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呼唤创造型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问题是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落实创新教育
  
  人类的发展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由手工操作到机器时代,由蒸汽机到电气时代,再跃进到电子时代,都是在不断地进行创造而进步的。因此,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是21世纪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问题是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这是在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就化学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看,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创造型教师
  化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自觉贯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要 敢于创新,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独立的见解,能容忍不同意见,允许学生犯错误,增强教学的自由度。
  1、走出创新的认识误区。一提到创新教育,有人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放教学形式。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营造出一种创新和发扬教学民主的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的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3、鼓励学生多质疑。创新首先意味着质疑,只有在质疑的基础上才会有可能创造。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常表现于质疑,乐与寻根问底,同时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方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规律、真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有一个大胆质疑的精神,有一个勇于发现的精神。即使某些问题很可笑,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让学生在求异思维的轨道上吸取必要的精神力量。纵观整个化学发展史,无数化学家正是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发现,从而有所发明和创造的,也从而使化学科学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例如,在上节课上刚提过金属的金属性,课后就有一位同学提出疑问,那就是:一个鎂原子可以失去2个电子,而一个钠原子只能失去1个电子,为什么钠的金属性要比镁的金属性要强呢?我于是就向他解释:金属的金属性并不是用失电子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从失电子的能力上来衡量的。金属,谁在同等条件下失电子的能力强,那么它的金属性就强。对此,我还特意在班上表扬了这些位同学一番。后来,我发现他越来越喜欢思考、提出问题并致力于探索解决了。
  4、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每位青少年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到这一点,使学生免除种种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暴露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束手束脚,因唯命是从而思维停滞,压抑了创新能力的萌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作为化学教师可以用集颜色、状态、气味、光和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来强烈地刺激视觉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幽默大方的言谈举止等因素都会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总之,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利于营造学生在胆创新的氛围。
  二、 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加强课堂讨论。作为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引起讨论乃至争论。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堂讨论一下正三价的铁离子和负一价的碘离子能不能共存?随着问题的提出,而且是从他们熟悉的知识出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动脑思索,并且同桌之间会讨论,甚至会发生争论。有的同学认为,正三价的铁离子和负一价的碘离子能共存,有的同学认为它们之间不能共存。认为不能共存的同学认为:正三价的铁离子有较强的氧化性,负一价的碘离子而有较强的还原性,于是它们之间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课堂讨论,乃至争论,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重视运用启发式。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适当的引导。思维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问,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生们已经知道,CO2能和CaCO3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的基础上,可以启发他们思考:1、向饱和Na2CO3有溶液中通入CO2会有什么新物质生成吗?2、若生成的新物质溶液溶解度比Na2CO3的溶解度小,会出现什么现象?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首先会知道发生了如下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然后会渐渐分析出,实际是有三个因素导致NaHCO3晶体的析出。第一,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第二,生成的NaHCO3比Na2CO3多;第三,溶剂水减少了。
  3、加强联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工作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自于丰富的联想,没有丰富的联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应该在开发联想方面下工夫。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是记忆的再现过程,他可以唤醒沉睡在底层的过去的记忆,把当前的事物与过去的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产生新的观念。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为创造性联想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可以让同学联想一下,刚抹过熟石灰的墙壁为什么会变白,会变硬,而且会出“汗”。再如,可以让同学联想一下,为什么在蒸馒头时要放一些小苏打,为什么不能放氢氧化钠或纯碱。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时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则是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插上了翅膀。
  4、趣谈化学中的典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化学科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化学科学不断创新的历史。化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许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如空气组成的发现、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元素周期表的创建、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侯氏制碱法的发明创造,等等,都说明了坚持化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化学与众多科学交叉、渗透、融合,与人类、自然、社会相互依存。化学与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化妆品、食品的添加剂、能源、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无不说明当今化学是公众的化学,是日新月异的创造性科学。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的具有创造性特征历史 的发展过程,展示化学与人类和社会的科学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使学生发现化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强调把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培养学生敢于利用化学知识做出分析与决策、评估风险与利弊等,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 在化学教学中要落实创新教育
  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育他们克服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教会他们能对所学概念进行归类,对所学原理能自己举例,对相同、相通、相似的事物能用所学知识加以区分、解释和说明,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新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探索、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并逐渐由记忆型转化为创造型。
  实验教學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以激发兴趣,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以掌握学习方法,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践,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探索性,启发学生课内或课外设计实验,促进知识创造性地迁移。
  布置作业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巧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原因,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如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有多种方法可选择,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设计出较理想的方案;实验后,分析成败的关键,设计改进实验的措施。巧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练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解度思考问题,以训练创造性思维中的收敛与发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如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也可以是不同的阴阳离子,等等。
  开展创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召开化学晚会,化学讲座和化学竞赛等学科活动,指导学生书写小论文,出化学小板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开发有趣的化学小魔术,开展化学小制作活动,调查当地环境状况,讨论环境污染防治的设想和打算。开发当地资源,指导本地进行化工生产等等。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的教育学科,是开发创造性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研究和发展它,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立云,《启迪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200期
  2、陈欢庆,《创造力开发教程》,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沈兆良,《落实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200期
  4、 张多霞、钱扬义,《化学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一、当前蔬菜价格波动较大1.批发市场价格情况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进入5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部分品种特别叶菜类的价格涨幅较大,福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金株1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对秧龄不敏感,株型好,长相秀,粒黄如金,圆似珠,故而得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地
中高考书面表达本着考生使用语言的目的,鼓励考生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发挥、想象、创新,考查考生的语言基本功。鉴于此,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成为日常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将其寓于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坚持做到“循循序渐进、天天推进”的教学原则,切不可一日忽略。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仅供参考。  一、钻研《英语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  《课标》五级目标这样描述:“1、能根据写
期刊
本文介绍了利用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工业液位显示、控制中的应用,解决了工业中对液位显示的复杂电路和控制上的单一性。给出了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 This article d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高于数学知识和技巧,《数学课程标准》把它和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列起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弟4点这样论述:“……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这个论述来看,数学思想方法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反复玩味,就会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实际上高于数学
期刊
本文介绍了河南电网生产会大屏幕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原理以及运行情况。该系统成功地将大屏幕投影系统与电力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实用软件的编制和使用,使投影内容包括了电网
本文从经济型机床数控的要求出发,吸收开环、半闭环、全闭环数控系统特点,提出一种用步进电机进行慢速切削(进给)传动,交流电机进行快速(空程)传动,位置检测单元直接按装在工作台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