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地缘和爱好关系,近年来,笔者数次赴蚌埠探访仿古玉制作的过程及发展现状,现就所知简述于笔章,以供同仁借证指教。
蚌埠地处安徽北部,淮河岸边,乃“古采珠之地”,所以又称“珠城”。但时至今日,蚌埠的珍珠采集已成为历史,“珠城”亦转誉为“淮河上的一颗明珠”了。
也许是一种机缘巧合,天然珍珠绝迹的珠城,如今又和仿古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仿古玉生产规模令人咋舌,工艺与陕西咸阳的青铜仿古、江苏扬州的字画仿古并称“三绝”。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或旅游景点的工艺品商场里,都可以看到产自蚌埠的仿古玉器。
早在1987年,广州海关人员在一名因私出境的男子所携带行李中发现三块沁色斑驳的玉璧,于是人和玉璧当即被移送广州公安机关审查。公安机关不敢怠慢,请来当地文物专家对玉璧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三件玉璧皆为国家一级文物。私携文物出境是违法的。这男子倒不慌不忙,自称是安徽蚌埠人,这些玉璧皆为自家加工制造,是带出去送人的。经公安机关侦查认定,事实也确实如此。自此,蚌埠的仿古玉器便被炒得沸沸扬扬,港澳台和南洋客商纷至沓来,蚌埠仿古玉器生产一下子火了起来,各类玉器作坊纷纷出现,“中国·蚌埠玉器”随之风靡海内外。
计划经济年代,蚌埠的玉器生产就驰名中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转型,兴盛一时的蚌埠玉雕厂解体了,而私营小型玉器作坊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据统计,目前蚌埠市玉器作坊有千余家,从业人员多达万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北工地”玉器作坊群为代表。“北工地”玉器作坊群座落在治淮路东首路南,是几十栋二、三层小楼,一栋楼内往往有几家玉器作坊。这些玉器作坊加工的玉料多为青海料,从原料购买到雕刻、打磨、销售一条龙。这里的作坊主大多是原蚌埠玉雕厂下岗的工人、技师,也有从河南、江苏来的玉雕师傅。走进楼群的巷子,便可听见打磨玉器的隆隆机器声。也许是为了技术保密,也许是为了避免相互干扰,雕刻工人多是一人一间单独的操作间。另一类以“华海仿古玉器市场”为代表。该市场在南山路西首,300多间门面清一色都是玉作坊。和“北工地”不同的是,这里的玉作坊主要是对玉器进行再加工。玉器多为岫玉,作坊老板称自己是“玉贩子”。他们从外地买来初具雏形的毛坯,再组织人工用砂纸、油石打磨、上色,加工出来的玉件也是细腻光亮、古意盎然。
这些玉器作坊加工玉器的人,有的是作坊老板的亲属,有的是企业退休人员,也有农村来的打工青年。工资以计件工资为主,根据玉器打磨的难易程度而定,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作坊老板大多有几年或几十年打磨玉器的经验,且通晓加工的各个环节。这些作坊规模都不大,多是前店后坊,这一类作坊还有“余庆苑”生活小区、两站小区、延安小区等,但数量不多,规模不大。
蚌埠仿古玉的主要材料
软玉是蚌埠仿古玉的主要材料,为青海玉、俄罗斯玉、独山玉、岫玉和汉白玉。
青海玉和俄罗斯玉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目前在市场上常冒充和田玉销售,但温润程度远不及和田玉。青海玉产于青海格尔木市南面的阿尔金山,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颜色有白、灰白、灰,还有藉丝带绿、白中夹黑等,总体感觉发灰粉色,往往夹带有条状透明筋线(俗称“水线”)。由于青海玉储量大,开采容易,价格便宜,目前已成为仿古玉料的主选,特别是用来仿造大件,如炉、瓶、佛像人物等。
俄罗斯玉料产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的东、西萨彦岭,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颜色有白、青白或青色,多杂有黑色和糖色。俄罗斯玉料储量和产量较大,质量高于青海玉,价格也逐年上升,蚌埠玉雕常以此做些仿明清的手把件、子冈牌或挂件,销路也很看好。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东北的独山。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和光泽度较好,硬度高,堪与翡翠媲美,矿物组成主要为“蚀变斜长岩”。此外还有黝廉石、绿廉右、黑云母、透亲石等。
岫玉又称“岫岩玉”,由蛇纹岩构成,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蛇纹岩在我国分布较广,不止辽宁省岫岩县一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利用此种玉料制作的工艺品了。由于岫玉分布广,产量大,硬度较低,其价值亦较低,所以是目前仿古玉器的常用选材。
古时将白色大理石(大理岩)称为“汉白玉”,此名沿用至今。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微粒组成,含有微量石英、绢云母、蛇纹石等杂质,色泽丰富,有白、灰、粉红、绿黄、褐、黑等色。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屋建筑的雕刻装饰品上。
蚌埠仿古玉器的主要器型有玉璧及各类玉佩,尤以玉璧最为逼近古玉。
蚌埠仿古玉的制作方法
蚌埠仿古玉的作旧方法大致可归为酸性作旧、碱性作旧和火烧作旧三类。
1、酸性作旧
一般是将玉器置于10%的氢氟酸溶液中,浸泡4-10小时,取出后即有所谓的“白灰皮”。或把玉浸泡在用硫酸、硝酸与水混合的溶液中(配比为:水50%、硫酸和硝酸各25%)。如欲在玉器的某些部位添加其它颜色,则在浸泡前用蜡将不需要作灰皮的部位封闭隔离。
2、碱性作旧
此法又称“高压作旧”,即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将被磨过的玉器用猪油包裹在内,放到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锅里加温加压(压力一般控制在80-120个大气压,温度控制在摄氏160-200度),4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然后用硫酸还原,玉器的表面就呈现出白灰皮和玻璃光。如欲作色,可在放入高压锅之前,先在需作色的部位涂上硫化汞或三氯化铁等。
3、火烧作旧
即用石灰(氧化钙)把已涂上氢氧化钠的玉器裹好,放在锯末里闷烧两天(此时玉器的温度在摄氏3度左右),烧出的白色称为“鸡骨白”,取出用冷水浸几秒钟,就会产生所谓的“牛毛纹”,浸在含有高锰酸钾的冷水中,会产生血色牛毛纹,如欲作成其它颜色的牛毛纹,浸入含有其它颜色的冷水中即可。此法作旧的玉器最后虽经过用砂纸加上猪油进行打磨出光,但显得较硬,无玻璃光泽。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传闻的作旧方法,但由于制作者对外保密,详情知之者甚少。
蚌埠仿古玉的特点
l、最常见的如玉璧仿品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A、玉质:多为俄罗斯玉料,而俄罗斯玉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发出来的;B、工艺痕迹:即使在古今都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仍存在机器工艺与手工操作工艺的差别,现代仿品多为机器制作,砣具走线非常均衡,深浅度完全一样,而旧时做工并不是每条线都会走线匀衡、完全一致的;C、手感:新作玉器握在手中时有一种粗涩感,缺乏古玉的感觉。
按照古玉器图样如式仿制,这一方式自古有之。故宫现在还存有一些清代仿古玉,仿制品与原件存于同一匣内,尺寸、样式、工艺非常接近,老仿又经作旧处理,很难区别。由于现代制玉者手中无真玉可仿,因而变换方式,照图册仿制,市场上能见到很多仿图录玉件,如仿红山文化玉龙、玉鸡,仿汉代玉马、玉兽,仿战国玉璧、璜、佩等。
2、重色。仿古玉作旧时,一般都介入人工染色,许多作品带有重色,最常见的为黑漆古、枣皮红及石灰沁。黑漆古整体为黑褐色,色厚重而不见玉材本色。石灰沁为白色,作伪者或将器物表面烧成斑驳状,在斑坑中施色;或于器物表面烧出一层,白而微透;或于玉器表面制出一块一块若石灰膏状,或呈斑片状。
3、披纹。即在一般的仿古玉上加做古代纹饰,如在方形印色盒上加上战国钩云纹、蟠螭纹等。
4、局部照古器仿制,略微带有变化。这些做法自古有之,尤其是清代的一些玉器,往往在局部采用古器造型,但多数不作旧。现代的仿古玉者,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被人识破,在仿古时力求变化,这类作品给人一种不明白的感觉。
5、模糊。这是仿古玉作旧的一种方法,即把玉器表面纹饰做得模模糊糊,细部纹饰似有似无,很像古玉受蚀的样子。这类作品往往出现不该模糊的纹饰反而模糊不清的情况。尤其是一些仿古璧、璜,上面的谷纹,是人为所致。
6、拼接。拼接是各类仿古器物制作中都采用的方法。把不同器物的局部凑到一起,组成新的作品。对这样的用品,细看时,看到哪一个局部,都使人觉得对,但整体风格不伦不类。
7、臆造。这类仿古玉略有一点古器的意味,但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造型奇特,工艺颇似古朴,使人感到不知为何物,不知为何用。而出售者又能编造出很多故事。
8、特型。也属臆造范围,常见为构图复杂,体积超大的样式,有很强的特殊感。
如何鉴辨蚌埠仿古玉
古玉辨伪说起来已是一个老话题了。据记载,宋代已有玉器鉴定了,这是因为宋人尚古,已经有仿古玉问世。晚明文人风雅怀旧,仿古玉大量出现。清代帝王嗜古,舍得用好的玉料仿古,仿古玉再起高潮。民国初因洋人需要,能谋高价,故仿古盛行。20世纪80年代港台热需,供不应求,现代更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追求。所以伪古玉承受市场的冷暖起伏,应运而生。
传世古玉真伪掺杂,有真正的古玉,也有古时候制造的仿古玉。现代人可以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参照古玉资料,伪造出大量“逼真的古玉”。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古玉爱好者如何识别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呢?
一般来说,谈及辨玉都是以造型和纹饰是什么时代风格、镂雕的线条是否风劲有力、做工神韵是否到家等为依据。这些方法本没有错,只是业务爱好者难以掌握。这是因为业务爱好者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古玉,到博物馆观看,也只是隔着玻璃,不能上手,不能用放大镜观察,无法仔细了解古玉的做工、皮壳、沁色及研究把握各个时代的神韵、技法。古玉收藏者仅仅依照图册来对照,往往十有九错。
笔者以为,对于业余爱好者,保险的鉴伪办法是依循识玉、识工、识沁、识假、识形、识纹、断代、估价这样一个顺序。首先是识玉,以免花钱买了一块石头。而后是识工,分清老工还是新工。再后是识沁,看看沁色是真是假,观察有否作假的痕迹。如果玉是和田玉,工是老工,沁色也不错,又没有作假的痕迹,最起码这是一件真古玉,有收藏价值,然后再进行识形、识纹、断代和估价,确定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朝代的,价值如何。前面四步确保了古玉是开门的,后面四步再详加探讨和斟酌,一时定不了也没有关系,可以慢慢研究。是否“古改”、“古仿”,到底是什么时代的等,这些也许还要请教专家。总而言之,后四步是随各人的“道行”高低,逐步深入,这是业余爱好者的提高阶段。
蚌埠地处安徽北部,淮河岸边,乃“古采珠之地”,所以又称“珠城”。但时至今日,蚌埠的珍珠采集已成为历史,“珠城”亦转誉为“淮河上的一颗明珠”了。
也许是一种机缘巧合,天然珍珠绝迹的珠城,如今又和仿古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仿古玉生产规模令人咋舌,工艺与陕西咸阳的青铜仿古、江苏扬州的字画仿古并称“三绝”。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或旅游景点的工艺品商场里,都可以看到产自蚌埠的仿古玉器。
早在1987年,广州海关人员在一名因私出境的男子所携带行李中发现三块沁色斑驳的玉璧,于是人和玉璧当即被移送广州公安机关审查。公安机关不敢怠慢,请来当地文物专家对玉璧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三件玉璧皆为国家一级文物。私携文物出境是违法的。这男子倒不慌不忙,自称是安徽蚌埠人,这些玉璧皆为自家加工制造,是带出去送人的。经公安机关侦查认定,事实也确实如此。自此,蚌埠的仿古玉器便被炒得沸沸扬扬,港澳台和南洋客商纷至沓来,蚌埠仿古玉器生产一下子火了起来,各类玉器作坊纷纷出现,“中国·蚌埠玉器”随之风靡海内外。
计划经济年代,蚌埠的玉器生产就驰名中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转型,兴盛一时的蚌埠玉雕厂解体了,而私营小型玉器作坊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据统计,目前蚌埠市玉器作坊有千余家,从业人员多达万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北工地”玉器作坊群为代表。“北工地”玉器作坊群座落在治淮路东首路南,是几十栋二、三层小楼,一栋楼内往往有几家玉器作坊。这些玉器作坊加工的玉料多为青海料,从原料购买到雕刻、打磨、销售一条龙。这里的作坊主大多是原蚌埠玉雕厂下岗的工人、技师,也有从河南、江苏来的玉雕师傅。走进楼群的巷子,便可听见打磨玉器的隆隆机器声。也许是为了技术保密,也许是为了避免相互干扰,雕刻工人多是一人一间单独的操作间。另一类以“华海仿古玉器市场”为代表。该市场在南山路西首,300多间门面清一色都是玉作坊。和“北工地”不同的是,这里的玉作坊主要是对玉器进行再加工。玉器多为岫玉,作坊老板称自己是“玉贩子”。他们从外地买来初具雏形的毛坯,再组织人工用砂纸、油石打磨、上色,加工出来的玉件也是细腻光亮、古意盎然。
这些玉器作坊加工玉器的人,有的是作坊老板的亲属,有的是企业退休人员,也有农村来的打工青年。工资以计件工资为主,根据玉器打磨的难易程度而定,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作坊老板大多有几年或几十年打磨玉器的经验,且通晓加工的各个环节。这些作坊规模都不大,多是前店后坊,这一类作坊还有“余庆苑”生活小区、两站小区、延安小区等,但数量不多,规模不大。
蚌埠仿古玉的主要材料
软玉是蚌埠仿古玉的主要材料,为青海玉、俄罗斯玉、独山玉、岫玉和汉白玉。
青海玉和俄罗斯玉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目前在市场上常冒充和田玉销售,但温润程度远不及和田玉。青海玉产于青海格尔木市南面的阿尔金山,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颜色有白、灰白、灰,还有藉丝带绿、白中夹黑等,总体感觉发灰粉色,往往夹带有条状透明筋线(俗称“水线”)。由于青海玉储量大,开采容易,价格便宜,目前已成为仿古玉料的主选,特别是用来仿造大件,如炉、瓶、佛像人物等。
俄罗斯玉料产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的东、西萨彦岭,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颜色有白、青白或青色,多杂有黑色和糖色。俄罗斯玉料储量和产量较大,质量高于青海玉,价格也逐年上升,蚌埠玉雕常以此做些仿明清的手把件、子冈牌或挂件,销路也很看好。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东北的独山。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和光泽度较好,硬度高,堪与翡翠媲美,矿物组成主要为“蚀变斜长岩”。此外还有黝廉石、绿廉右、黑云母、透亲石等。
岫玉又称“岫岩玉”,由蛇纹岩构成,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蛇纹岩在我国分布较广,不止辽宁省岫岩县一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利用此种玉料制作的工艺品了。由于岫玉分布广,产量大,硬度较低,其价值亦较低,所以是目前仿古玉器的常用选材。
古时将白色大理石(大理岩)称为“汉白玉”,此名沿用至今。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微粒组成,含有微量石英、绢云母、蛇纹石等杂质,色泽丰富,有白、灰、粉红、绿黄、褐、黑等色。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屋建筑的雕刻装饰品上。
蚌埠仿古玉器的主要器型有玉璧及各类玉佩,尤以玉璧最为逼近古玉。
蚌埠仿古玉的制作方法
蚌埠仿古玉的作旧方法大致可归为酸性作旧、碱性作旧和火烧作旧三类。
1、酸性作旧
一般是将玉器置于10%的氢氟酸溶液中,浸泡4-10小时,取出后即有所谓的“白灰皮”。或把玉浸泡在用硫酸、硝酸与水混合的溶液中(配比为:水50%、硫酸和硝酸各25%)。如欲在玉器的某些部位添加其它颜色,则在浸泡前用蜡将不需要作灰皮的部位封闭隔离。
2、碱性作旧
此法又称“高压作旧”,即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将被磨过的玉器用猪油包裹在内,放到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锅里加温加压(压力一般控制在80-120个大气压,温度控制在摄氏160-200度),4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然后用硫酸还原,玉器的表面就呈现出白灰皮和玻璃光。如欲作色,可在放入高压锅之前,先在需作色的部位涂上硫化汞或三氯化铁等。
3、火烧作旧
即用石灰(氧化钙)把已涂上氢氧化钠的玉器裹好,放在锯末里闷烧两天(此时玉器的温度在摄氏3度左右),烧出的白色称为“鸡骨白”,取出用冷水浸几秒钟,就会产生所谓的“牛毛纹”,浸在含有高锰酸钾的冷水中,会产生血色牛毛纹,如欲作成其它颜色的牛毛纹,浸入含有其它颜色的冷水中即可。此法作旧的玉器最后虽经过用砂纸加上猪油进行打磨出光,但显得较硬,无玻璃光泽。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传闻的作旧方法,但由于制作者对外保密,详情知之者甚少。
蚌埠仿古玉的特点
l、最常见的如玉璧仿品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A、玉质:多为俄罗斯玉料,而俄罗斯玉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发出来的;B、工艺痕迹:即使在古今都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仍存在机器工艺与手工操作工艺的差别,现代仿品多为机器制作,砣具走线非常均衡,深浅度完全一样,而旧时做工并不是每条线都会走线匀衡、完全一致的;C、手感:新作玉器握在手中时有一种粗涩感,缺乏古玉的感觉。
按照古玉器图样如式仿制,这一方式自古有之。故宫现在还存有一些清代仿古玉,仿制品与原件存于同一匣内,尺寸、样式、工艺非常接近,老仿又经作旧处理,很难区别。由于现代制玉者手中无真玉可仿,因而变换方式,照图册仿制,市场上能见到很多仿图录玉件,如仿红山文化玉龙、玉鸡,仿汉代玉马、玉兽,仿战国玉璧、璜、佩等。
2、重色。仿古玉作旧时,一般都介入人工染色,许多作品带有重色,最常见的为黑漆古、枣皮红及石灰沁。黑漆古整体为黑褐色,色厚重而不见玉材本色。石灰沁为白色,作伪者或将器物表面烧成斑驳状,在斑坑中施色;或于器物表面烧出一层,白而微透;或于玉器表面制出一块一块若石灰膏状,或呈斑片状。
3、披纹。即在一般的仿古玉上加做古代纹饰,如在方形印色盒上加上战国钩云纹、蟠螭纹等。
4、局部照古器仿制,略微带有变化。这些做法自古有之,尤其是清代的一些玉器,往往在局部采用古器造型,但多数不作旧。现代的仿古玉者,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被人识破,在仿古时力求变化,这类作品给人一种不明白的感觉。
5、模糊。这是仿古玉作旧的一种方法,即把玉器表面纹饰做得模模糊糊,细部纹饰似有似无,很像古玉受蚀的样子。这类作品往往出现不该模糊的纹饰反而模糊不清的情况。尤其是一些仿古璧、璜,上面的谷纹,是人为所致。
6、拼接。拼接是各类仿古器物制作中都采用的方法。把不同器物的局部凑到一起,组成新的作品。对这样的用品,细看时,看到哪一个局部,都使人觉得对,但整体风格不伦不类。
7、臆造。这类仿古玉略有一点古器的意味,但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造型奇特,工艺颇似古朴,使人感到不知为何物,不知为何用。而出售者又能编造出很多故事。
8、特型。也属臆造范围,常见为构图复杂,体积超大的样式,有很强的特殊感。
如何鉴辨蚌埠仿古玉
古玉辨伪说起来已是一个老话题了。据记载,宋代已有玉器鉴定了,这是因为宋人尚古,已经有仿古玉问世。晚明文人风雅怀旧,仿古玉大量出现。清代帝王嗜古,舍得用好的玉料仿古,仿古玉再起高潮。民国初因洋人需要,能谋高价,故仿古盛行。20世纪80年代港台热需,供不应求,现代更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追求。所以伪古玉承受市场的冷暖起伏,应运而生。
传世古玉真伪掺杂,有真正的古玉,也有古时候制造的仿古玉。现代人可以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参照古玉资料,伪造出大量“逼真的古玉”。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古玉爱好者如何识别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呢?
一般来说,谈及辨玉都是以造型和纹饰是什么时代风格、镂雕的线条是否风劲有力、做工神韵是否到家等为依据。这些方法本没有错,只是业务爱好者难以掌握。这是因为业务爱好者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古玉,到博物馆观看,也只是隔着玻璃,不能上手,不能用放大镜观察,无法仔细了解古玉的做工、皮壳、沁色及研究把握各个时代的神韵、技法。古玉收藏者仅仅依照图册来对照,往往十有九错。
笔者以为,对于业余爱好者,保险的鉴伪办法是依循识玉、识工、识沁、识假、识形、识纹、断代、估价这样一个顺序。首先是识玉,以免花钱买了一块石头。而后是识工,分清老工还是新工。再后是识沁,看看沁色是真是假,观察有否作假的痕迹。如果玉是和田玉,工是老工,沁色也不错,又没有作假的痕迹,最起码这是一件真古玉,有收藏价值,然后再进行识形、识纹、断代和估价,确定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朝代的,价值如何。前面四步确保了古玉是开门的,后面四步再详加探讨和斟酌,一时定不了也没有关系,可以慢慢研究。是否“古改”、“古仿”,到底是什么时代的等,这些也许还要请教专家。总而言之,后四步是随各人的“道行”高低,逐步深入,这是业余爱好者的提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