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行语文教学往往把重点放在听写方面,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现象,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前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演讲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课前演讲 外部素质 即兴思维
一、“说”的重要性和“说”的现状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说”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
由于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二十一世纪传声技术的突飞猛进,语言可与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指挥生产、工作。而口头语言较书面语言的快捷性、高效性更符合信息化社会人们交流思想的要求。再次,随着口头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敏于思而纳于言”的知识分子时代已成为过去“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教育改革家张志公先生站在历史前沿,曾这样说过:“现代社会需要很高明的说话能力”,并提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很高明的说话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广大语文教师赋予的世纪重任。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听、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
“说”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如何呢?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以“背”代“说”,对一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缺乏耐心引导,以至伤害那些本来就怕说,不敢说的同学的积极性。
对“说”的考核测试既不要求,也无标准,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说话能力有多高,有没有进步,如何改进。
课业负担挤占了演讲、辩论、班队团队活动等让学生见世面,锻炼胆量的时空。
凡此种种,无不在有形无形中,把“说”仅作为语言教学的陪衬,贬到了可有可无的冷遇地位,应试的急功近利使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重问轻语”的现象,学生说的能力处于自生自长的自发状态。
学生说话能力又如何呢?事实上离大纲要求甚远,能力普遍低下。
目前不论是中学生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甚至包括少数硕士研究生,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挑战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少数人是胆小,不敢说。
从语文教学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失败。
二、“说”的突破口—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在学生进校到离校,要有一个整体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于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了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既定话题演讲。老师先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做一下心理准备,第二天再语言课前作口头演讲。这一阶段让学生明确演讲的形象要求一人要站直,目视同学,面带表情,不能有多余的行为动作;同时表达上要做到语流连贯,消灭口头禅。
既定话题的演讲,话题选择要精心细致,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初次上台演讲,面对全班同学,心理紧张发怵:满面通红甚至脸色煞白;开口说话结结巴巴;有的把事先心里准备好的语言全都忘了,说上一两句,话头就卡住了。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安慰学生坚持说完话题。
第二,自由选题演讲。老师不规定具体的题目,但有内容范围。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这一阶段不仅要想着自己讲演的内容,保证讲演流畅不断续,还要逐渐转移部分注意力,观察听众反应,及时调整内容,做到“目中有人”。
第三,应变话题演讲。生活中的语言交流都有随意性,人们谈话往往是海阔天空,变化多样,无所不谈,因此,说话能力的素质提高关键是培养学生应变话题的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5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即兴演讲的训练,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在思维一一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维,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讲时的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这些外部因素于思维是“内容于形式”的关系。所以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即兴思维、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次能力的飞跃。在训练中让胆量大、思路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带头演讲,起示范作用,让缺乏自信的同学在成功的演讲中树立自信,激起上台试一试的欲望。其实,怕说只是大部分同学的一种表象,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表现欲望。当我们学生感受到上台的喜悦,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那种自我表现的心里也被激发起来。这种内驱力会大大推动学生更高层次的训练。
最后,对于演讲要实时评讲、评分。学生在演讲完后,要及时的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不只一位),再由老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同给演讲评分,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说”的效果
经过两年探索,课前姜堰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有98%的学生认为课前分钟演讲有趣味,其中68%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再形式上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时效性。
由于演讲基本不受内容的限制,每个学生又尽量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折射社会和人生,畅所欲言,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热烈气氛,而学生则在这种热烈气氛中,开发致力,增长知识,接受教育,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
[2]刘德强《现代演讲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0、1
【关键词】课前演讲 外部素质 即兴思维
一、“说”的重要性和“说”的现状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说”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
由于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二十一世纪传声技术的突飞猛进,语言可与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指挥生产、工作。而口头语言较书面语言的快捷性、高效性更符合信息化社会人们交流思想的要求。再次,随着口头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敏于思而纳于言”的知识分子时代已成为过去“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教育改革家张志公先生站在历史前沿,曾这样说过:“现代社会需要很高明的说话能力”,并提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很高明的说话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广大语文教师赋予的世纪重任。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听、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
“说”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如何呢?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以“背”代“说”,对一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缺乏耐心引导,以至伤害那些本来就怕说,不敢说的同学的积极性。
对“说”的考核测试既不要求,也无标准,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说话能力有多高,有没有进步,如何改进。
课业负担挤占了演讲、辩论、班队团队活动等让学生见世面,锻炼胆量的时空。
凡此种种,无不在有形无形中,把“说”仅作为语言教学的陪衬,贬到了可有可无的冷遇地位,应试的急功近利使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重问轻语”的现象,学生说的能力处于自生自长的自发状态。
学生说话能力又如何呢?事实上离大纲要求甚远,能力普遍低下。
目前不论是中学生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甚至包括少数硕士研究生,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挑战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少数人是胆小,不敢说。
从语文教学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失败。
二、“说”的突破口—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在学生进校到离校,要有一个整体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于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了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既定话题演讲。老师先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做一下心理准备,第二天再语言课前作口头演讲。这一阶段让学生明确演讲的形象要求一人要站直,目视同学,面带表情,不能有多余的行为动作;同时表达上要做到语流连贯,消灭口头禅。
既定话题的演讲,话题选择要精心细致,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初次上台演讲,面对全班同学,心理紧张发怵:满面通红甚至脸色煞白;开口说话结结巴巴;有的把事先心里准备好的语言全都忘了,说上一两句,话头就卡住了。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安慰学生坚持说完话题。
第二,自由选题演讲。老师不规定具体的题目,但有内容范围。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这一阶段不仅要想着自己讲演的内容,保证讲演流畅不断续,还要逐渐转移部分注意力,观察听众反应,及时调整内容,做到“目中有人”。
第三,应变话题演讲。生活中的语言交流都有随意性,人们谈话往往是海阔天空,变化多样,无所不谈,因此,说话能力的素质提高关键是培养学生应变话题的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5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即兴演讲的训练,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在思维一一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维,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讲时的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这些外部因素于思维是“内容于形式”的关系。所以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即兴思维、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次能力的飞跃。在训练中让胆量大、思路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带头演讲,起示范作用,让缺乏自信的同学在成功的演讲中树立自信,激起上台试一试的欲望。其实,怕说只是大部分同学的一种表象,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表现欲望。当我们学生感受到上台的喜悦,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那种自我表现的心里也被激发起来。这种内驱力会大大推动学生更高层次的训练。
最后,对于演讲要实时评讲、评分。学生在演讲完后,要及时的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不只一位),再由老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同给演讲评分,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说”的效果
经过两年探索,课前姜堰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有98%的学生认为课前分钟演讲有趣味,其中68%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再形式上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时效性。
由于演讲基本不受内容的限制,每个学生又尽量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折射社会和人生,畅所欲言,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热烈气氛,而学生则在这种热烈气氛中,开发致力,增长知识,接受教育,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
[2]刘德强《现代演讲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