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的冬天比往年都阴冷。回老家的第三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我们南方的小年。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小年对于父亲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可是在那时,我脑子里对于小年的记忆,除了能吃上一顿美美的猪肉,就只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了。
吃猪肉自然是欢天喜地。小年这天,母亲总要淘上比平日多一倍的米,盛饭时母亲也总是把一碗饭堆到足够高,有时还要操起锅铲在碗里压一压。这对于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大米饭的我来说,已经足够奢侈。母亲炒出来的肉黑里透红,浓浓的酱香漫过来,让贫油惯了的鼻子一时激动得无法自已。
可是要吃上这頓美美的猪肉,必得付出一番奔走的辛劳。那就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
在这件事情上,父亲显得极其武断和独裁,不容任何商量的余地。
头晚上一场大雪让那一年的小年猝不及防。母亲给我在破棉袄上又套了件夹袄,虽然远远看起来有些像大冬瓜,但确实添了些暖,自也不懂得去计较美丑了。
父亲不紧不慢地抽着旱烟,偶尔抬起头看向屋檐上的天空。铅灰色的天空,看不见一片云彩,只有阴冷的风时不时卷过,吹得大门上去岁的春联啪啪作响,像是传说中先生用很沉的戒尺体罚淘气的学生时,打在手掌上的声音。这种声音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自然觉得无聊而且可恶。然而对于父亲来说,却像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催逼得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下了决心似的,伸出烟袋杆在椅子靠背上狠狠敲了几下,接着发出了低沉却浑厚的声音“走吧”,仅仅两个字,像是命令,也像是自我催促。
听见这两个字,母亲立时紧张起来。她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已经忙了多时了。父亲的一声指令,就像是冲锋号,母亲立马加快了节奏,快速地将灶台上早就准备好的祭品一件件放进竹篮里。她动作娴熟,神情却极虔诚。父亲并不上前帮忙,只是默默地在后面站着,脸上也是极虔诚的姿态。等母亲将篮子摆满了,父亲才伸手去接。
突然,父亲皱起眉头来,依旧是沉闷的调子,“怎么没有肉?”
母亲扭过脸去,也沉着嗓子说:“上礼拜送去食品站,他们总共就给留了一副下水……”
父亲抬高了嗓门:“没肉,怎么敬祖宗?”
母亲默不作声,只是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睛。
父亲把篮子重重地搁到地上,篮子里那些小碗中的祭品被挤到了一边,半瓶白酒在瓶子里激烈地晃荡。我看见那些祭品,有半张扑克牌那么大的一块煎烤的豆腐,有条手指那么长的小干鱼,还有一小碗煮烂的黄豆。他们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不禁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
父亲瞪了母亲一眼,突然走到屋角一个不起眼的黑色陶罐前。母亲立马转过身来注视着父亲。
只见父亲怒气冲冲地揭开黑罐子上的顶盖,把手伸进罐子,等手再出来时,就像变戏法,竟然捏着一小块猪肉。涂过盐的猪肉白里透红,颜色很好看。猪肉在父亲的手上,拼命摇晃,像是随时要挣脱出来。母亲的眼睛跟着猪肉一起摇晃,摇着摇着,泪花儿闪了出来。
父亲并不为母亲的眼泪心软,相反他更加理直气壮地质问母亲:“这是什么?这不是肉吗?”
母亲一时语塞,哽咽了半天才说了一句:“娃们过年没新衣服穿,总得吃块肉!”
听了母亲的话,父亲一时竟然也沉默了。
但这沉默也只停留了几秒钟。很快,父亲就又恢复了他的决断。他将手上的肉重重地扔到刀板上,举起一把菜刀,狠狠地向那块肉剁去。
母亲压抑的哭声渐渐升腾起来,像寂寥的炊烟袅袅地穿过屋檐,向阴冷的天空飘去。
去坟山的路上,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步伐比往日还要快,我不得不一路小跑着才能跟上。
到了太爷的坟前,父亲放下篮子,开始拔坟头的荒草。摆祭品时,父亲最先恭恭敬敬地捧出那一小碗炒熟的猪肉,端端正正地放在坟前,然后围着那碗猪肉摆豆腐、小鱼和黄豆。在给那只古旧的瓷杯里倒满酒后,父亲点燃了一小挂鞭炮。
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在山谷间激烈回荡。
回来的路上,父亲让我在前面走,他默默地跟在后面。
到了家开始吃小年饭,父亲依旧没有说话,只是赌气似地大口扒拉着白饭。
母亲努力笑着,夹了一小块煎得焦黄的豆腐放到我碗里,说:“这豆腐和肉一样,好吃!”
我嚼着豆腐,咸咸的泪水流进嘴里,忘记了肉的滋味。
窗外,暗黑的天空中突然闪过一大片亮光,伴随着急厉的爆裂声,谁家新年的烟火提前燃放了。
冷江: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协理事, 2018“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发表长篇小说《绸岭之北》,出版小小说集《永远的花朵》。
编辑 沈不言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小年对于父亲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可是在那时,我脑子里对于小年的记忆,除了能吃上一顿美美的猪肉,就只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了。
吃猪肉自然是欢天喜地。小年这天,母亲总要淘上比平日多一倍的米,盛饭时母亲也总是把一碗饭堆到足够高,有时还要操起锅铲在碗里压一压。这对于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大米饭的我来说,已经足够奢侈。母亲炒出来的肉黑里透红,浓浓的酱香漫过来,让贫油惯了的鼻子一时激动得无法自已。
可是要吃上这頓美美的猪肉,必得付出一番奔走的辛劳。那就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
在这件事情上,父亲显得极其武断和独裁,不容任何商量的余地。
头晚上一场大雪让那一年的小年猝不及防。母亲给我在破棉袄上又套了件夹袄,虽然远远看起来有些像大冬瓜,但确实添了些暖,自也不懂得去计较美丑了。
父亲不紧不慢地抽着旱烟,偶尔抬起头看向屋檐上的天空。铅灰色的天空,看不见一片云彩,只有阴冷的风时不时卷过,吹得大门上去岁的春联啪啪作响,像是传说中先生用很沉的戒尺体罚淘气的学生时,打在手掌上的声音。这种声音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自然觉得无聊而且可恶。然而对于父亲来说,却像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催逼得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下了决心似的,伸出烟袋杆在椅子靠背上狠狠敲了几下,接着发出了低沉却浑厚的声音“走吧”,仅仅两个字,像是命令,也像是自我催促。
听见这两个字,母亲立时紧张起来。她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已经忙了多时了。父亲的一声指令,就像是冲锋号,母亲立马加快了节奏,快速地将灶台上早就准备好的祭品一件件放进竹篮里。她动作娴熟,神情却极虔诚。父亲并不上前帮忙,只是默默地在后面站着,脸上也是极虔诚的姿态。等母亲将篮子摆满了,父亲才伸手去接。
突然,父亲皱起眉头来,依旧是沉闷的调子,“怎么没有肉?”
母亲扭过脸去,也沉着嗓子说:“上礼拜送去食品站,他们总共就给留了一副下水……”
父亲抬高了嗓门:“没肉,怎么敬祖宗?”
母亲默不作声,只是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睛。
父亲把篮子重重地搁到地上,篮子里那些小碗中的祭品被挤到了一边,半瓶白酒在瓶子里激烈地晃荡。我看见那些祭品,有半张扑克牌那么大的一块煎烤的豆腐,有条手指那么长的小干鱼,还有一小碗煮烂的黄豆。他们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不禁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嘴唇。
父亲瞪了母亲一眼,突然走到屋角一个不起眼的黑色陶罐前。母亲立马转过身来注视着父亲。
只见父亲怒气冲冲地揭开黑罐子上的顶盖,把手伸进罐子,等手再出来时,就像变戏法,竟然捏着一小块猪肉。涂过盐的猪肉白里透红,颜色很好看。猪肉在父亲的手上,拼命摇晃,像是随时要挣脱出来。母亲的眼睛跟着猪肉一起摇晃,摇着摇着,泪花儿闪了出来。
父亲并不为母亲的眼泪心软,相反他更加理直气壮地质问母亲:“这是什么?这不是肉吗?”
母亲一时语塞,哽咽了半天才说了一句:“娃们过年没新衣服穿,总得吃块肉!”
听了母亲的话,父亲一时竟然也沉默了。
但这沉默也只停留了几秒钟。很快,父亲就又恢复了他的决断。他将手上的肉重重地扔到刀板上,举起一把菜刀,狠狠地向那块肉剁去。
母亲压抑的哭声渐渐升腾起来,像寂寥的炊烟袅袅地穿过屋檐,向阴冷的天空飘去。
去坟山的路上,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步伐比往日还要快,我不得不一路小跑着才能跟上。
到了太爷的坟前,父亲放下篮子,开始拔坟头的荒草。摆祭品时,父亲最先恭恭敬敬地捧出那一小碗炒熟的猪肉,端端正正地放在坟前,然后围着那碗猪肉摆豆腐、小鱼和黄豆。在给那只古旧的瓷杯里倒满酒后,父亲点燃了一小挂鞭炮。
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在山谷间激烈回荡。
回来的路上,父亲让我在前面走,他默默地跟在后面。
到了家开始吃小年饭,父亲依旧没有说话,只是赌气似地大口扒拉着白饭。
母亲努力笑着,夹了一小块煎得焦黄的豆腐放到我碗里,说:“这豆腐和肉一样,好吃!”
我嚼着豆腐,咸咸的泪水流进嘴里,忘记了肉的滋味。
窗外,暗黑的天空中突然闪过一大片亮光,伴随着急厉的爆裂声,谁家新年的烟火提前燃放了。
冷江: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协理事, 2018“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发表长篇小说《绸岭之北》,出版小小说集《永远的花朵》。
编辑 沈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