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一则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导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常常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单独运用的两种方法。但在有些情况下将二者有机组合使用,其教学效果更佳。
  
  一、二者组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学导式教学法
  这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时被列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现正在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法,更重视学生的学法。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学”在“导”前,教学相长,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恰当指导的主导性,充分发挥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所以仍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与周围师生的交流、沟通、合作,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课中,就是让学生为完成一个典型的“任务”而展开教学活动。因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终的表现形式常常为一定的作品成果,而成果中即凝结着学生学习和探究所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这样即实现了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3.二者组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融理论知识和技能于一体、操作实践性强、学生探究空间较为广阔。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者共同目标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导式教学法较适用于理论性、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而任务驱动式更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内容的传授。
  学导式教学法在课堂中主要由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组成。自学环节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学材、学习环境所需的素材,其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了解”、“掌握”或“识记”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层次上;而任务驱动式的“任务”设计是以本课时内容为基础设计的较为具体和现实的一个操作实例,学生可以据此实例,照猫画虎,逐渐达到精确掌握、迁移自如的程度。加之教师在设计这个典型任务时既要把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涵盖进去,还要能把学生的兴趣因素和求知欲望引入到这个具体任务中去,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学的目标较为具体。所以任务驱动的“任务”可以作为学材和本课中具实化的教学目标。但任务驱动法也不是万能的,无论教师有千般能耐、万般设计,任务驱动法却存在着不能涵盖所有知识和技能点的情况,有时还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点。另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时间结构不清晰,容易出现时间设计上的问题,而学导式环节清晰,便于师生的操作。所以二者的组合具有互补性,是非常必要的。
  
  4.二者组合的可行性
  在学导式教学中,怎样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存在着很大的开放性,可以吸收和组合其他教学方法的思想和精髓,移植、嫁接其他教学方法于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中,可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比起其他方法课堂结构清晰、环节设计科学、符合认知规律、师生操作程序明确。
  学导式结构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在“自学”前加一个“前奏”和“演练”,后加一个“结尾”。前奏的主要功能是导课,陈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布置自学;结尾的主要功能是教学评价、作业安排和本课小结。
  那么,如把教师设计的“任务”在“前奏”中给以演示,融会到教学目标和学材之中,在“自学”环节,学生接受“任务”后就会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认识基础知识,继而进行基本的操作和必要的探索、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即表明设计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探究欲望。“解疑”环节同处理其他自学内容一样,教师巡回检查、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根据疑难点的分散或集中程度决定进行个别辅导还是在“精讲”环节中集中处理。“精讲”环节不一定由教师进行全部活动,可以指派完成任务较早、较好的学生上教师机前来进行演示,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以达到集中解决疑难点的目的。“演练”环节可进行复习巩固扩展的活动,或者对暂没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生与生、师与生间的帮助,以便最后完成任务。最后的“结尾”环节可以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等级评价公布。
  
  二、二者组合的教学实践一例
  
  1.教材分析
  教材为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本教材以章为单元,首先简介本章所学软件的出身及特点,用“小露一手”的图例形式陈述了一个“任务”作品,这个作品涵盖了本章的大部分知识技能点。然后节节分解“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内容安排上以便于自学为前提,最后对“任务”作品的完成过程给予详述。因此,我们认为此教材内容很适用于“学导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只要教师在备课中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进行了扩展和再创造,并对教学评价进行了一定的补充,那么该教材大部分内容就可以单独或组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
  
  2.教学实例
  第七章“动画大师——Flash5”,可用一课时来完成本章的概述部分和第一节“认识新朋友——用Flash5制作简单动画”的内容。
  章首介绍Flash5的身世特点,用10幅图来展示两个小球碰撞弹跳的动画过程,有“暂停”、“摆动”两个按钮,并要求有撞击声。这即是本章的一个“任务”,该任务涵盖了本章中帧的应用、图层应用、各种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元件与实例、群组与编辑中心、按钮及动作设置、声音的插入等知识技能点。此任务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继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本章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有6个目标,Flash5的启动、退出、工作界面认识及常用工具使用、作品的演示、保存与发布、制作一个“红日变蓝天”的动画。这些目标中能够作为“任务”内容设计的只有制作一个“红日变蓝天”的动画,而其他不能涵盖在这个“任务”中。很明显,用任务驱动法是不能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
  二者组合的教学过程如下——
  ⑴前奏:用投影仪展示——
  ①本课时教学目标;
  ②本课时自学的材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要求;
  ③本章的“任务”演示,教师要告诉学生只要你认真学完本章,你也能做出这样的动画来;
  ④演示“红日变蓝天”动画,并说明这是本课时的目标之一,完成后将作品上传到教师机的指定文件夹。
  ⑵自学:学生自学,首先要将教师布置的材料认真阅读并上机进行试操作,尝试“任务”的完成。该环节不主张讨论,要尽量静一些,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和积累自己的疑难点,为“解疑”环节作充分的准备。教师巡回检查,了解情况。
  ⑶解疑:可以两两合作,也可以小组讨论,问题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写在纸条上递给教师。教师巡回检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深入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掌握第一手情况,为“精讲”作充分的调研准备。
  ⑷精讲:根据情况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机前展示自己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和非“任务”的目标完成操作及陈述。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来精讲,如“箭头工具”的使用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师要讲深、讲广,将该工具的所有用途在“教学系统”中用画例的形式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⑸演练:主要为巩固提高练习。教师可这样提问: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又将蓝天变为红日,并且使红日渐渐消失?这是带有一定提高性的具有发散思维和解决办法不唯一的巩固练习,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可进行此题的操作,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各种形式的帮助。
  ⑹结尾:作一个教学评价,给所有上传作品的学生定等级评价。但是,这个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来完成的,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最后,进行本课小结。
其他文献
一、PBL概述    1.PBL的概念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Bligh,1995)。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一些中小学网络教学调研和现
期刊
一、教材说明    本课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审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版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温度计的构造与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简易温度计,使学生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
期刊
“化整为零,分组前进”的新课程实践尝试是我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典型范例,希望它能对偏远山区中学教师开展新课程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借鉴的作用。    一、实施方案    1.设立活动研究课题  新课程实践子课题:①字词认知探究;②作家作品探究;③文章背景探究;④课文主题探究;⑤写作借鉴探究;⑥朗诵活动探究;⑦不同文体分类探究;⑧写作积累探究。  2.成立探究小组  ①作
期刊
编者按:2000年11月,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公布了以“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为题的课程改革咨询文件,这标志着香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时至今日,业已风雨兼程走过了近七个春秋。  200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我们放眼香港的教育,共同聚焦香港的课程改革,希冀两地教育同仁携手,同促教育事业的发展。  “聚焦香港课程改革发展历程”系列报道将从三个层面对香港课改进行诠释,即政
期刊
课堂教学动态资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机会。它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的真实体验,是一种稍纵即逝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具有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人为命定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使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鲜活的气息,促进了课堂教学动态资源的
期刊
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一些教师和学生甚至认为政治课是非常枯燥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住政治课“知行统一”的精髓。笔者想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管见。    一、抓住源头,夯实基础    我们在作思想汇报或工作总结中常常会说一些没有具体、深刻内容的空话。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这一概念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认为一提到政治就必然要谈党的方针、政策,
期刊
余文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项目组组长,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等教育部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    记者:请余教授介绍一下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与核心内涵是什么?  余文森:有
期刊
编者按:从古至今,舞弊都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问题。虽然舞弊行为只是少数人所为,但它的影响却非常之大。国家有关部门在杜绝舞弊行为方面已花了不少力气,而杜绝舞弊工作更应从学校中、从学生中扎扎实实地做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担负起教书先要育人的这一重要职责。  刊登本文的初衷是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舞弊现象的关注,并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为杜绝舞弊现象献计献策,也希望学生能真正从心里认识到舞
期刊
2002年,广州市首先在东山区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  2003年,广州市全面推行课改。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  2005年,广州市中考,东山课改实验区独立命题,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试卷摆在考生面前。  2006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在全体教师、考生意料之中地进行了“变脸”。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重点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种
期刊
【案例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信息传递与浏览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时,网络能够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指导学生展开最有效的学习。下面结合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心系奥运”来谈谈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次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