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好比一幅画面,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语文教学的“留白”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空间,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补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其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拟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备课中的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一位老教师评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些老师看到我的备课笔记都很失望,没有详细的教学流程,只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我个人的一些设想,我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很吃惊,多少年来我们在备课时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显得是多么的专断,等于拉着缰绳牵着学生转,哪里还有学生的参与空间!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要充分地“留白”给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因此,备课中运用留白绝不是弱化备课,绝不是邯郸学步,模仿博闻强记、思想深刻的语文大师们备个简案就能解决的。
二、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还学生思维的空间
1.读中“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情入文,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再者,课文中存在很多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方可一解其中滋味。当然,教师也不能随意留白,而要认真推敲和处理,怎么“读”,采用什么形式“读”,要因学生和文本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结合课文,留给学生一片朗读的空间,还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时,课文描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田田的叶子、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等等,学生可通过教师范读、自读、默读等步骤进入情境,开掘自身的情感内涵,产生精神上畅达无阻的往复交流。
2.抓住情节的留白,引导学生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巧妙地抓住了故事情节中的“留白”,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设了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从自身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3.分享多元的理解和观念——留给学生争辩、质疑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结果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踊跃地尝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
我在执教《鸿门宴》时,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举行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在辩论中,学生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争辩激烈而精彩,答案异彩纷呈。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伟丈夫,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是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也有的认为项羽是忠厚豁达的男子汉,当然,也不乏认为项羽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怀疑精神。
三、重视评价的“留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巧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比如对课文朗读的评议、提问价值的评议、作文的评阅等,都可以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激活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
如教学《读<伊索寓言>》时,就请同学互相推荐、评价,不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用朗读感悟课文内涵。
师:推荐一位同学读蝙蝠的故事。
生1:我推荐XX。
师:为什么推荐她?
生1:因为她的朗读很有气势。
师:我相信你绝对不会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
生2:(朗读得给人以振奋的力量)
(听课老师鼓掌)
师:掌声是对你精彩朗读的赞赏。你再推荐其他的同学朗读“天文学家的故事”。
……
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某些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
四、作业设计中的留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与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中很多课后的习题都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这一特点。譬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练习题,“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资料,或通过平时的日常观察,选择写作对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留白”艺术的充分运用,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因此,教师要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方能有“意外”的收获。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其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拟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备课中的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一位老教师评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些老师看到我的备课笔记都很失望,没有详细的教学流程,只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我个人的一些设想,我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很吃惊,多少年来我们在备课时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显得是多么的专断,等于拉着缰绳牵着学生转,哪里还有学生的参与空间!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要充分地“留白”给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因此,备课中运用留白绝不是弱化备课,绝不是邯郸学步,模仿博闻强记、思想深刻的语文大师们备个简案就能解决的。
二、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还学生思维的空间
1.读中“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情入文,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再者,课文中存在很多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方可一解其中滋味。当然,教师也不能随意留白,而要认真推敲和处理,怎么“读”,采用什么形式“读”,要因学生和文本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结合课文,留给学生一片朗读的空间,还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时,课文描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田田的叶子、点缀着的白花、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等等,学生可通过教师范读、自读、默读等步骤进入情境,开掘自身的情感内涵,产生精神上畅达无阻的往复交流。
2.抓住情节的留白,引导学生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巧妙地抓住了故事情节中的“留白”,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设了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从自身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3.分享多元的理解和观念——留给学生争辩、质疑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结果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踊跃地尝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
我在执教《鸿门宴》时,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举行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在辩论中,学生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争辩激烈而精彩,答案异彩纷呈。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伟丈夫,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是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也有的认为项羽是忠厚豁达的男子汉,当然,也不乏认为项羽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怀疑精神。
三、重视评价的“留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巧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比如对课文朗读的评议、提问价值的评议、作文的评阅等,都可以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激活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
如教学《读<伊索寓言>》时,就请同学互相推荐、评价,不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用朗读感悟课文内涵。
师:推荐一位同学读蝙蝠的故事。
生1:我推荐XX。
师:为什么推荐她?
生1:因为她的朗读很有气势。
师:我相信你绝对不会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
生2:(朗读得给人以振奋的力量)
(听课老师鼓掌)
师:掌声是对你精彩朗读的赞赏。你再推荐其他的同学朗读“天文学家的故事”。
……
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某些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
四、作业设计中的留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与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中很多课后的习题都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这一特点。譬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练习题,“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资料,或通过平时的日常观察,选择写作对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留白”艺术的充分运用,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因此,教师要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方能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