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并受文化、经济、社会背景、审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等方面影响而产生变化,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本文以中国历代染织纹样的流变为例,来阐述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设计审美有何不同以及造成这种审美趋势的历史、人文等原因。
关键词:设计审美;中国历代;染织纹样;演变
一、中国历代主要流行的染织纹样图案以及人们的审美思想
(一)唐代之前的染织纹样风格与人们的审美心理
先秦时期,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被广泛运用在织物、器物上的图案当属几何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几何图案十分盛行,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直线和折线是构成先秦几何纹最基本的元素。先秦时期染织纹样的几何形风格,最初受制于编织技术的处理,后又与青铜器、漆器、陶器的纹饰相融合,形成先秦装饰的纹样风格。而这种纹样带给人的美的感受是节律,即像音律一样以特定单位做有规律重复。从中我们虽然看不到具体形象的真实的美,却可以感受到一种有节奏的的丰富、多样的变换,给人以享受。秦汉时期变形的云纹、雷纹以及以及各种各种神禽异兽纹样成为当时服饰图案的主流。这些特征在西汉河北满城出土的绣花绢、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与衣物上都有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染织图案上出现的新的审美趋势是以西方纹样中的结构框架为本土纹样所吸收而形成的新式纹样以及佛教题材的纹饰开始出现。新疆出土的对羊灯树纹锦、北朝时期的连珠团窠图案绣片则是带有于外风情的织物代表,甘肃敦煌壁画供养人画像衣饰则是与希腊棕榈叶纹饰有相关性。
(二)唐宋时期染织纹样风格与人们的审美心理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纺织手工业也随之有了很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影响到了图案的审美取向,富丽堂皇的图案风格成为主流,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宝相花、龟背纹、卷草纹等,造型饱满、层次丰富,繁缛华丽,充分体现着当时人们对理想寓意的美好憧憬以及生活现状的相对安逸。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发展到一个小高潮,同时对纹样产生影响,朝绘画性和写实性方向发展。宋代几何纹增多,如锁子纹、七巧纹、回纹、卍字纹、毬路纹等。各类各式的折枝、缠枝纹样广为流行,各地出土实物不胜枚举。士大夫文化审美的流行使得纹样在清新雅致的造型中还流露着诗意,风俗化与平民文化的发展又给纹样增添了一些生活的情趣,反应人民祝福祈愿、预示美好寓意的纹样变多。宋元时期的传统纹样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装饰纹样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
(三)元明清时期染织纹样风格与人们的审美心理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元代传统装饰纹样在这种情形下兴起,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趋势。在元代装饰纹样中,以成对出现的纹样较为常见,织金锦是此时期的代表性染织纹样。另外,一些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纹样以及变体阿拉伯文字装饰收到推崇,并为明清时期吉祥纹样的大流行准备了条件。明清两代封建经济开始下滑衰退,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吉祥题材纹样在这一时期被广泛运用,吉祥语言、吉祥图案得以广泛发展。例如,五福捧寿纹。因蝠与福谐音,故名。明代恢复弘扬汉族传统文化,装饰上出现汇集历代装饰的现象,图案的时代风貌呈现的是明快大方敦厚质朴的装饰风格。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手工业在康乾盛世达到这一时期的高峰,1840年之后,中西方文明冲撞加剧,传统的装饰艺术的审美风尚在政治的影响下走向一种堆砌雕饰之中。
二、设计审美风格流变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每一个时代的设计审美标准成因,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换句话说,纹样的流行所表现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审美倾向。从中国历代流行纹样来看,审美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哪个阶级占了统治地位,这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就必须符合当前这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强势群体的审美意识。
(二)经济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原因,经济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审美意识形态。原始社会因为受工具制作、技术层面的制约,所流行的纹样图案定不会是复杂机器所织造的复杂纹样,但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转变。同时,每一个时代的设计审美标准成因,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换句话说,纹样的流行所表现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审美倾向。
(三)文化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七雄争霸,各自为政,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产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及墨、法等各学派,从而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食之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法家韩非子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审美意识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制约,特定时代形成的文化氛围(包括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对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起着很大的作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流融合,服装上图案的元素开始流行团窠、动物纹样,这样的风格流行,体现的就是文化交流对审美的影响。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往往被物化为某一种形态,形式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审美感知的过程。
从秦汉时期的龙凤纹到当代各个品牌的潮流时装,其中每一时期服装款式的变化,都有图案的参与。但随着时代更替,染织图案的内容、风格、装饰布局、应用等也在大规模地发生着变化。不同时期染织图案风格面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背景、审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等。染织图案审美价值取向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阶级地位、社会风气、民族风俗、服饰材料、缝纫技术、艺术风格等的制约,又受到审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绪、性格的影响。因此当其中的客观性因素或主观性因素发生变化时,便导致了图案审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三、结语
社会一直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发生改变,审美意识也不会永远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通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品体现出来。浏览历代的染织图案,我们能感受到历代人民心灵深处的渴望与追求,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看似简单的染织图案,其背后却深刻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反映着时代的文化背景。当人们对一种流行中的审美感知失去新鲜感的时候,就出现审美饱和,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打动人的图案。由此,新的审美意识便产生了,审美意识因此而在自身的流变过程中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张晓霞.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设计审美;中国历代;染织纹样;演变
一、中国历代主要流行的染织纹样图案以及人们的审美思想
(一)唐代之前的染织纹样风格与人们的审美心理
先秦时期,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被广泛运用在织物、器物上的图案当属几何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几何图案十分盛行,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直线和折线是构成先秦几何纹最基本的元素。先秦时期染织纹样的几何形风格,最初受制于编织技术的处理,后又与青铜器、漆器、陶器的纹饰相融合,形成先秦装饰的纹样风格。而这种纹样带给人的美的感受是节律,即像音律一样以特定单位做有规律重复。从中我们虽然看不到具体形象的真实的美,却可以感受到一种有节奏的的丰富、多样的变换,给人以享受。秦汉时期变形的云纹、雷纹以及以及各种各种神禽异兽纹样成为当时服饰图案的主流。这些特征在西汉河北满城出土的绣花绢、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与衣物上都有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染织图案上出现的新的审美趋势是以西方纹样中的结构框架为本土纹样所吸收而形成的新式纹样以及佛教题材的纹饰开始出现。新疆出土的对羊灯树纹锦、北朝时期的连珠团窠图案绣片则是带有于外风情的织物代表,甘肃敦煌壁画供养人画像衣饰则是与希腊棕榈叶纹饰有相关性。
(二)唐宋时期染织纹样风格与人们的审美心理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纺织手工业也随之有了很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影响到了图案的审美取向,富丽堂皇的图案风格成为主流,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宝相花、龟背纹、卷草纹等,造型饱满、层次丰富,繁缛华丽,充分体现着当时人们对理想寓意的美好憧憬以及生活现状的相对安逸。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发展到一个小高潮,同时对纹样产生影响,朝绘画性和写实性方向发展。宋代几何纹增多,如锁子纹、七巧纹、回纹、卍字纹、毬路纹等。各类各式的折枝、缠枝纹样广为流行,各地出土实物不胜枚举。士大夫文化审美的流行使得纹样在清新雅致的造型中还流露着诗意,风俗化与平民文化的发展又给纹样增添了一些生活的情趣,反应人民祝福祈愿、预示美好寓意的纹样变多。宋元时期的传统纹样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装饰纹样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
(三)元明清时期染织纹样风格与人们的审美心理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元代传统装饰纹样在这种情形下兴起,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趋势。在元代装饰纹样中,以成对出现的纹样较为常见,织金锦是此时期的代表性染织纹样。另外,一些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纹样以及变体阿拉伯文字装饰收到推崇,并为明清时期吉祥纹样的大流行准备了条件。明清两代封建经济开始下滑衰退,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吉祥题材纹样在这一时期被广泛运用,吉祥语言、吉祥图案得以广泛发展。例如,五福捧寿纹。因蝠与福谐音,故名。明代恢复弘扬汉族传统文化,装饰上出现汇集历代装饰的现象,图案的时代风貌呈现的是明快大方敦厚质朴的装饰风格。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手工业在康乾盛世达到这一时期的高峰,1840年之后,中西方文明冲撞加剧,传统的装饰艺术的审美风尚在政治的影响下走向一种堆砌雕饰之中。
二、设计审美风格流变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每一个时代的设计审美标准成因,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换句话说,纹样的流行所表现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审美倾向。从中国历代流行纹样来看,审美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哪个阶级占了统治地位,这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就必须符合当前这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强势群体的审美意识。
(二)经济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原因,经济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审美意识形态。原始社会因为受工具制作、技术层面的制约,所流行的纹样图案定不会是复杂机器所织造的复杂纹样,但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转变。同时,每一个时代的设计审美标准成因,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换句话说,纹样的流行所表现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审美倾向。
(三)文化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七雄争霸,各自为政,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产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及墨、法等各学派,从而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食之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法家韩非子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审美意识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制约,特定时代形成的文化氛围(包括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对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起着很大的作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流融合,服装上图案的元素开始流行团窠、动物纹样,这样的风格流行,体现的就是文化交流对审美的影响。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往往被物化为某一种形态,形式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审美感知的过程。
从秦汉时期的龙凤纹到当代各个品牌的潮流时装,其中每一时期服装款式的变化,都有图案的参与。但随着时代更替,染织图案的内容、风格、装饰布局、应用等也在大规模地发生着变化。不同时期染织图案风格面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背景、审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等。染织图案审美价值取向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阶级地位、社会风气、民族风俗、服饰材料、缝纫技术、艺术风格等的制约,又受到审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绪、性格的影响。因此当其中的客观性因素或主观性因素发生变化时,便导致了图案审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三、结语
社会一直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发生改变,审美意识也不会永远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通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品体现出来。浏览历代的染织图案,我们能感受到历代人民心灵深处的渴望与追求,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看似简单的染织图案,其背后却深刻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反映着时代的文化背景。当人们对一种流行中的审美感知失去新鲜感的时候,就出现审美饱和,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打动人的图案。由此,新的审美意识便产生了,审美意识因此而在自身的流变过程中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张晓霞.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