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技工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授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更是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面临着多方面的转变:学习内容由文化理论教育向技能教育转变;学习形式由老师教、学生学,向老师示范、学生练转变;学习模式由“题海战”向“工具战”转变;学习压力由紧张向轻松转变;学习目标由升学向就业转变。学生只有顺利完成了这几个转变,才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为走向社会迈开第一步。然而,如果想真正地服务于社会,他们还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俊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在自我成长、人际交往、学习与生活等方面不断努力与完善。由此可见,技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如今,技工学校的生源处于多元化状态,不同层次和不同学历背景的毕业生或者培训生更多地选择了技工学校,这不仅使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环境给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品质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技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知识底子薄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认识问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水平和角度,势必会使得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冲突。所以,要想提高素质,完善个性,增强自我意识培养,提高承受挫折、顺应环境的能力,必须从提高心理品质入手。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纵有满腹经纶,学有一技之长,也难以为社会服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可见,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技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技校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很有意义。
二、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这个名词所反映的实质被有些人误解,部分群体认为,只要不是心理变态,只要不是精神病,就等于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只是目前正处于摸索当中,势必会走向正规与普及,这是一个事物和现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尝试阶段,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也不一定必须有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例如,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就是很好的心理教育方式。其次,在实践阶段,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利用正规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专业的教师也无妨,可以由学生科负责,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第三,在渗透阶段,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每一节教学课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学校可以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程度地完成一些心理教育任务,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明白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交际的艺术,懂得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等。笔者认为,设立了这样的办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进入课堂,真正对技校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逆反心理严重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的督促与陪伴,应该是最好的心理教育。因此,心理健康不仅仅是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老师的督促与落实,后者比前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可见,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参与的一件大事,只靠心理学老师是完全不够的。为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落实地更好,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支持班主任工作
为班主任提供更多学习心理课程的机会,如专家讲座、网上开通心理教育课程、购买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与影碟等,以提高教师遇到问题的应对能力。课堂上的教育对学生当然很重要,但课外活动与自习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好场所,也是学生相互间交流的好时机,更是师生相互沟通情感的好时候。班主任的督促与陪伴,能给学生心理上莫大的支持与鼓励。特别是长期以来不受老师重视的差生,如果时常受到班主任的关心,这种心灵上的肯定更会起到“心理补贴”的作用。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协会
学生科牵头,老师配合,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例如,“心声”热线、“心语”秘坊、“知心”家园、“心绪”之家、“情绪”中转站等。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释放自己,为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惑和冲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被他人尊重与关照的情怀,自然而然地在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自尊与希望,促使积极情绪油然而生。众所周知,成功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奋斗目标。所以,这种自尊与希望不只是痛苦的慰藉和良药,更是学生从消极、失落变为积极向上的关键因素。
3.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美国的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森曾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他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明确指出:“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的品质。”所以,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老师本身的人格品质很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树立人生目标、养成诚实的品质、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笔者建议在心理训练课之前,通过科学的问卷、合理的访问、深层的谈话等方式方法,了解和掌握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个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个性问题可以转介到“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解决,有条件的可以转介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共性的问题就要进行“团体辅导”,确保心理训练的有效性。需要提醒的是,老师们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以诚相待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用自身积极向上的状态感动学生,启迪学生。
4.改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个人因素外,还有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与我们具有直接关系的就是学校因素,如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等,都会导致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和焦虑。因此,要努力为学生打造绿色美净、优美雅致、整洁安静、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能挖掘出心灵深处的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享受到一种快乐,让心理健康活动无处不在,抬头可望,伸手可及,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无形而无限的精神力量。
所以,笔者认为,在技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更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内容。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工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培养,势必会成为技校学生成长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技工学校)
一、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如今,技工学校的生源处于多元化状态,不同层次和不同学历背景的毕业生或者培训生更多地选择了技工学校,这不仅使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环境给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品质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技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知识底子薄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认识问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水平和角度,势必会使得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冲突。所以,要想提高素质,完善个性,增强自我意识培养,提高承受挫折、顺应环境的能力,必须从提高心理品质入手。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纵有满腹经纶,学有一技之长,也难以为社会服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可见,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技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技校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很有意义。
二、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这个名词所反映的实质被有些人误解,部分群体认为,只要不是心理变态,只要不是精神病,就等于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只是目前正处于摸索当中,势必会走向正规与普及,这是一个事物和现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尝试阶段,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也不一定必须有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例如,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就是很好的心理教育方式。其次,在实践阶段,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利用正规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专业的教师也无妨,可以由学生科负责,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第三,在渗透阶段,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每一节教学课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学校可以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程度地完成一些心理教育任务,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明白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交际的艺术,懂得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等。笔者认为,设立了这样的办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进入课堂,真正对技校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逆反心理严重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的督促与陪伴,应该是最好的心理教育。因此,心理健康不仅仅是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老师的督促与落实,后者比前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可见,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参与的一件大事,只靠心理学老师是完全不够的。为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落实地更好,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支持班主任工作
为班主任提供更多学习心理课程的机会,如专家讲座、网上开通心理教育课程、购买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与影碟等,以提高教师遇到问题的应对能力。课堂上的教育对学生当然很重要,但课外活动与自习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好场所,也是学生相互间交流的好时机,更是师生相互沟通情感的好时候。班主任的督促与陪伴,能给学生心理上莫大的支持与鼓励。特别是长期以来不受老师重视的差生,如果时常受到班主任的关心,这种心灵上的肯定更会起到“心理补贴”的作用。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协会
学生科牵头,老师配合,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例如,“心声”热线、“心语”秘坊、“知心”家园、“心绪”之家、“情绪”中转站等。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释放自己,为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惑和冲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被他人尊重与关照的情怀,自然而然地在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自尊与希望,促使积极情绪油然而生。众所周知,成功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奋斗目标。所以,这种自尊与希望不只是痛苦的慰藉和良药,更是学生从消极、失落变为积极向上的关键因素。
3.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美国的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森曾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他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明确指出:“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的品质。”所以,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老师本身的人格品质很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树立人生目标、养成诚实的品质、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笔者建议在心理训练课之前,通过科学的问卷、合理的访问、深层的谈话等方式方法,了解和掌握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个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个性问题可以转介到“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解决,有条件的可以转介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共性的问题就要进行“团体辅导”,确保心理训练的有效性。需要提醒的是,老师们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以诚相待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用自身积极向上的状态感动学生,启迪学生。
4.改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个人因素外,还有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与我们具有直接关系的就是学校因素,如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等,都会导致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和焦虑。因此,要努力为学生打造绿色美净、优美雅致、整洁安静、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能挖掘出心灵深处的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享受到一种快乐,让心理健康活动无处不在,抬头可望,伸手可及,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无形而无限的精神力量。
所以,笔者认为,在技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更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内容。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工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培养,势必会成为技校学生成长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