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69-02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组孤立结节及肿块58例,其中周围型肺癌37例,肺结核瘤10例,错构瘤3例,肺内单发转移瘤4例,炎性假瘤4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45岁。主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有肝癌病史1例,乳腺癌病史1例。
检查方法:本组58例均摄胸部正侧位片,22例做病灶断层摄影,30例做胸部CT检查,其中20例做CT强化扫描,18例结节病灶加做了3mm薄层扫描。
2 讨论
2.1 X线与CT征象分析
2.1.1 病灶的大小:一般直径大于3cra称肿块,小于3cm称结节。癌性肿块多在3cm以上。小于3cm的应参考其形态特征分析,结核球多在3cm左右,炎性假瘤一般较大。病变的大小只决定被显示的概率,而在病灶的定性方面意义不大。
2.1.2 病灶的边缘:(1)分叶征:表现为肿瘤边缘凸凹不平呈花边样。CT检查一般瘤体在1-1.5cm就可出现此征象,为肺癌生长不均或支气管阻挡及肺癌的多结节生长相互融合所致。多个干酪结节形成的结核球在CT检查时也可出现浅分叶。但分叶征象以周围型肺癌最多见,本组33例发现此征象,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2)毛刺征:自瘤体边缘向肺周围伸展的呈放射状排列,无分支的细短浅条影,近瘤体处略粗。为肿瘤边缘淋巴管浸润和瘤细胞浸润所致,为肺癌的特征性改变。本组28例周围型肺癌出现此征象。炎性假瘤呈粗长毛刺影,本組发现1例。
2.1.3 病灶的密度
(1)空泡征:瘤体中央区少数近边缘呈点状低密度影或呈筛孔样改变,边界尚清。为残留正常肺组织或小灶性坏死所致。本组小于3cm的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发现3例。(2)空气支气管征:瘤灶内示管状低密度影,长短不一,有的可见分支。为终末支气管被瘤细胞浸润,引起扭曲扩张所致。本组小于3cra的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发现3例,大于5cm的炎性假瘤发现1例。(3)核晕征:表现为核心区密度高,边缘较淡的阴影。为由瘤灶内较致密的核心结节和其它外围或偏一侧的密度较低的部分组成。此征是周围型肺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表现。本组有2例出现此征,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依据。(4)病灶内的钙化:常规X线视钙化为良性病变的特征,恶性病变少见。肺癌的钙化呈砂砾状,分布弥散于瘤体的一侧。良性病变相对多见,井各有特征,如结核球的钙化呈小点状及“同心圆”状钙化,而错构瘤常呈“爆米花”样钙化。本组各发现1例。周围型肺癌发现1例。
2.1.4 病灶的周围情况及胸膜改变
(1)血管连接征:即肿块与肺门有粗大索条状阴影相连。为癌细胞经过淋巴管血管鞘向肺门蔓延所致。另有文献报告,在CT片上周围型肺癌的血管连接征为血管增粗扩张,腔内血栓所致。本组周围型肺癌发现3例。(2)胸膜凹陷征:其X线与CT有两种表现,前者为从瘤灶走向胸膜的三角形或放射状线条影其病灶侧较粗,尖端指问胸膜面。后者X线平片多见,胸膜面基底宽,尖端指向病灶。它们均称胸膜凹陷征或兔耳征。其病理基础为肺癌破坏阻塞了小气管,引起肺不张或胸膜向肿瘤侧凹陷所致。后者为肿瘤的方向牵拉所致。本组发现5例。(3)桃尖征:为肿瘤边缘出现的尖角状突起,顶端尖锐如幕状,类似胸膜粘连,形似桃子的桃尖。可能为病灶包膜粘连所致。为炎性假瘤的特征性表现。本组发现l例。
2.1.5 CT强化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及肿块的诊断价值
本组20例做CT强化扫描发现:恶性结节呈均匀性强化,增强快、峰值高,增强高于良性结节,低于炎性肿块。结核球强化不明显,其峰值在20Hu以下,若呈环形强化是非钙化活动性结核球的特征。20Hu-6OHu为恶性结节的强化指标。6Hu以上高度提示炎性肿块,以边缘强化力特点。其结果与文献报导基本相符。
3 结论
掌握以上分析的X线与CT特征性表现,诊断典型病变不难。若肺内结节或肿块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首先考虑肺癌。小于3cm的结节内出现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核晕征,对周围型肺癌有可靠的诊断价值。[1]良性病变也各有特征性表现,如结核球的病灶内钙化及卫星灶;错构瘤的爆米花样钙化及CT扫描发现脂肪密度;炎性假瘤的桃尖征及粗长毛刺影等,都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也有很多在影像上无特征性表现的,如无原发恶性肿瘤的肺内单发转移瘤,单纯依靠结节或肿块诊断转移瘤确有困难。因它具有良性仲瘤的特征(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圆形块影)确是恶性肿瘤。与原发周围型肺癌更难鉴别。因此,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是肺内多种疾病在生长阶段的某种表现,并非某种疾病的特征性改变,不能就影论病。[2]在分析X线与CT征象时,要密切结节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如X线与CT无良性特征性征象者,应尽早查找癌细胞:经过上述分析尚不能确定肿块的良恶性时,应行短期抗炎治疗或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3]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88
[2] 吴恩慧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1-503
[] 谢宝玙主编.胸部X线诊断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8-309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组孤立结节及肿块58例,其中周围型肺癌37例,肺结核瘤10例,错构瘤3例,肺内单发转移瘤4例,炎性假瘤4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45岁。主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有肝癌病史1例,乳腺癌病史1例。
检查方法:本组58例均摄胸部正侧位片,22例做病灶断层摄影,30例做胸部CT检查,其中20例做CT强化扫描,18例结节病灶加做了3mm薄层扫描。
2 讨论
2.1 X线与CT征象分析
2.1.1 病灶的大小:一般直径大于3cra称肿块,小于3cm称结节。癌性肿块多在3cm以上。小于3cm的应参考其形态特征分析,结核球多在3cm左右,炎性假瘤一般较大。病变的大小只决定被显示的概率,而在病灶的定性方面意义不大。
2.1.2 病灶的边缘:(1)分叶征:表现为肿瘤边缘凸凹不平呈花边样。CT检查一般瘤体在1-1.5cm就可出现此征象,为肺癌生长不均或支气管阻挡及肺癌的多结节生长相互融合所致。多个干酪结节形成的结核球在CT检查时也可出现浅分叶。但分叶征象以周围型肺癌最多见,本组33例发现此征象,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2)毛刺征:自瘤体边缘向肺周围伸展的呈放射状排列,无分支的细短浅条影,近瘤体处略粗。为肿瘤边缘淋巴管浸润和瘤细胞浸润所致,为肺癌的特征性改变。本组28例周围型肺癌出现此征象。炎性假瘤呈粗长毛刺影,本組发现1例。
2.1.3 病灶的密度
(1)空泡征:瘤体中央区少数近边缘呈点状低密度影或呈筛孔样改变,边界尚清。为残留正常肺组织或小灶性坏死所致。本组小于3cm的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发现3例。(2)空气支气管征:瘤灶内示管状低密度影,长短不一,有的可见分支。为终末支气管被瘤细胞浸润,引起扭曲扩张所致。本组小于3cra的周围型肺癌在CT检查中发现3例,大于5cm的炎性假瘤发现1例。(3)核晕征:表现为核心区密度高,边缘较淡的阴影。为由瘤灶内较致密的核心结节和其它外围或偏一侧的密度较低的部分组成。此征是周围型肺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表现。本组有2例出现此征,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依据。(4)病灶内的钙化:常规X线视钙化为良性病变的特征,恶性病变少见。肺癌的钙化呈砂砾状,分布弥散于瘤体的一侧。良性病变相对多见,井各有特征,如结核球的钙化呈小点状及“同心圆”状钙化,而错构瘤常呈“爆米花”样钙化。本组各发现1例。周围型肺癌发现1例。
2.1.4 病灶的周围情况及胸膜改变
(1)血管连接征:即肿块与肺门有粗大索条状阴影相连。为癌细胞经过淋巴管血管鞘向肺门蔓延所致。另有文献报告,在CT片上周围型肺癌的血管连接征为血管增粗扩张,腔内血栓所致。本组周围型肺癌发现3例。(2)胸膜凹陷征:其X线与CT有两种表现,前者为从瘤灶走向胸膜的三角形或放射状线条影其病灶侧较粗,尖端指问胸膜面。后者X线平片多见,胸膜面基底宽,尖端指向病灶。它们均称胸膜凹陷征或兔耳征。其病理基础为肺癌破坏阻塞了小气管,引起肺不张或胸膜向肿瘤侧凹陷所致。后者为肿瘤的方向牵拉所致。本组发现5例。(3)桃尖征:为肿瘤边缘出现的尖角状突起,顶端尖锐如幕状,类似胸膜粘连,形似桃子的桃尖。可能为病灶包膜粘连所致。为炎性假瘤的特征性表现。本组发现l例。
2.1.5 CT强化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及肿块的诊断价值
本组20例做CT强化扫描发现:恶性结节呈均匀性强化,增强快、峰值高,增强高于良性结节,低于炎性肿块。结核球强化不明显,其峰值在20Hu以下,若呈环形强化是非钙化活动性结核球的特征。20Hu-6OHu为恶性结节的强化指标。6Hu以上高度提示炎性肿块,以边缘强化力特点。其结果与文献报导基本相符。
3 结论
掌握以上分析的X线与CT特征性表现,诊断典型病变不难。若肺内结节或肿块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首先考虑肺癌。小于3cm的结节内出现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核晕征,对周围型肺癌有可靠的诊断价值。[1]良性病变也各有特征性表现,如结核球的病灶内钙化及卫星灶;错构瘤的爆米花样钙化及CT扫描发现脂肪密度;炎性假瘤的桃尖征及粗长毛刺影等,都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也有很多在影像上无特征性表现的,如无原发恶性肿瘤的肺内单发转移瘤,单纯依靠结节或肿块诊断转移瘤确有困难。因它具有良性仲瘤的特征(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圆形块影)确是恶性肿瘤。与原发周围型肺癌更难鉴别。因此,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是肺内多种疾病在生长阶段的某种表现,并非某种疾病的特征性改变,不能就影论病。[2]在分析X线与CT征象时,要密切结节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如X线与CT无良性特征性征象者,应尽早查找癌细胞:经过上述分析尚不能确定肿块的良恶性时,应行短期抗炎治疗或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3]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88
[2] 吴恩慧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1-503
[] 谢宝玙主编.胸部X线诊断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