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路无线 学习精彩无限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ang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背景
  
  台北市蓬莱国小创校于1910年,校区位于台北市中心大稻埕繁华地带,占地17 347平方米,是一所兼具历史、文化,强调人文与科技并荣的精致学园。
  为了实践台北市无线网路新城市的计划,善用无线网路环境,蓬莱国小致力校园无线网路应用发展计划,计划出无线网路与资讯科技应用于校园安全、行政服务、学生生活、教学与评量四大方面的应用。2004年学校获选为台北市资讯种子学校(资讯示范学校),并经评选获得年度优等奖;2005年规划试办“数位学生证”,为全面实施数位管理建立模式;2006年规划“PDA校园巡逻系统”、“校园网路电话”、“行动学习”、“教室即时评量系统”等专案计划,并于当年举办“台北市校园无线网路应用成果发表会”;2007年获八大电台及《Taiwan News》等专题报道。目前蓬莱国小正进行校舍扩建工程,预计2009年完工,届时,一所崭新的科技学府将蓄势启动。
  
  校园安全
  
  蓬莱国小先后建置PDA校园安全巡逻系统及校园网路安全监视系统。PDA校园安全巡逻系统是在校园的重点位置及安全死角设置RFID被动式电子标签钮,通过校警与保安人员所持附加读取器的PDA巡逻时,定点感应PDA中记录的巡逻资讯。利用有线或无线通讯,将巡逻资料上传至管理系统,让行政管理者能清楚了解巡查状况,也能通过简讯预警缺勤情况,让主管能即时进行督核与补救措施。另外,通过校园网路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置及运作,在校园的重点位置架设远距遥控监控点,让所有监控点均能通过网路传递视讯给监控中心、保安人员或行政人员参考,让每一异常或危险事件都能在系统与人员机动的管控之下,确保校园师生人身及财物的安全。
  
  行政服务
  
  蓬莱国小利用台北市无线网路环境结合创新的网路电话通讯,建置了校园网路电话系统。以往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大多是通过联络簿或手机联系,有了校园网路电话,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即时地与家长联络。当家长来电而教师因忙于课务无法接听电话时,可通过网路电话的线上留言功能留下讯息,既不干扰教学又能达到讯息沟通的目的。此外,班级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网路电话与各行政处室人员联系,方便又有效。现在学校与台北市政府各单位及他校也能通过校园网路电话联系,可以省下不少通话费用。
  
  学生生活
  
  2007年起台北市公、私立中小学各级学校学生均拥有一张“数位学生证”,而蓬莱国小正是“数位学生证”试办学校之一。这张学生证除了印有学生的基本资料外,更肩负起学生上下学安全维护的任务。学生每天进出校园刷卡时,刷卡机立即将资料传送到“出入校园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除了记录学生到校与离校的时间外,更可发送简讯通知家长。“数位学生证”也结合悠游卡(乘车卡)的功能,储值后便可以搭乘地铁和公车。“数位学生证”上的条码设计,也可作为学校图书管理的借阅卡,方便又有效率。
  
  教学与评量
  
  蓬莱国小将行动学习与英语教学结合,指导学生利用行动辅具——平板计算机及无线网路环境,以所学的英语为基础,利用无线网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辅,通过英语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古迹等,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任务取向的学习方式可刺激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动机,同时也可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的模式。有了行动辅具,学生等于多了一位个别指导的教师,学习的动机与成效是可以预期的。此外,平板计算机的电磁感应笔配备,也可以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轻松运用其手写功能,成为学生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
  蓬莱国小在2006年三至六年级试办了“教室即时评量系统”。“教室即时评量系统”是由即时反馈系统与学习历程资料库网站所建构而成的。教学前,教师们可以利用该系统,先自制教材或从资料库下载教材。而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可自行采用教学演示、无线评量、即问即答、抢答等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室即时评量系统”,教师们无需批改试卷,即可快速地评量出学生的学习成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纠正错误的学习观念,同时也可作为教师们拟定教学改进策略的依据。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将活动学习历程上传至“学习历程资料库网站”,家长就可随时随地上网获取学生在校的学习资讯,即时给予学生指导与协助,无形中也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
  随着资讯科技的日新月异,蓬莱国小的发展采用演进雏型法,将配合工程与课程的发展,求新求变。在此期间仍有师资人才培养、家长能力提升、学习形态改变、行政管理流程调整等问题,尚待陆续升级。展望未来,蓬莱国小将成为一所文化、科技并融的优质未来教育新典范。
  
  教室即时评量系统
  
  ● 让学生学习更有趣,让教师向红笔告别
  两年前,学校的教师参与了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按按按即时反馈系统”的实验方案,并将此系统带回到学校班级教学中。这个系统不但后来成为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的工具与师生互动的利器,更成为了班级的教学特色之一。
  这套系统除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力、增强学习动机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所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每次的回答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教师不需通过纸笔测验辛苦批改,只要按下手中的遥控器,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知班上学生的答对率,立即判断是否该进入下一个教学主题,或是需要补充说明作概念澄清,教师们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就像医生一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作更专业的判断。
  记得第一次在班上使用即时反馈系统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反应十分热烈,甚至还有学生因为上课过程回答太激烈,激动得手心不断出汗。后来只要班上要进行“按按按教学”,学生们便会主动帮教师发下遥控器,迫不及待地架设好单枪投影机,而教室外不论是经过的教师、其他班的学生,还是送午餐的志工阿姨,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我们活泼有趣的上课气氛所吸引而驻足停留,因此当时班上的学生常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当时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全校只有三位资讯种子教师(资讯师范教师),并且分散在各年级,所有教材都必须自制,而且无法完全交换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愿意继续咬牙撑下去的理由,就是看到了即时反馈系统的便利性及快速性,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明显的帮助。而这样的困境在今年终于迎刃而解,在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及全校教师的认同下,此项目已顺利申请到专案经费并向全校推广。我们在全校2/3的教室中都安装了单枪投影机及教室反馈系统,不但藉此增添了教室的资讯设备,更让师生们多了一项教学方法的新选择。
  
  ● 具有多种学习功能的学习历程资料库
  即时反馈系统必须在上学时间才能使用,那放学之后的学习又要回归到传统抄写的模式吗?当然不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网路在线上学习,我们又建置了学习历程资料库。
  这个数位平台不但可以让教师储存、分享、下载教材,也可将每次“按按按教学”后的学习历程上传到这里,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观看自己的作答记录与成绩来作为复习的参考,或是浏览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甚至下载教学游戏在家做练习。教师们也可以请学生在家将作业存成电子档案,不论是文字资料、简报或图片,都可以直接上传交作业,我们班上的作文、学生报告用的简报,甚至蓬莱儿童校刊及毕业专刊的稿件,都是用这种方式汇整的,方便又快速。其他像电子纸条、讨论区,让师生又多了一个互动的区域;线上测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做复习;而附加的硬盘功能,让师生犹如携带了资料库。
  在这个资料库里还可以编制题目,因为这个资料库与即时反馈系统的教材可以互用,教师们可以下载教材作“按按按教学”,也可以将自制的“按按按教材”储存在此,并上传到学校试卷中心与教材分享区,如此一来,教师们可以藉由彼此教材的交换与分享,大大缩短了教材准备的时间。我想再过一两年,全校教材库建置更完整后,教师们甚至不需再制作教材,轻轻松松按个钮就可以把教材下载直接上课了。
  这个学习历程资料库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诊断学生的学习。学生每次的学习历程经由上传后,教师只要点选功能键,就可以清楚地透过作答明细表、数据分析及折线图显示,明了学生学习的情况与变化。这不仅让教师获得了即时讯息作为补救教学的参考,更可以长期追踪学生学习,作为自我教学改进的依据。教师们不再只是教得好,更懂得透过评量结果来诊断学生的学习,对症下药,教学技能不断成长。
  
  ● 将家长纳入学习合作伙伴,形成学习铁三角
  以往家长常常得等拿到试卷才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形,错失了协助学生学习的时机,到后来跟不上的学生只能送补习班,不但耗费大量的金钱,更减少了亲子间的互动时间。为此,我们特地新增了简讯传送的功能,希望能通过手机简讯的传送,让家长即时得知学生的学习讯息,并可随时上网观看学生的学习历程,给予其最即时的指导。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省下金钱,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家人的个别指导,无形中更促进亲子间的互动。
  为了让家长更清楚明了这套系统,学校办理了即时评量系统家长说明会,让家长更清楚此系统的特性,并结合计算机实作演练,让家长亲自体会这个系统对学习的帮助,并能确实参与。家长给学校的回馈与感谢,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至于无法参加说明会的家长,学校也利用问卷将资料建置得更完整,希望家长们都能正确收到我们传送的讯息,和学校一起同步参与学生的学习。
  
  ● 蓬莱网路无线,学习精彩无限
  “教室即时评量系统”利用及时反馈系统与学生学习历程资料库,通过简讯传送功能将教师、学生及家长全部纳入学习的范围。教师有好帮手协助诊断学生学习的表现,又能与全校教师分享教材;学生专注力提升,随时有教师及家长帮助其澄清概念;家长可随时了解该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别指导并增进亲子互动。蓬莱的学生通过网路无线学习,表现当然精彩无限!
其他文献
学导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常常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单独运用的两种方法。但在有些情况下将二者有机组合使用,其教学效果更佳。    一、二者组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学导式教学法  这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时被列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现正在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法,更重视学生的学法。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把教
期刊
十六七岁,由少年走向青年,人生重要的转折期。青春期的躁动,成长的困惑,学业的压力,使得不少学生在这个花季年龄充满了彷徨、苦闷。现在的高中生中,自私、冷漠、偏激、无责任心者,不乏其人。教师(不仅仅是班主任)有责任适时指导他们处理好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跨过这段充满迷惘的人生之坎。  几年来,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人生、理想、做人的话题,收到不错的效果。现从本人教后记中整理几
期刊
很多人一听到网游就感觉其是洪水猛兽,多少孩子迷上网游不能自拔,网游成瘾,性格缺失,最终酿成悲剧,可我们却没有认真分析过为什么大部分孩子会有网瘾。试想如果学生将这样的劲头用在学习上,那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所谓出世先入世,我玩过几种网游,现试着分析其“引人入胜”之处及与信息教学相通之道。  网游的目标具体而明确。如你想升一级,自己便能知道要打多少怪,努力多久便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期刊
作为一所三星级省实验小学,光荣巷小学责无旁贷地履行着新课程改革的职责,并且凭着优秀的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的管理理念,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e文化,学校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实践着课改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多维的优质教育,真正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底蕴丰厚的和谐校园。    e文化透视一:环
期刊
教育部:新课改高考方案应多样,但并非越多越好    近日,就目前高考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指出,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改革从未停止脚步,尽管争议很多,但多数人认为应当坚持考试而不是废除高考,高考改革要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推进。  今年,首批实行新课程改革的4个省份——山东、广东、宁夏和海南均将进行新课改后的高考,江苏省2008年新课改高考方案也已经出台。2009年,还将有浙
期刊
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的主要方法就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学生以一定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  WebQuest在使用中往往被设计成网页形式的六大模块,如表1所示。  显而易见,运用WebQuest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且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从
期刊
现在校本课程、区域的课程的开发已经列入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之内,也已成为教师面临或将要面临的任务。关于如何开发这类课程已经有了一些专门介绍,我们在这里将上海市虹口区开发的“邮政博物馆学习活动项目”共享给大家,试图从实例上给出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蓝本。    前言    2006年3月笔者接受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学研究室下达的邮政博物馆学习活动项目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任务,立即成立了由市教研员
期刊
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实施了近三年,广大一线实践者担负着使命、追随着理想,在新课程实验中大胆探索、不懈努力,各地各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精心实施、科学管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场影响重大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正亲历新课程给传统教育与管理带来的巨大冲击,感受着新课程给学校及师生带来的可喜变化,思考着新课程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寻找着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方法策略。 
期刊
一、课堂必须改变——对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思考    1.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使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攻坚阵地,真正的课程诞生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也
期刊
杜郎口中学地处山东省茌平县东部与德州齐河县相邻的杜郎口镇,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在校生1000余人,教职工86人,20个教学班,学校建有办公楼、餐厅、报告厅、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电子备课室,建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陆续得到了县、市、省、中央等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当代教育科研》、《山东教育》、新华社《内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