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不少学校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一直在谈“以人为本”,那“以人为本”究竟体现在哪里。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立人之基。忽视或不注意学生的思想德行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取的,也是极其危险的。我们的学校教育承担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任务。这样的任务,首先忽略了一部分在知识技能上达不到社会要求的孩子,如果不能在思想上,人生观上对他们加以更正确更充分的引导,这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无用”的同时,而成为社会存在的危险因素。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是因为有近50%的人在其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这是给我们德育教育现状提出的警告。我们更多的注重了教育的“量”,甚至用学习成绩为标准,筛选“人才”,以至于忽略了这一部分“漏网之鱼”的需要。其次,这样的任务,过分的注重了“有用”,而又把有用没用的衡量标准放在成绩上,导致好多所谓的有用人才,只有才而没德。自私自利,人格缺陷等等问题让在发挥才的时候,面对着这样那样的危机,不仅给自身发展带来困阻,严重者甚至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我认为一个人长大后固然不能成为废品,但也不能成为危险品。因此教育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打牢思想道德基础,他们的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教育者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坚持“先做人,后成才”,坚持“德才兼备”,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心智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在工作中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期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如说,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就很重要。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品质的高低。一个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勤学苦思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学习品质的培养,对今后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充分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承担未来生活的责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以人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宽容对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对学生而言,他们渴望父母的重视,更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认同、欣赏和喜爱。因此,教师要懂得善待学生,学会善待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这一体现的背后其实就是尊重。让学生健康成长,不能让学生屈从于教师单方面的意志,成为教师的附庸。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其实一句很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以人为本”,那就是真正把学生看做成长中的“人”,给予他人的关怀,人的尊重,人的需求,让他向健康方向发展。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立人之基。忽视或不注意学生的思想德行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取的,也是极其危险的。我们的学校教育承担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任务。这样的任务,首先忽略了一部分在知识技能上达不到社会要求的孩子,如果不能在思想上,人生观上对他们加以更正确更充分的引导,这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无用”的同时,而成为社会存在的危险因素。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是因为有近50%的人在其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这是给我们德育教育现状提出的警告。我们更多的注重了教育的“量”,甚至用学习成绩为标准,筛选“人才”,以至于忽略了这一部分“漏网之鱼”的需要。其次,这样的任务,过分的注重了“有用”,而又把有用没用的衡量标准放在成绩上,导致好多所谓的有用人才,只有才而没德。自私自利,人格缺陷等等问题让在发挥才的时候,面对着这样那样的危机,不仅给自身发展带来困阻,严重者甚至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我认为一个人长大后固然不能成为废品,但也不能成为危险品。因此教育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打牢思想道德基础,他们的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教育者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坚持“先做人,后成才”,坚持“德才兼备”,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心智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在工作中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期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如说,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就很重要。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品质的高低。一个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勤学苦思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学习品质的培养,对今后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充分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承担未来生活的责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以人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宽容对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对学生而言,他们渴望父母的重视,更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认同、欣赏和喜爱。因此,教师要懂得善待学生,学会善待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这一体现的背后其实就是尊重。让学生健康成长,不能让学生屈从于教师单方面的意志,成为教师的附庸。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其实一句很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以人为本”,那就是真正把学生看做成长中的“人”,给予他人的关怀,人的尊重,人的需求,让他向健康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