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浅谈如何促进跨越式发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学 英语 跨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拉近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人与人间的相互交流。英语是现如今国际范围内的通用语言之一,为了更好地令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英语学习十分必要。英语课程作为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止要单纯的进行单词和语法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实际运用的更好理解。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观念、实际情况或其他相关因素的局限,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单词与語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对有关文化传统的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文化缺失。
  1.教师过度关注表面教学忽视内涵培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过分关注学生分数的观念影响着现如今教师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英语和语文虽然都是语言类教学科目,但是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实际应用,并且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相应的语言文化也十分了解,故而哪怕是语文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可以做到流利的同旁人交流。英语学习令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也在于此,现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还依旧停留在表面阶段,教师只注重单词和语法的讲解,学生每天都是死记硬背的进行记忆,然后在大量的做题来进行语法训练。将语言和语言文化分离,这就已经令语言学习失去了它本身的乐趣。
  2.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现如今我国各个阶段的英语教育都大同小异,教师针对考试的形式来进行相应的英语教学。我国的英语考试在题型上大体分为两大类和几小类,主要分为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听力环节有选择题和单词填空题,笔试部分有单项多项选择、阅读理解、七选五、翻译和作文。教师针对考试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相应英语教育,教育教学也是主要为考试服务,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实际联系。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加深文化教育注重口语教学。英语同语文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语言的学习,而面对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不妨深思一下其中的原因。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向学生进行有关的文化教育,学生在对相关文化进行了解后就会加深对英语的理解。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设置这门科目的最终目的不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与人进行良好而顺利的英语交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
  例如,在一些人物身份的称呼上,书面语和口语就有些许不同,这一点中外语言皆是如此。就拿父母这两种身份来说,在我国本民族语言中,书面语一般称之为父亲和母亲,在实际生活中的口语化称呼则是爸妈或者爹娘,其余方言化称呼暂且搁置不议。在英语中,对于爸妈的书面化形式为father和mother,同样他们也有口语化的形式dad和mum。类似一些口语化形式在语言教学中都是十分常见的,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普及相关文化加强口语练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得英语教学不只停留在书面阶段。
  2.对比中外差距感受不同魅力。不同的民族文化使得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独特魅力,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造就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而异于东方的西方国度也使得英语具备了别样语言色彩。我国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内敛而深邃,而英语却是讲求热情而奔放,所以在面对语言的学习上,只有了解了相关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的特点进行学习。
  例如,两个人在进行对话交流中,面对对方对你进行夸赞的时候。如果是汉语对话中,面对对方的夸赞被夸赞的一方作出的回应可能是“哪里哪里,您太客气了”或者是“您过奖了”之类的客气话。但是在英語中,面对对方的夸赞一般就会采取乐意接受的态度并表示感谢,一般的回答是“How very nice of you to say so”或者“Thank you for praising”,英语中对于赞美一般都是欣然接受,而汉语中则会表示谦逊,这就是中外不同文化导致的语言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再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解释语言形成的文化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英语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注重文学作品的赏析以感受文化差异
  当今社会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不同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增设赏析环节来带领学生感受不同文化下的不同语言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一部电影或者是一本文学作品,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通过对比于自身成长的文化环境与其他民族文化可以感受着英语的语言魅力和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这对于英语学习也是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不同的语言伴总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而存在着不同的特色,故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关文化的了解。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实现英语学习的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莎.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中专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能够切实加强对口单招学生的英语自主性,本文就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思路,希望能够促进对口单招学生英语成绩的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职业中专 英语 学习动机  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要求较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需要懂得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激励自己学
【摘要】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使用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这样对于初中生的英语教学效果较为不利,尤其是针对那些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体育特产生。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教师作为核心,导学作为方法,学生作为主体,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目前的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当中,是比较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天津市2007-2016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为研究对象,从试题内容、试题设计和评分标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历时研究,同时结合教育测量和语言测试理论对历年试题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以期了解近十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书面表达题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质量,并对完善该类题型的考试内容以及科学制定评分标准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高考英语书面表达 历时分析 试题内容 试题设计 评分标准  一、引言 
【摘要】多媒体对课程教育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能够实现教学信息的凸显,同时也能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课程教育。高职院校在创建学科教育评价体系的时候,应该重视多媒体对其造成的多重影响,对教学评价进行科学的创建,促使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有效的改進,提升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在探究在多媒体语境下构建高职英语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后,提出几点构建英语课堂评价的体系措施,希望能够对高职教育起到帮助作用。  【
【摘要】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四个角度总结了高中英语写作的常见错误,并探讨相关的应对措施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错误 应对措施  书面表达在高考英语中占比20%,主要考察我们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涉及词汇和语法以及语意的表达等多个模块,是最令我们感到头疼的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高考对英语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写作难度的不断提高让我們无所是从。本文从笔者自身的英语写作
【Abstract】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will mainly discus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by looking at the unequal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
【摘要】本文从语言测试的相关理论出发,选取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十)班参加的一次高考英语模拟考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处理收集来的数据,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客观分析本份试卷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希望对本份试卷的设计和英语教学都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SPSS软件 试卷信度 试卷效度 项目分析 试卷质量  一、引言  测试对每个人来说并陌生,对于拥有学习经历的人来说,学习期间需要参
【摘要】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写作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英语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要通过开展广泛的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高中英语写作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学生词汇量的多少,还能够检验学生对于相关语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本文立足于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对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摘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常常是翻译过程中难于处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量保持形义之间的“平衡”。本文主要是以赵彦春老师的《庄子》英译为例进行分析,来看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从而做到形意兼备。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 《庄子》英译 平衡  在中国诗词翻译中,如何处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但在实际翻译中,由于受到各种语言和非语言限制, 如翻译诗学、意识形态、文化差异、语言
Currently a trend to decreas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bout’ and increas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how’ is popular in both East Asia and Europe, it make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conceptuali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