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积极的辅助效用.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堂学习体验,也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并且可以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情境依托.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效果,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促进.
  一、在数形结合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几何知识,这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更高要求,也是对于学生知识理解与接受能力的一种培养.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一些经典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有价值的学习技巧.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一个典范.教师要逐渐展开对于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构建数与形的有效关系,并且透过数和形的关联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中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三维立体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图形界面,以及回答哪些图形是正视图,哪些为侧视图等,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可以理解立体视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还有,在讲授平移旋转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图案,并在图形的平移、选择变化中,让学生找出规律,分析图形变化前后的差异,在找到规律后,抽象难懂的图形变化变得生动具体.透过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的辅助,学生能够找到数与形的关联,并且能够理解一些几何图形的变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依托,能够让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理解.
  二、在任务型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能够提供辅助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加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呈现辅助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理解与感知.任务型教学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加上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能使学生交流探讨起来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用图形画出一个直角,并动态改变两个临边的长度,借助多媒体图形的动态演示,给学生提出问题:怎么安排三角形三个边的边长,才能够保证这个角是直角?通过这样的探究任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数量关系,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与教学评价.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于自身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在课外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的特点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课外学习任务.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能够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展开培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生也能够慢慢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是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当有的收获,也是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应当带给学生的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查阅超市的盈利情况,对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和超市利润进行数量分析,并在电脑上建立超市利润与各种商品销量的数学关系.通过计算分析,得出进货时应当选择哪些合适的商品,以此实现利润的最优化.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关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各个银行的利率,计算出一笔存款在不同银行的利息金额,让学生懂得如何选择利息最高的银行进行储蓄,等等.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培养,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
  总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能够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展开提供辅助效果.首先,在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逐渐展开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能够提供辅助效果.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结合教学知识的特点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课外学习的任务,这是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当有的收获.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中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应用到课堂上,将课程社会化、实用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关注学生数学认识方面的深化和发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教师应该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育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
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就是适度教育。可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了的教育。基础教育不过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成长为社会人,可以在人类社会中养活自己、生儿育女,过上普
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才能对于很多问题有积极的思考与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知识的前提.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  一、创设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
“叔叔要去参军了!叔叔要去参军了!”我像只报喜鸟一样欢呼着,把这个喜讯传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
期刊
春天到了.rn春天在哪里呢?小朋友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作文题.当然,大家一定会遵照老师的指导,睁开你们的双眼,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rn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与调动,从而使学生的化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本文就新课程下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加强 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作为基础部分存在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对化学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得到强化,继而有效地培养学生
“学习故事”是由新西兰教育领导力项目创始人温迪·李(Wendy Lee)向中国幼儿园教师介绍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儿童学习评价系统而引入的范本。“学习故事”这套叙事性儿童评价体系把儿童视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促进儿童的学习,培养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并支持儿童构建和发展关于自己、他人以及自己生活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理论。  以下
班主任——一个普通的称呼,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在无数青少年学生的心目中,她是那么亲切,那么神圣。许许多多优秀的班主任仿佛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灯塔,照亮他们毕生前进的方向。  班主任的特殊使命  对于一名学生来讲,也许过了多年之后,不少任课老师的名字已经记不起了,但他往往不会忘记班主任;而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讲,他却总能记住不少学生,学生们的音容笑貌始终印刻在他的脑海里。这是怎么回事?是因为班主任与同学们接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增加探究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在过去的物理实验中,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