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美的风景——夜功河和创攀山
抱才榄县作为一个远离旅游喧嚣的边境小镇,北部是与缅甸相接的达瑙史山脉,层峦叠嶂,起源于此山中的夜功河从小镇中蜿蜒穿过。这样的地理位置被当地人称为“神佛的庇佑”。2008年,缅甸遭遇了强热带风暴侵袭,损失巨大,而与其一山之隔的抱才榄县却逃过了这次天灾,依然保持了她的宁静与美丽。
夜功河是一条宽阔而平静的河,河两岸都是伸入水中的密集植物,占满了河滩,只在小镇这一岸用木头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码头。每天晚上来到河边,看着夕阳照在宽阔河面波光粼粼,天地都笼罩在阳光的金碧辉煌中。感受着夜功河母亲般的敦厚、温柔和宽容,一切烦恼、孤独和忧愁都置之脑后,心中温暖而平静,时间也变得缓慢而绵长。
抱才榄县境内的创攀山上有个卧佛洞,洞内有上百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年代己不可考。其中有一尊大卧佛像,长逾9米,高逾1米,吸引了许多善信慕名而来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形成了流动的周末市场。这座山上还有泰国著名的奇景——蝙蝠洞,洞里栖居着约二三百万只蝙蝠。每天黄昏时分,蝙蝠成群结队从洞里飞出觅食,如黑烟一般划过长空,长达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从洞中飞完,蔚为壮观。太阳落山时,驾车前往,在周末市场买上一堆当地小吃,在卧佛洞前寺庙的草地铺上野餐布,一边看蝙蝠飞出,一边大快朵颐,十分惬意。
淳朴的民风——善坛和寺庙
在群山环绕中,抱才榄县少了几分东南亚的炎热,多了几分山水之间的清凉。在这个未曾被商业开发的小镇上,民风淳朴而厚实。如果小镇有人举行婚礼,经过门口的陌生人也会被请进去一同参加他们的彻夜狂欢。走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人们发自内心的笑脸和小心路上车辆的善意提醒。骑自行车去买菜,车从来不需上锁,走到哪里随意找个地方停放,车篮子里面的蔬菜和物品也不用随身携带,不管离开多久都不会丢失,可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归功于当地善坛和寺庙对社会风气和秩序的维持。
善坛是泰国华人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机构。抱才榄县明真善坛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由郑姓和林姓的潮州华侨创建。在小镇上,如果不会说泰语,潮州话也是通用的语言。据说善坛的创建人郑老先生和林老先生曾经是流落泰国的缅甸远征军战士,在泰国夹缝生存,白手起家、艰难创业,如今不但把房地产、墓地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泰国境内开了22家福特汽车4s店,还在抱才榄县创建了善坛,并开创了善坛附属的医院和学校。他们的子女和孙辈还坚持使用中文姓名,大学毕业后都在这些医院、学校里担任医生、护士和教师。善坛有理事会,几年一选举,负责善坛的运营。善坛还收纳了小镇上的社会闲杂人等,供应他们吃住和基本生活费,让他们去做各种公益活动,例如学校放学时在校门口维持交通,发生车祸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给予救治,为小镇的孤寡鳏独送终,等等。
正才学校是一所由明真善坛出资、政府半拨款运营的善坛附属华校,包括幼儿园部和小学部,2010年开始筹建中学部。这所学校是全义务教育,免学生的所有学杂费,适龄儿童只要买一套校服和作业本就可以去上学。课本是循环使用的,老师给所有的课本加了硬壳,写上班级和学号,每个学生领回自己学号的课本使用,笔记记在本子上,保持课本的干净完整,学期末再把课本还给学校供下一届的学生使用。因为是华校,学生被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中文、过中国的节日。我因缘际会来到了这里,为孩子们教授中文和书法、国画。令人感动的是,小镇上的社会人士、小商小贩甚至连善坛80岁的校董都来学习普通话和简体字,最后学习的人太多,不得己开了夜校专门为成人教授中文。看到他们学习得那么认真,尽管是免费的,我们都非常高兴和欣慰。
文化瑰宝——大型皮影戏
在抱才榄县附近有一座Khanon庙,庙里珍藏着泰国的文化瑰宝——大型皮影戏(Nang Yai)。这是泰国最古老的皮影戏,于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Khanon庙留存了当地将近300个角色的大型皮影,并在寺庙里建立了Khanon国家博物院和皮影戏学校,将附近一些贫困孩子和孤儿召集起来,在皮影戲学校学习皮影戏,以随意募捐的形式定期表演,还开设了课程教授喜爱皮影戏的年轻人。
Khanon庙里表演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泰国节基王朝拉玛五世皇时期(1868-1910年)。那些历经百年的旧皮影如今被收藏在皮影艺术博物馆内,静静地向世人诉说它悠久的历史,而用于现在表演的皮影则是由原来那些皮影复制而来的。这些皮影中有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甚至还有场景造型。一些皮影尺寸比人还高,参观时需要后退仰视。它们颜色鲜艳、做工精细,让人不禁感叹制作工匠们手艺的精湛。
大型皮影戏主要剧目是源于印度《罗摩衍那》的本土化神话故事《拉玛坚》,皮影本身不能活动,由多人各自双手举着大皮影在长达10米的白色幕布前变换身姿和队形表演故事情节,表演者本身的舞蹈也是看点之一,再配上传统的泰国民乐和旁白,就算不懂泰语,也会被精彩的表演和精美的皮影所吸引,久久沉醉其中。
蓬勃的体育精神——泰拳传承
和抱才榄县相邻的庄鹏县庄鹏皇家大学开设了一个很特别的学院——拳击学院。这里专门教授泰拳课程,并不定期举行泰拳比赛,检验学习成果。参加泰拳比赛的选手是来自全泰国各大学泰拳队的年轻人。这是整个叻丕府的体育盛会,所有县份的泰拳爱好者都会在比赛时前往观看,身在抱才榄县的我也不例外。
其实泰拳并没有电影中展现的那么无坚不摧,也没有地下拳坊描述的那么血腥暴力。作为泰国的国家传统体育项目,正规的泰拳比赛和拳击比赛相似,采用计分制度。
泰拳选手在赛前的谢师仪式极具民族特色和观赏性。泰拳谢师仪式在泰国小学的体育课上都会学习。泰拳选手上场时,身披战袍、头戴圣圈,先向观众致合十礼。当乐队以泰国传统乐器奏起传统音乐时,选手便闻声起舞。由于师承派别不同,祈祷的形式也不一样,但是这一仪式非常神圣,选手们非常认真地向天、向祖师祈祷,以求成功。 由于现在泰拳已经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所以也并不完全遵从过去的泰拳禁忌,例如女子不能接触擂台之类。相反,现在还有女子泰拳队,让一些喜爱泰拳的女生也可以在擂台上一展飒爽英姿。
小镇的诗和远方——乡间火车站
在中国帮助泰国建造高铁以前,泰国只有两条铁路线。其中一条贯穿南北,正好经过抱才榄县。小镇中有一个小小的乡间火车站,地面贴着粉色的瓷砖,墙面刷着黄色的漆,几乎隐没在花团锦簇中,在热带阳光的照耀下,别致而清新。小站的工作人员很少,家住正才学校旁边的站台工作人员格大哥因为小名跟泰语“青蛙”同音,我们都亲切地叫他“青蛙大哥”。他不但负责火车的接站送站,也管理着小站的植物。小站的植被在他的管理下,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抱才榄县的地理位置独特,在这里乘坐火车,北上能到曼谷,南下能经过春蓬、华欣、甲米,直达素叻他尼府,然后从素叻他尼可以转汽车去普吉岛和南部各府。泰国的火车速度慢是众所周知的,汽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坐火车需要三四个小时。如果愿意体验惬意的慢生活,可以带上相机和一本小书,到抱才榄小镇找到青蛙大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火车之旅。亲切的青蛙大哥一定会在小站摇响送站的手摇钟,微笑着目送你上车远行。
浓厚的艺术气息——“别忘了抱才榄”
抱才榄县有个奇特的现象: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不管他们走了多远,最后总是会回到这里。正才学校的电工商猜先生曾经在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地工作过,最后仍然回到抱才榄县正才学校做一个收入不高的电工;圩上卖卤鸭子的大叔,竟然毕业于泰国知名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在外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故乡小镇,以卖卤鸭子为生;我的一位学生家长,以前是个自由音乐家,跑遍了非洲、美洲去寻求音乐灵感,最后回到故乡小镇开了一家鱼肉粥店,他的文艺小店墙上挂满了乐器,店里时不时还传出动听的音乐声。
在小小的抱才榄县,有一个回乡艺术家组织——“别忘了抱才榄”,他们以一家古式咖啡店为据点,策划和开展艺术活动,比如音乐创作,开办泰国壁画、小提琴班等艺术课程,摄影艺术沙龙等。他们举办过好几届主题为“别忘了抱才榄”的摄影展。因为小镇没有展厅,他们就用小镇所有店铺的老式拼板木门來布展,将摄影作品挂在街道两边的店铺门上,让整个小镇成为展厅,也让老旧发霉的木门重新焕发了光彩。漫步在小镇里,沿着窄窄的小巷往前走,曲径通幽,无意间眼前就出现精美的摄影作品,时时都有惊喜,处处让人惊艳。
一次,泰国国家频道拍摄古装剧到抱才榄县取景,拍摄地就在“别忘了抱才榄”的古式咖啡店中。剧组的工作人员在聊天中得知前去围观的我在这里做汉语志愿者,都觉得我非常幸运,来到了个未经打扰的美丽小镇。他们说为了拍摄泰剧,他们走遍泰国,却没有哪个地方像这里这样让人感到舒适放松、忘却烦恼。
我也曾问过那些艺术家,为什么放弃外面大好的发展空间,回到这样一个原始简单、物资缺乏、没有娱乐的小镇上。他们说:“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抱才榄。我们做了那么多,正是想要这里出生的、这里生活的、出去外面的,或者再回来的人们别忘了抱才榄。当然,等你以后回到中国,也不要忘记抱才榄哦。”
是的,走遍泰国,我依然最喜欢这个带给我内心宁静的山间小镇——抱才榄县。
抱才榄县作为一个远离旅游喧嚣的边境小镇,北部是与缅甸相接的达瑙史山脉,层峦叠嶂,起源于此山中的夜功河从小镇中蜿蜒穿过。这样的地理位置被当地人称为“神佛的庇佑”。2008年,缅甸遭遇了强热带风暴侵袭,损失巨大,而与其一山之隔的抱才榄县却逃过了这次天灾,依然保持了她的宁静与美丽。
夜功河是一条宽阔而平静的河,河两岸都是伸入水中的密集植物,占满了河滩,只在小镇这一岸用木头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码头。每天晚上来到河边,看着夕阳照在宽阔河面波光粼粼,天地都笼罩在阳光的金碧辉煌中。感受着夜功河母亲般的敦厚、温柔和宽容,一切烦恼、孤独和忧愁都置之脑后,心中温暖而平静,时间也变得缓慢而绵长。
抱才榄县境内的创攀山上有个卧佛洞,洞内有上百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年代己不可考。其中有一尊大卧佛像,长逾9米,高逾1米,吸引了许多善信慕名而来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形成了流动的周末市场。这座山上还有泰国著名的奇景——蝙蝠洞,洞里栖居着约二三百万只蝙蝠。每天黄昏时分,蝙蝠成群结队从洞里飞出觅食,如黑烟一般划过长空,长达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从洞中飞完,蔚为壮观。太阳落山时,驾车前往,在周末市场买上一堆当地小吃,在卧佛洞前寺庙的草地铺上野餐布,一边看蝙蝠飞出,一边大快朵颐,十分惬意。
淳朴的民风——善坛和寺庙
在群山环绕中,抱才榄县少了几分东南亚的炎热,多了几分山水之间的清凉。在这个未曾被商业开发的小镇上,民风淳朴而厚实。如果小镇有人举行婚礼,经过门口的陌生人也会被请进去一同参加他们的彻夜狂欢。走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人们发自内心的笑脸和小心路上车辆的善意提醒。骑自行车去买菜,车从来不需上锁,走到哪里随意找个地方停放,车篮子里面的蔬菜和物品也不用随身携带,不管离开多久都不会丢失,可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归功于当地善坛和寺庙对社会风气和秩序的维持。
善坛是泰国华人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机构。抱才榄县明真善坛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由郑姓和林姓的潮州华侨创建。在小镇上,如果不会说泰语,潮州话也是通用的语言。据说善坛的创建人郑老先生和林老先生曾经是流落泰国的缅甸远征军战士,在泰国夹缝生存,白手起家、艰难创业,如今不但把房地产、墓地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泰国境内开了22家福特汽车4s店,还在抱才榄县创建了善坛,并开创了善坛附属的医院和学校。他们的子女和孙辈还坚持使用中文姓名,大学毕业后都在这些医院、学校里担任医生、护士和教师。善坛有理事会,几年一选举,负责善坛的运营。善坛还收纳了小镇上的社会闲杂人等,供应他们吃住和基本生活费,让他们去做各种公益活动,例如学校放学时在校门口维持交通,发生车祸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给予救治,为小镇的孤寡鳏独送终,等等。
正才学校是一所由明真善坛出资、政府半拨款运营的善坛附属华校,包括幼儿园部和小学部,2010年开始筹建中学部。这所学校是全义务教育,免学生的所有学杂费,适龄儿童只要买一套校服和作业本就可以去上学。课本是循环使用的,老师给所有的课本加了硬壳,写上班级和学号,每个学生领回自己学号的课本使用,笔记记在本子上,保持课本的干净完整,学期末再把课本还给学校供下一届的学生使用。因为是华校,学生被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中文、过中国的节日。我因缘际会来到了这里,为孩子们教授中文和书法、国画。令人感动的是,小镇上的社会人士、小商小贩甚至连善坛80岁的校董都来学习普通话和简体字,最后学习的人太多,不得己开了夜校专门为成人教授中文。看到他们学习得那么认真,尽管是免费的,我们都非常高兴和欣慰。
文化瑰宝——大型皮影戏
在抱才榄县附近有一座Khanon庙,庙里珍藏着泰国的文化瑰宝——大型皮影戏(Nang Yai)。这是泰国最古老的皮影戏,于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Khanon庙留存了当地将近300个角色的大型皮影,并在寺庙里建立了Khanon国家博物院和皮影戏学校,将附近一些贫困孩子和孤儿召集起来,在皮影戲学校学习皮影戏,以随意募捐的形式定期表演,还开设了课程教授喜爱皮影戏的年轻人。
Khanon庙里表演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泰国节基王朝拉玛五世皇时期(1868-1910年)。那些历经百年的旧皮影如今被收藏在皮影艺术博物馆内,静静地向世人诉说它悠久的历史,而用于现在表演的皮影则是由原来那些皮影复制而来的。这些皮影中有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甚至还有场景造型。一些皮影尺寸比人还高,参观时需要后退仰视。它们颜色鲜艳、做工精细,让人不禁感叹制作工匠们手艺的精湛。
大型皮影戏主要剧目是源于印度《罗摩衍那》的本土化神话故事《拉玛坚》,皮影本身不能活动,由多人各自双手举着大皮影在长达10米的白色幕布前变换身姿和队形表演故事情节,表演者本身的舞蹈也是看点之一,再配上传统的泰国民乐和旁白,就算不懂泰语,也会被精彩的表演和精美的皮影所吸引,久久沉醉其中。
蓬勃的体育精神——泰拳传承
和抱才榄县相邻的庄鹏县庄鹏皇家大学开设了一个很特别的学院——拳击学院。这里专门教授泰拳课程,并不定期举行泰拳比赛,检验学习成果。参加泰拳比赛的选手是来自全泰国各大学泰拳队的年轻人。这是整个叻丕府的体育盛会,所有县份的泰拳爱好者都会在比赛时前往观看,身在抱才榄县的我也不例外。
其实泰拳并没有电影中展现的那么无坚不摧,也没有地下拳坊描述的那么血腥暴力。作为泰国的国家传统体育项目,正规的泰拳比赛和拳击比赛相似,采用计分制度。
泰拳选手在赛前的谢师仪式极具民族特色和观赏性。泰拳谢师仪式在泰国小学的体育课上都会学习。泰拳选手上场时,身披战袍、头戴圣圈,先向观众致合十礼。当乐队以泰国传统乐器奏起传统音乐时,选手便闻声起舞。由于师承派别不同,祈祷的形式也不一样,但是这一仪式非常神圣,选手们非常认真地向天、向祖师祈祷,以求成功。 由于现在泰拳已经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所以也并不完全遵从过去的泰拳禁忌,例如女子不能接触擂台之类。相反,现在还有女子泰拳队,让一些喜爱泰拳的女生也可以在擂台上一展飒爽英姿。
小镇的诗和远方——乡间火车站
在中国帮助泰国建造高铁以前,泰国只有两条铁路线。其中一条贯穿南北,正好经过抱才榄县。小镇中有一个小小的乡间火车站,地面贴着粉色的瓷砖,墙面刷着黄色的漆,几乎隐没在花团锦簇中,在热带阳光的照耀下,别致而清新。小站的工作人员很少,家住正才学校旁边的站台工作人员格大哥因为小名跟泰语“青蛙”同音,我们都亲切地叫他“青蛙大哥”。他不但负责火车的接站送站,也管理着小站的植物。小站的植被在他的管理下,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抱才榄县的地理位置独特,在这里乘坐火车,北上能到曼谷,南下能经过春蓬、华欣、甲米,直达素叻他尼府,然后从素叻他尼可以转汽车去普吉岛和南部各府。泰国的火车速度慢是众所周知的,汽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坐火车需要三四个小时。如果愿意体验惬意的慢生活,可以带上相机和一本小书,到抱才榄小镇找到青蛙大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火车之旅。亲切的青蛙大哥一定会在小站摇响送站的手摇钟,微笑着目送你上车远行。
浓厚的艺术气息——“别忘了抱才榄”
抱才榄县有个奇特的现象: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不管他们走了多远,最后总是会回到这里。正才学校的电工商猜先生曾经在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地工作过,最后仍然回到抱才榄县正才学校做一个收入不高的电工;圩上卖卤鸭子的大叔,竟然毕业于泰国知名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在外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故乡小镇,以卖卤鸭子为生;我的一位学生家长,以前是个自由音乐家,跑遍了非洲、美洲去寻求音乐灵感,最后回到故乡小镇开了一家鱼肉粥店,他的文艺小店墙上挂满了乐器,店里时不时还传出动听的音乐声。
在小小的抱才榄县,有一个回乡艺术家组织——“别忘了抱才榄”,他们以一家古式咖啡店为据点,策划和开展艺术活动,比如音乐创作,开办泰国壁画、小提琴班等艺术课程,摄影艺术沙龙等。他们举办过好几届主题为“别忘了抱才榄”的摄影展。因为小镇没有展厅,他们就用小镇所有店铺的老式拼板木门來布展,将摄影作品挂在街道两边的店铺门上,让整个小镇成为展厅,也让老旧发霉的木门重新焕发了光彩。漫步在小镇里,沿着窄窄的小巷往前走,曲径通幽,无意间眼前就出现精美的摄影作品,时时都有惊喜,处处让人惊艳。
一次,泰国国家频道拍摄古装剧到抱才榄县取景,拍摄地就在“别忘了抱才榄”的古式咖啡店中。剧组的工作人员在聊天中得知前去围观的我在这里做汉语志愿者,都觉得我非常幸运,来到了个未经打扰的美丽小镇。他们说为了拍摄泰剧,他们走遍泰国,却没有哪个地方像这里这样让人感到舒适放松、忘却烦恼。
我也曾问过那些艺术家,为什么放弃外面大好的发展空间,回到这样一个原始简单、物资缺乏、没有娱乐的小镇上。他们说:“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抱才榄。我们做了那么多,正是想要这里出生的、这里生活的、出去外面的,或者再回来的人们别忘了抱才榄。当然,等你以后回到中国,也不要忘记抱才榄哦。”
是的,走遍泰国,我依然最喜欢这个带给我内心宁静的山间小镇——抱才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