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课堂具体操作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堂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作用共同调动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1]。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2]。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更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3]。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收集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和研究,试图改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为主,谈谈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1)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 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3) 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作出应有的贡献。
(4) 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和协调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操作
课堂操作包括分组、提出目标、小组临时分工、小组讨论解疑、全班交流和合理评价等环节。
(1) 分组:调整班级学生座位,按照课前预分组计划,将学生分组,使同一学习小组的4名学生集中于前后相邻的4个座位。
(2) 提出目标:根据选题时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向学生作简要表述或指导。
(3) 临时分工:学生根据表格要求,作组内临时分工,安排出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检查员,角色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主持人向组员阐述小组学习中要交流解决的问题,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时表述本组讨论的见解,记录员记录本组讨论和解疑过程并归纳小结,检查员检查本组讨论交流的情况及班级的纪律,并加以评估。
(4) 讨论解疑:小组成员简单复习预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进行组内讨论释疑。当一名成员表达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后,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讨论和评价,记录员做好记录,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小组学习讨论之后,小组成员应记下自己的见解,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表格中。
(5) 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进行班级交流,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表述本组见解及答案。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认知与技能方面,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方面,还可以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全班交流时要求小組代表发言,控制时间,发言内容围绕主题,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让所有学生倾听见解,分享成果。
(6) 合理评价:全班交流后,师生一起根据科学性、创新性、合作性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与他人的差距。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的总体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整个评价的重心应由鼓励个体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合作竞争,每次活动后教师及时收集、整理表格,予以保存,建立档案,以便跟踪学生学业成长情况。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于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教师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学习课程和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准备和提供者,合作学习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在旁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观察者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伙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建雅.“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运城学院学报. 2010(05):1-3
[2]潘惠德.浅议广告教学中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与评价标准[J].教育与职业, 2006(14): 192-193.
[3]关文信,王立彬,范青岩.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4-56.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堂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作用共同调动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1]。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2]。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更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3]。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收集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和研究,试图改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为主,谈谈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1)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 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3) 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作出应有的贡献。
(4) 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和协调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操作
课堂操作包括分组、提出目标、小组临时分工、小组讨论解疑、全班交流和合理评价等环节。
(1) 分组:调整班级学生座位,按照课前预分组计划,将学生分组,使同一学习小组的4名学生集中于前后相邻的4个座位。
(2) 提出目标:根据选题时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向学生作简要表述或指导。
(3) 临时分工:学生根据表格要求,作组内临时分工,安排出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检查员,角色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主持人向组员阐述小组学习中要交流解决的问题,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时表述本组讨论的见解,记录员记录本组讨论和解疑过程并归纳小结,检查员检查本组讨论交流的情况及班级的纪律,并加以评估。
(4) 讨论解疑:小组成员简单复习预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进行组内讨论释疑。当一名成员表达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后,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讨论和评价,记录员做好记录,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小组学习讨论之后,小组成员应记下自己的见解,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表格中。
(5) 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进行班级交流,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表述本组见解及答案。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认知与技能方面,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方面,还可以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全班交流时要求小組代表发言,控制时间,发言内容围绕主题,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让所有学生倾听见解,分享成果。
(6) 合理评价:全班交流后,师生一起根据科学性、创新性、合作性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与他人的差距。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的总体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整个评价的重心应由鼓励个体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合作竞争,每次活动后教师及时收集、整理表格,予以保存,建立档案,以便跟踪学生学业成长情况。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于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教师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学习课程和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准备和提供者,合作学习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在旁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观察者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伙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建雅.“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运城学院学报. 2010(05):1-3
[2]潘惠德.浅议广告教学中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与评价标准[J].教育与职业, 2006(14): 192-193.
[3]关文信,王立彬,范青岩.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