 刘芳.《论语》中“是”字的用法考析[J].科技信息,2010,(19)
  [3] 孔丘.论语[M].中国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8][10][11] 郭锡良.古代汉语[M].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6][7][14] 孟轲.孟子[M].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 韩非.韩非子[M].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12] 司马迁.史记[M]中国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13] 孙武.孙子兵法[M]中国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展示了如何在高职学院英语写作课中设置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目的是让读者更加具体地了解如何在写作课堂上实施任务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型; 英语; 写作教学;教学设计; 高职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32-02    作者简介:李妍(1967.11-),女,西安临
我和老公都特别爱干净,这种干净和自己无关,专门针对别人.自己用的东西再脏也看不到眼里,可是别人只要稍一碰就不行.rn
期刊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差异越来越小,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塑
这是一片极为奇异的海岸,这是水与火的万古缠绵。当我们赶到海岸边牛头山火山口时天色已晚,夕阳在海岸尽头的一片岩礁上投下金黄的 This is a very strange coast, this is
【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以致被人们视为语言交流的“润滑剂”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本文从委婉语的形成方式,分类,社会功能,语用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委婉语;形成方式;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29-02    作者简介:刘志鹏(1978.9-),男,宁夏西吉
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为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技术与能力成为必需。但由于现有资源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日益艰难,企业若想在在众多的竞争者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境内,距离省会太原有百余公里,它修建于清朝乾隆初年,是山西省商界巨族乔全美(在中堂)的大宅院,他前后称雄包头商界200余年,故有“先有夏盛公,后有包头
人体内的血液是如何流通的,是当时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当时盛行的理论是盖伦的“生命灵气说”。盖伦认为,肝脏产生血液,通过动脉血管流向身体各部分,再通过静脉血管流回肝脏。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老师不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传统文化内容深度融入,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情境活动去感受、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让优秀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