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五年有余,谈不上什么经验,却多少有些体会。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无定法,但爱学生却是根本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无定法,但爱学习是最好方法。做老师难,做好老师就更难;从学生角度来说,做学生也不容易,做个好学生就更不容易!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换位思考,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好学生,只不过有些问题学生没有得到有效地引导。但对于此类情况的学生来说,要想解决“问题”,须换位思考引导他们,不但要考虑学生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还要积极地去引导和发现学生在各方面的乐趣,激发学生从心底想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各方面均衡发展。
上学期班里有三名男同学,平时作业总是不能认真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差,但其他同学都说他们很讲究“义气”。在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情况后,我从他们的闪光点出发,考虑到他们都是一些很要面子的同学,我利用课余时间一个个找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都有想学好的愿望,也知道他们也不想经常被老师批评。我也为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中学生该尽的职责和任务,并根据他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共同制定一个近期能够看得见的学习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监督他们有效地实现我们共同的“诺言”。只要他们的作业稍有进步,我就立刻在班里给予他们表扬,让他们在学习方面重建自信心,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地增强了许多,学习成绩自然也有所提高。他们的行为影响了班里周围的同学,每天从“点滴的进步”开始做起,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也按时交了,上课纪律也好多了……所有任课老师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进步。这一点让家长和老师赞不绝口。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小树,青葱可爱又枝桠横出,他们渴望阳光、雨露、新鲜空气,应该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失落时给予鼓励,迷茫时指点迷津,换位思考去引导孩子也可以打开孩子的一片天空。
还有一次课堂上,班里龚月同学和同桌眉来眼去,我狠狠批评了他,而他顾于面子当众顶撞我。之后找他谈话,得知当老师当众批评他会觉得自己特没面子,害怕朋友会冷落他。当我冷静下来以后,想象自己可能当时在课堂上批评他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犀利的语言,才使得他与老师当众发生冲突。事后,我与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首先是为了避免将矛盾进一步激化,为我的不问青红皂白就严厉批评他的过激做法向他道歉,之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沉默了一会,脸上透露出几分愧疚的表情,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于是就向我表明了自己上课有太多的不应该,并保证以后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争做优秀学生的决心。对于我而言,面对班里的一位“尖锐”分子,由以前的顽固到今天的豁然开朗,几分欣慰,几分轻松,一份成就感涌上心头。由此我们的师生关系似乎也在这次的纠纷化解后变得更加融洽,学习态度方面也转变了许多,这一点儿是令老师和家长感受到的。所以为师之道不仅仅在心,更得讲究一些方法,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也许会让打开学生的一扇心灵之门。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都很重,有的时候一句无心的批评也许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不防换种方式,当学生控制不住自己违犯课堂纪律时,在课堂上用眼神暗示,或者走到讲话的学生身边轻声提醒,或者课后心平气和的时候私下找他谈谈话;个别谈话对一些自尊心很强、逆反心理很重的学生就更能够立竿见影,有时私下的一句温暖的劝告,比公开场合的一顿严厉的责骂更有效。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去挖苦、讽刺学生。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更要换位思考去理解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试着用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更友善的语气和他们交往,也许你会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如果是老师真的做错了,一定不要为了顾及所谓的面子问题,而对学生严词说教,甚至无理惩罚,那样只会激化师生矛盾,使学生与老师作对,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失去威信。坦然向学生承认错误,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谅解,也许你更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身教更胜于言传。一句“Sorry”并没有那么难,其实也是身体力行地教会了学生一种姿态,一种礼贤下士,一种文明。
教师如何去关心、帮助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师换位思考,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那就是爱学生,多了解学生,更多理解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在平时了解学生和理解学生时,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而不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换位思考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师生相处融洽,岂不也是一种爱吗?教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所以,换位思考,师生关系不是更能和谐发展吗?
上学期班里有三名男同学,平时作业总是不能认真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差,但其他同学都说他们很讲究“义气”。在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情况后,我从他们的闪光点出发,考虑到他们都是一些很要面子的同学,我利用课余时间一个个找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都有想学好的愿望,也知道他们也不想经常被老师批评。我也为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中学生该尽的职责和任务,并根据他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共同制定一个近期能够看得见的学习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监督他们有效地实现我们共同的“诺言”。只要他们的作业稍有进步,我就立刻在班里给予他们表扬,让他们在学习方面重建自信心,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地增强了许多,学习成绩自然也有所提高。他们的行为影响了班里周围的同学,每天从“点滴的进步”开始做起,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也按时交了,上课纪律也好多了……所有任课老师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进步。这一点让家长和老师赞不绝口。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小树,青葱可爱又枝桠横出,他们渴望阳光、雨露、新鲜空气,应该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失落时给予鼓励,迷茫时指点迷津,换位思考去引导孩子也可以打开孩子的一片天空。
还有一次课堂上,班里龚月同学和同桌眉来眼去,我狠狠批评了他,而他顾于面子当众顶撞我。之后找他谈话,得知当老师当众批评他会觉得自己特没面子,害怕朋友会冷落他。当我冷静下来以后,想象自己可能当时在课堂上批评他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犀利的语言,才使得他与老师当众发生冲突。事后,我与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首先是为了避免将矛盾进一步激化,为我的不问青红皂白就严厉批评他的过激做法向他道歉,之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沉默了一会,脸上透露出几分愧疚的表情,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于是就向我表明了自己上课有太多的不应该,并保证以后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争做优秀学生的决心。对于我而言,面对班里的一位“尖锐”分子,由以前的顽固到今天的豁然开朗,几分欣慰,几分轻松,一份成就感涌上心头。由此我们的师生关系似乎也在这次的纠纷化解后变得更加融洽,学习态度方面也转变了许多,这一点儿是令老师和家长感受到的。所以为师之道不仅仅在心,更得讲究一些方法,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也许会让打开学生的一扇心灵之门。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都很重,有的时候一句无心的批评也许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不防换种方式,当学生控制不住自己违犯课堂纪律时,在课堂上用眼神暗示,或者走到讲话的学生身边轻声提醒,或者课后心平气和的时候私下找他谈谈话;个别谈话对一些自尊心很强、逆反心理很重的学生就更能够立竿见影,有时私下的一句温暖的劝告,比公开场合的一顿严厉的责骂更有效。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去挖苦、讽刺学生。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更要换位思考去理解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试着用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更友善的语气和他们交往,也许你会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如果是老师真的做错了,一定不要为了顾及所谓的面子问题,而对学生严词说教,甚至无理惩罚,那样只会激化师生矛盾,使学生与老师作对,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失去威信。坦然向学生承认错误,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谅解,也许你更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身教更胜于言传。一句“Sorry”并没有那么难,其实也是身体力行地教会了学生一种姿态,一种礼贤下士,一种文明。
教师如何去关心、帮助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师换位思考,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那就是爱学生,多了解学生,更多理解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在平时了解学生和理解学生时,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而不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换位思考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师生相处融洽,岂不也是一种爱吗?教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所以,换位思考,师生关系不是更能和谐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