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课应立足于真实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要以提高公民素养和民族创新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有的小学课程中,小学科学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在科学的学习探究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不断生长。
  观察应是真实经历
  学生们对科学充满好奇,有许多问题想要自己探究发现,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一次次有意义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这里所述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的性状,包含积极的思维和对过程、结果的记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体验,从而理解科学。
  笔者讲解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开花了,结果了》时,带领学生学习了从植株高度变化到出现花蕾,从花蕾到结果,从未成熟的果实到成熟的果实,整节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但学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发现,凤仙花出现花蕾到果实完全成熟大约需要三周时间,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凤仙花的开花。从实物的层面上帮助学生了解开花过程,开花前有哪些预兆?植物开花后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都需要进行观察后探析。
  学生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观察过程,学生的观察体验才有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们进一步产生参与观察活动的积极性。比如,笔者为了让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在家里自己种植凤仙花。学生经过近两个月的观察,从凤仙花发芽到开花结果,学生记录了很多数据,写了很多描绘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学生对自己种的凤仙花特别喜爱,在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上课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细观察。比如,上课时让每小组观察凤仙花的花朵,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把花朵画在记录单的凤仙花植株上。同學们都非常认真观察花朵,但学生画好后,你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画的花朵非常漂亮,但花朵长的位置不对,都不在茎和叶之间即叶腋的位置。笔者通过这次活动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细微观察方面做得不够,如果没有凤仙花实物进行观察,只看看图片和老师讲解,学生观察训练和效果就不会理想。
  观察应掌握真实测量数据
  学生测量数据要求准确无误。测量到多少就记录多少,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能加上猜想,更不能凭空捏造。同时要求做到测量要周密、完整,不能有随意性,错过时间无法获得数据。数据及时测量。开学初每人发放凤仙花种子回家种植,班里四人为一个小组在学校小农场种凤仙花,笔者设计好凤仙花生长高度变化统计图,让他们根据要求每周测量。数据收集来源于学生自己测量。比如,凤仙花的生长高度变化的数据,由于测量时间比较长,大概需12周时间,每周测量,如果错过时间,数据就会缺失,没法归纳生长变化趋势获得准确的数据。凤仙花成长测量高度就有数据缺失。但我们不能猜想补上数据,这是不严谨的。
  操作应是亲自动手
  在课堂上,学生直接采摘凤仙花植株上的花朵,在观看完解剖凤仙花的视频后,全班进行解剖凤仙花。学生用镊子从外到内撕下花萼、花瓣,笔者发现学生对凤仙花的花朵的雄蕊和雌蕊分离,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完成,有一部分学生连花瓣都没办法撕下,可以看出学生精细动作训练多么重要,在实物的训练中培养动手能力。小组讨论不同生长阶段的花朵,并亲手采摘花朵,按生长顺序排列。学生从凤仙花植株上讨论采摘哪一朵,在讨论中学到了花朵生长顺序不同,感受花朵的生长变化。
  观察课应有真实的环境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观察凤仙花,笔者把花盆里种植的凤仙花搬到教室,分别放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每周测量凤仙花的生长高度,并在教室前面制作一块折线统计图,小组成员根据高度数据直接画在统计图上,学生非常积极,当看到自己小组的凤仙花超过另一组时,学生们不知有多开心。写观察日记是观察活动的后续操作活动,这里的观察活动既包含课堂内的,也包含学生课外自主开展的活动,通过画面、描述和实验,可以更好地呈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凤仙花的成长、凤仙花的花朵,学生能真正观察,真正学习。
  科学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观察,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了自然、了解事物的特点,学会总结归纳,发现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辅军.重视小学科学观察实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2]卢小燕.小学科学观察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大众,2008(01).
  [3]王灿明.登上学习快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德兴小学)
其他文献
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伴随信息化社会的生长,越发显得强大,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
汪懋祖发展了恩师杜威的“教育生长说”,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化成说”.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教育有连续性.“人生活动的归向是‘最高的善’,此
作为开原人民心中最美丽的书苑,辽宁省开原市第八中学一直以营造“温情校园”为办学目标,以“为学生发展扬帆,为教师提升起航”为育人理念,以建设“孝德校园”为德育内容,大力传承中华孝道文化精髓,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我校师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通过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感知孝心,感悟孝道,实践孝行,让“孝道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走进每位师生的心灵。  学科渗
办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幼儿园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的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可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的光荣,是幼儿园发展的希望。我们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促进幼儿园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师德建设  对如
用这样一个标题,不是说过去一年我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而是对于我的生活和工作来说,它实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础、文化平台、精神支撑和重要保障,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高度。因此,学校必须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和首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明确德育内容,坚持德育为首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地理解学校德育工作,将其等同于“思想教育”或“政治教育”,忽视了优良道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
随着新一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认同一个基本的思想: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如何立足于学校本位,从管理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成为现代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2010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整体推进学校内涵发展,2012年,区域性推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性的“‘学本式’卓越课堂”,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小学以此为契机,通过营造“刚柔相济”的校
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文化作为影响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出来,对教育活动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从文化、师生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入手,探讨师生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明晰师生文化冲突产生的影响,旨在寻求解决师生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使师生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融合,
日前,山东省吕剧院、青岛市京剧院分别到山东科技大学为该校师生演出,讓学生近距离接触国粹,品味经典。演出现场,主持人向学生们介绍戏曲舞台上生、旦、净、丑等戏曲基本知识,让同学们对戏曲艺术加深了解,演出后还加入了许多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学习戏曲基本动作。  摄影报道/韩洪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所在幼儿园近期在环境教育方面,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尝试,环境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全新的教育效果。  多媒体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进行“动物”的自主性活动时,我们就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将神奇的动物世界展示给孩子,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通过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