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无画皆成妙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好比一幅画面,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语文教学的“留白”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补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其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拟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备课中的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一位老教师评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些老师看到我的备课笔记都很失望,没有详细的教学流程,只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我个人的一些设想,我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很吃惊,多少年来我们在备课时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显得是多么的专断,等于拉着缰绳牵着学生转,哪里还有学生的参与空间!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要充分地“留白”给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因此,备课中运用留白绝不是弱化备课,绝不是邯郸学步,模仿博闻强记、思想深刻的语文大师们备个简案就能解决的。
  二、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还学生思维的空间
  1.读中“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情入文,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再者,课文中存在很多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方可一解其中滋味。当然,教师也不能随意留白,而要认真推敲和处理,怎么“读”,采用什么形式“读”,要因学生和文本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结合课文,留给学生一片朗读的空间,还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时,课文描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田田的叶子、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等等,学生可通过教师范读、自读、默读等步骤进入情境,开掘自身的情感内涵,产生精神上畅达无阻的往复交流。
  2.抓住情节的留白,引导学生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巧妙地抓住了故事情节中的“留白”,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设了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从自身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3.分享多元的理解和观念——留给学生争辩、质疑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结果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踊跃地尝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
  我在执教《鸿门宴》时,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举行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在辩论中,学生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争辩激烈而精彩,答案异彩纷呈。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伟丈夫,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是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也有的认为项羽是忠厚豁达的男子汉,当然,也不乏认为项羽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怀疑精神。
  三、重视评价的“留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巧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比如对课文朗读的评议、提问价值的评议、作文的评阅等,都可以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激活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
  如教学《读<伊索寓言>》时,就请同学互相推荐、评价,不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用朗读感悟课文内涵。
  师:推荐一位同学读蝙蝠的故事。
  生1:我推荐XX。
  师:为什么推荐她?
  生1:因为她的朗读很有气势。
  师:我相信你绝对不会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
  生2:(朗读得给人以振奋的力量)
  (听课老师鼓掌)
  师:掌声是对你精彩朗读的赞赏。你再推荐其他的同学朗读“天文学家的故事”。
  ……
  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某些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
  四、作业设计中的留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与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中很多课后的习题都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这一特点。譬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练习题,“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资料,或通过平时的日常观察,选择写作对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留白”艺术的充分运用,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因此,教师要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方能有“意外”的收获。
其他文献
特色课题研究之:游戏化学习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  游戏化学习(Learn through play),又称为学习游戏化,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些学者又称其为“玩学习”。 我们该如何看待游戏化学习?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是对现有课堂教学中机械训练扼杀学习兴趣的种种杯葛,二是对青少年沦落为电子游戏的奴隶而产生种种偏态甚至违法行为的各类纠偏呼吁。游戏化学习何去何
期刊
不知不觉中,东风来了,春雨也倏然飘起。思绪随漫天的雨丝尽情地飞舞,迷蒙的空气中,我嗅到了浓浓的春的气息,远山近景,在这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渐渐地明朗起来。  春雨来得总是无声无息的,那样恬静,那样温柔。站在楼道上,透过雨帘,我发现远处的小山坡上有一抹淡红,那是什么?我心中一阵惊喜,莫不是……我好像寻到了什么宝贝似的,还没等雨停稳,便邀几个孩子一起朝那抹淡红寻去。  山间小路虽是湿漉漉的,但一点都不滑,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个学科都制定并修改了课程标准。音乐课程也制定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其中给我们的高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  自音乐课程改革起,在普通高中里掀起了一股热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有很大的改变,真正做到了“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教学都取
期刊
长久以来,传统文化的学习一直是让人爱不起来的事情。一是资料缺乏,二是无人讲解,三是找人交流困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面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再枯燥,从而变得生动、有趣。  一、 网络成为传统文化的新型载体  过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资料。自从进入网络时代,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第一,网络解决了读者“买书难”的问题,传统文化典籍我们都可以在网上买到。第二,网络也解决了读
期刊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原来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优化为“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教学体系,把就业导向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体化统筹学
期刊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使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做为培养对象的学生,主要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争取使每个学生对遇到的化学问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突破性的见解。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是发散与辐射思维的统一,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化学中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从而按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及教材内容的限制,有机地把握各部分有关知识之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学生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成了每个教师思考的命题。  一、创设良
期刊
培养优秀高等学校人才,高等学校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最好榜样。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特别是高等学校教师,就应该努力学习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高等学校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教育心理学》清楚提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在高等学校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好教育心理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从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一一去细析,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拆成一块块支离破碎的字件,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想象的萎靡和课堂教学的沉闷。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