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深切体会到两者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对居民健康需求而言,两者缺一不可。服务于居民的家庭医生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协同全科护士及其他人员;只有具备全科服务能力的医生。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履行 基层卫生服务的职责。本文收集分析三个家庭医生服务案例,以阐明全科医生培养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医生服务案例
1.案例 1:首诊到专科,确诊在全科
一位 60 岁的老人,因反复咽喉不适,伴有低热消瘦 2 个月,自服一些含片等不规范治疗,长时间不好。自以为是咽喉的疾病,到大医院看耳鼻喉专科,专家仔细检查并做了喉镜,排除了咽喉肿瘤但没有明确诊断;只好回到社区医院就诊,全科医生细致询问病史发现, 病人曾经有一过性的胸痛,建议胸部 X 线检查,并进行痰检,确诊为“肺结核”,经过治疗恢复了健康。
2.案例 2:高血压的风险预测及处理
一位 87 岁的老先生,患高血压病二十余年,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当唯一的孩子在外地意外身故,需将消息通知父母时,单位领导担心老人难以承受打击发生意外,主动与家庭医生联系,共同讨论行动方案,经过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长期高血压病史,在强制激导致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谈话的时间选在上午,服用高血压药物之后;老人取坐位;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如快速降压药等; 家庭医生在现场参与告知过程,就近观察处理,救护车在附近待命。
一切准备妥当后,按预定方案实施。果然,在得知噩耗后,老人雖然没有情绪失控,但很快出现脸色发白,皮肤虚汗,医生立刻决定中止话题,检测血压 210/150mmHg,取出准备好的降压药,老人情急之下要自己起身去拿水杯,被劝安坐不动,尽力控制情绪;经过综合处理, 15 分钟后,复测血压,已降至 160/110 mmHg。最紧张的一刻已经渡过,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3.案例 3:上门访视婉劝购买保健品
在一户居民家中,妻子 52 岁因高血压脑溢血,留下偏瘫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三年未曾出过家门,靠丈夫修理自行车维持生活,经济状况不佳。家庭医生上门访视时得知,为了让妻子恢复,丈夫不惜动用家中存款,花了数千元,买回广告推荐的特效药,已吃了一段时间,不见瘫痪好转。问这种药能不能吃?家庭医生看完说明已知不是特效药而是保健品,对此情景,无需说破,只是明确告诉他们以后再买药一定先与医生商量,钱花在需要的地方。二位老人高高兴兴送走了医生。
二、案例分析
1.案例 1 分析:
1.1如果由全科医生首诊,从全科的角度做一些基本检查。部分病人在基层即可得到及时的早期诊断。
1.2即使基本排查不能明确诊断,在基层做的常规检查结果会为专科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线索,节约专科资源。节省专科排查的费用。
1.3病人直接到大医院看专科,专科医生受专业影响思考自然会更偏于专科,从而不利于跨科疾病的早期诊断。
2案例 2 分析
2.1家庭医生因为了解和熟悉居民的既往病史,能及时预测风险,采取积极的应时措施。
2.2家庭医生与辖区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居民的健康服务。
2.3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全程服务,得到居民的信任,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决策,更容易被尊重和执行,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采取措施,避免引发如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3案例 3 分析
3.1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让行动不便的病人得到规范的治疗,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3.2有家庭医生的指导,可以避免花费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3.3家庭医生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情况,考虑到病人的感受等因素,不用说明受骗上当的真相,但指出不可再乱买特效药。
三、对全科医生能力培养的思考
1.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
全科医生不是低水平的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知识面更全。国家从政策和体制上的引导辖区居民首诊在社区。让全科医生的全科特长为居民做好健康守门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指导专科就诊方向。少走弯路,少花钱。
2.全科医生的全程服务意识
为居民提供连续、全程的健康服务。只有在全面了解病人及家庭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对病人有利的正确决定,避开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转危为安。
3.全科医生的沟通意识
全科医生与居民及辖区相关组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携手,参与与健康相关的决策,有利于个人及群体的健康。
4.全科医生的人文意识
在服务中多方面考虑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经济,年龄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语言,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卫生服务有温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家庭医生服务案例
1.案例 1:首诊到专科,确诊在全科
一位 60 岁的老人,因反复咽喉不适,伴有低热消瘦 2 个月,自服一些含片等不规范治疗,长时间不好。自以为是咽喉的疾病,到大医院看耳鼻喉专科,专家仔细检查并做了喉镜,排除了咽喉肿瘤但没有明确诊断;只好回到社区医院就诊,全科医生细致询问病史发现, 病人曾经有一过性的胸痛,建议胸部 X 线检查,并进行痰检,确诊为“肺结核”,经过治疗恢复了健康。
2.案例 2:高血压的风险预测及处理
一位 87 岁的老先生,患高血压病二十余年,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当唯一的孩子在外地意外身故,需将消息通知父母时,单位领导担心老人难以承受打击发生意外,主动与家庭医生联系,共同讨论行动方案,经过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长期高血压病史,在强制激导致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谈话的时间选在上午,服用高血压药物之后;老人取坐位;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如快速降压药等; 家庭医生在现场参与告知过程,就近观察处理,救护车在附近待命。
一切准备妥当后,按预定方案实施。果然,在得知噩耗后,老人雖然没有情绪失控,但很快出现脸色发白,皮肤虚汗,医生立刻决定中止话题,检测血压 210/150mmHg,取出准备好的降压药,老人情急之下要自己起身去拿水杯,被劝安坐不动,尽力控制情绪;经过综合处理, 15 分钟后,复测血压,已降至 160/110 mmHg。最紧张的一刻已经渡过,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3.案例 3:上门访视婉劝购买保健品
在一户居民家中,妻子 52 岁因高血压脑溢血,留下偏瘫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三年未曾出过家门,靠丈夫修理自行车维持生活,经济状况不佳。家庭医生上门访视时得知,为了让妻子恢复,丈夫不惜动用家中存款,花了数千元,买回广告推荐的特效药,已吃了一段时间,不见瘫痪好转。问这种药能不能吃?家庭医生看完说明已知不是特效药而是保健品,对此情景,无需说破,只是明确告诉他们以后再买药一定先与医生商量,钱花在需要的地方。二位老人高高兴兴送走了医生。
二、案例分析
1.案例 1 分析:
1.1如果由全科医生首诊,从全科的角度做一些基本检查。部分病人在基层即可得到及时的早期诊断。
1.2即使基本排查不能明确诊断,在基层做的常规检查结果会为专科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线索,节约专科资源。节省专科排查的费用。
1.3病人直接到大医院看专科,专科医生受专业影响思考自然会更偏于专科,从而不利于跨科疾病的早期诊断。
2案例 2 分析
2.1家庭医生因为了解和熟悉居民的既往病史,能及时预测风险,采取积极的应时措施。
2.2家庭医生与辖区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居民的健康服务。
2.3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全程服务,得到居民的信任,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决策,更容易被尊重和执行,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采取措施,避免引发如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3案例 3 分析
3.1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让行动不便的病人得到规范的治疗,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3.2有家庭医生的指导,可以避免花费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3.3家庭医生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情况,考虑到病人的感受等因素,不用说明受骗上当的真相,但指出不可再乱买特效药。
三、对全科医生能力培养的思考
1.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
全科医生不是低水平的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知识面更全。国家从政策和体制上的引导辖区居民首诊在社区。让全科医生的全科特长为居民做好健康守门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指导专科就诊方向。少走弯路,少花钱。
2.全科医生的全程服务意识
为居民提供连续、全程的健康服务。只有在全面了解病人及家庭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对病人有利的正确决定,避开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转危为安。
3.全科医生的沟通意识
全科医生与居民及辖区相关组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携手,参与与健康相关的决策,有利于个人及群体的健康。
4.全科医生的人文意识
在服务中多方面考虑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经济,年龄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语言,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卫生服务有温度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