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世人创新奋进。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五彩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梦想。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运用各种方法展开想象,拓展想象,让我们积极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去。
[关键词]想象力;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
美国的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到:“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于何处”。儿童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让孩子画画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目的为: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不用像画家那样,画出不朽作品。所以,儿童绘画不应看他的成就如何,更重要的是儿童体验绘画的过程。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美术教育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强调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名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接触到大量具体问题都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在我国小学美术大纲中,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美术教育要特别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鼓励想象
我上美术课进行巡堂辅导时,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总有学生指着自己的“杰作”悄悄问我:“老师,我画得像不像?”为什么学生总是强调“像不像”呢?那是因为,在学生潜意识中,要画得跟现实生活越像的画才是一幅好画;反之,画得不像的画。无论这幅画本身多么具有创意,多么妙趣横生,也不是一幅好画。甚至还会因为这幅画而遭到别人的嘲笑: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画得乱七八糟!
学生存在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只是片面的追求写实,还没有意识到创造能力对绘画的作用。这样下去,必然会严重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回答“像不像”的问题,就是指“复制”得如何。绘画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因为临摹他人,而扼杀创造力的技能。为了避免绘画成为创造力的“杀手”,使学生变成一台“复印机器”。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绘画要体现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给孩子一双慧眼,启发想象
大自然是美的,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提高,还要经过教师不断地启迪和诱导:诱发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和物的观察,并把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到的美感,进一步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使他们萌芽的艺术创作像小树苗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营养而茁壮成长。所以,教儿童画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物,以积累大量的绘画素材。其次,要培养观察能力,重在扩大视野和对美的感受。观察是孩子写生的初步训练,但不要对景写生,主要是培养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让孩子凭记忆画《生日》。最后,还要注意上好美术欣赏课,提高儿童审美水平。这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评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得到很好体现。例如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这幅画好不好,好在哪里?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会运用各种想象方法,展开想象
3.1 鼓励学生去作各种猜测和幻想。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比如同学们想象自己去海底探险,乘坐飞船到太空旅行等。这些与人的愿望相联系的对未来的憧憬都是想象。记得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一节美术课时,我要求同学们画一幅题为《过生日》的创作。有的同学画在家里过生日,或在大酒店过生日,画面比较普通。后来,我让他们幻想在各种地方,包括目前还未能到达的地方过生日的情景。于是,经过思考,学生完成的作品形式多样、富于童趣,改变了过去“千人一面”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同学画自己乘坐着大鸟或飞机到天空中过生日,有的同学画自己和小乌龟一起在海底过生日等等。
3.2 善于把自已的梦境和希望体现出来。梦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天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景都会在梦中出现;美丽的公主、遍野鲜花的草原、甚至令人讨厌的太灰狼。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有些同学吹嘘: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个宇航员……梦的世界是瑰丽多姿的,把美丽的梦搬到画纸上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另外,人们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希望,这些希望往往能启迪做出有意义的发明。人们希望有一种开启方便的雨伞,就有人发明了折叠伞。我有个学生,她是一个既爱画画又爱想象的孩子,他觉得现在的城市就像个“水泥箱子”,一点也不美。于是他大胆设想,画出理想的城市:房子很漂亮,有的像苹果,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蘑菇。街道是五颜六色的,桥梁像彩虹,甚至汽车长着翅膀……的确,生活充满希望,想象更丰富。
3.3 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去想象。创造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往往受到类似事物的启发。猫是吃鱼的,这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别人画猫吃鱼,一般都在猫的嘴边画条鱼。但是,一幅日本获奖的儿童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小作者画了一只有着透明肚子的猫,肚子里还有一条鱼。作者采用了透明式的观察法,凭借着想象把猫肚子的世界窥探得很清楚。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直接画猫爱吃鱼,而是通过肚子里的鱼显示出猫爱吃鱼。这样的画,以生活中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加以丰富的想象,是十分新鲜和独特的。
四、突破技能技法约束,拓展想象
我国古画论说“法无定法”、“太古无法”,就是说绘画没有一定之“法”,怎么画都可以。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技法的模仿,基础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对艺术教育而言,技能训练特别是无循序渐进性质而言的技能训练,对于儿童来说,是很容易造成恶果的。
即兴性、游戏性、探索性是儿童绘画过程中本质的、最为有益的学习方式。高明的教师不是那种善于把孩子训练成技能熟练的“小工匠”的人,而是要善于发现儿童在偶然获得探索的欢乐,引导儿童通过偶然而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在探索中“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完”。
有一次,上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时,我布置学生画三条鱼。但我在巡堂辅导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只画了一条。于是我问他:“老师不是布置画三条鱼吗?你怎么只画了一条?”他说:“还有两条游到那边去了。”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但想想,这又何尝没有道理呢?从表面上来说,他只画了一条鱼,“好像”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但是,他其实已经在绘画过程中开动了脑筋,激发了创造性思维。他画得很快,兴趣很浓,精神兴奋,勇敢自信,这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好苗子。于是,我立刻给全班同学出示了那幅画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同时,我也指出这种方法的不足:画面上没有体现三条鱼。这幅画的“三条鱼”是靠小作者的语言帮助才知道的。有没有更好表现方法呢?经过引导,学生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作品效果非常好,有的画鱼儿藏头露尾,有的画了一大鱼吞吃小鱼……真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总而言之,艺术创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以至整个教育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画画时,要使自己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放开思维,不要怕想象荒唐,不要怕想象失误。这样,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美)罗恩菲尔德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
[关键词]想象力;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
美国的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到:“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于何处”。儿童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让孩子画画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目的为: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不用像画家那样,画出不朽作品。所以,儿童绘画不应看他的成就如何,更重要的是儿童体验绘画的过程。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美术教育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强调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名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接触到大量具体问题都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在我国小学美术大纲中,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美术教育要特别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鼓励想象
我上美术课进行巡堂辅导时,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总有学生指着自己的“杰作”悄悄问我:“老师,我画得像不像?”为什么学生总是强调“像不像”呢?那是因为,在学生潜意识中,要画得跟现实生活越像的画才是一幅好画;反之,画得不像的画。无论这幅画本身多么具有创意,多么妙趣横生,也不是一幅好画。甚至还会因为这幅画而遭到别人的嘲笑: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画得乱七八糟!
学生存在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只是片面的追求写实,还没有意识到创造能力对绘画的作用。这样下去,必然会严重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回答“像不像”的问题,就是指“复制”得如何。绘画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因为临摹他人,而扼杀创造力的技能。为了避免绘画成为创造力的“杀手”,使学生变成一台“复印机器”。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绘画要体现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给孩子一双慧眼,启发想象
大自然是美的,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提高,还要经过教师不断地启迪和诱导:诱发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和物的观察,并把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到的美感,进一步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使他们萌芽的艺术创作像小树苗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营养而茁壮成长。所以,教儿童画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物,以积累大量的绘画素材。其次,要培养观察能力,重在扩大视野和对美的感受。观察是孩子写生的初步训练,但不要对景写生,主要是培养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让孩子凭记忆画《生日》。最后,还要注意上好美术欣赏课,提高儿童审美水平。这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评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得到很好体现。例如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这幅画好不好,好在哪里?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会运用各种想象方法,展开想象
3.1 鼓励学生去作各种猜测和幻想。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比如同学们想象自己去海底探险,乘坐飞船到太空旅行等。这些与人的愿望相联系的对未来的憧憬都是想象。记得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一节美术课时,我要求同学们画一幅题为《过生日》的创作。有的同学画在家里过生日,或在大酒店过生日,画面比较普通。后来,我让他们幻想在各种地方,包括目前还未能到达的地方过生日的情景。于是,经过思考,学生完成的作品形式多样、富于童趣,改变了过去“千人一面”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同学画自己乘坐着大鸟或飞机到天空中过生日,有的同学画自己和小乌龟一起在海底过生日等等。
3.2 善于把自已的梦境和希望体现出来。梦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天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景都会在梦中出现;美丽的公主、遍野鲜花的草原、甚至令人讨厌的太灰狼。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有些同学吹嘘: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个宇航员……梦的世界是瑰丽多姿的,把美丽的梦搬到画纸上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另外,人们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希望,这些希望往往能启迪做出有意义的发明。人们希望有一种开启方便的雨伞,就有人发明了折叠伞。我有个学生,她是一个既爱画画又爱想象的孩子,他觉得现在的城市就像个“水泥箱子”,一点也不美。于是他大胆设想,画出理想的城市:房子很漂亮,有的像苹果,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蘑菇。街道是五颜六色的,桥梁像彩虹,甚至汽车长着翅膀……的确,生活充满希望,想象更丰富。
3.3 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去想象。创造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往往受到类似事物的启发。猫是吃鱼的,这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别人画猫吃鱼,一般都在猫的嘴边画条鱼。但是,一幅日本获奖的儿童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小作者画了一只有着透明肚子的猫,肚子里还有一条鱼。作者采用了透明式的观察法,凭借着想象把猫肚子的世界窥探得很清楚。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直接画猫爱吃鱼,而是通过肚子里的鱼显示出猫爱吃鱼。这样的画,以生活中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加以丰富的想象,是十分新鲜和独特的。
四、突破技能技法约束,拓展想象
我国古画论说“法无定法”、“太古无法”,就是说绘画没有一定之“法”,怎么画都可以。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技法的模仿,基础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对艺术教育而言,技能训练特别是无循序渐进性质而言的技能训练,对于儿童来说,是很容易造成恶果的。
即兴性、游戏性、探索性是儿童绘画过程中本质的、最为有益的学习方式。高明的教师不是那种善于把孩子训练成技能熟练的“小工匠”的人,而是要善于发现儿童在偶然获得探索的欢乐,引导儿童通过偶然而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在探索中“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完”。
有一次,上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时,我布置学生画三条鱼。但我在巡堂辅导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只画了一条。于是我问他:“老师不是布置画三条鱼吗?你怎么只画了一条?”他说:“还有两条游到那边去了。”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但想想,这又何尝没有道理呢?从表面上来说,他只画了一条鱼,“好像”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但是,他其实已经在绘画过程中开动了脑筋,激发了创造性思维。他画得很快,兴趣很浓,精神兴奋,勇敢自信,这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好苗子。于是,我立刻给全班同学出示了那幅画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同时,我也指出这种方法的不足:画面上没有体现三条鱼。这幅画的“三条鱼”是靠小作者的语言帮助才知道的。有没有更好表现方法呢?经过引导,学生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作品效果非常好,有的画鱼儿藏头露尾,有的画了一大鱼吞吃小鱼……真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总而言之,艺术创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以至整个教育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画画时,要使自己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放开思维,不要怕想象荒唐,不要怕想象失误。这样,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美)罗恩菲尔德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