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还原科学课程魅力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初中科学课程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中,笔者发现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构建和谐课堂,发挥科学教育的功能。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将转变单一的知识传递和服务于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文章结合初中科学课程改革实践情况,探讨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原科学课程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践能力;科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20-02
  引言
  在科学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挖掘生活化元素,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对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主动性有重要意义,也是教师相信学生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重要体现。在教育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我们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科学课程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还要开展科学信息化教学活动,发挥其优势,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学科的积极性。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感受科学课堂的生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我们还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科学探究主动性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讲解教材和反复的习题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科学教材在案例的编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不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科学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重视生活元素的融入。这不仅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并体验到解决生活实际遇到的科学问题的乐趣。
  例如,围绕“水的浮力”组织与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与浮力有关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如游泳圈和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是什么力量让游泳圈和轮船等物体浮在水面上呢?为什么把铁块放入水中就会下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科学素材,也是他们想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好奇心出发,把这些生活化素材运用到科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科学概念。
  科学生活素材丰富了科学课程资源,提升了科学课程的内涵,拓宽了科学课程的外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选取科学生活素材时,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出发,只有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才能真正促使他们主动探究。
  二、挖掘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情境的运用,这是调动学生思维,检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問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各种考试中,情境的运用非常广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应只是单一地运用情境,而应将之与问题教学法进行有机整合,使情境中带有科学探究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从科学教学内容的维度和科学探究的维度及学生认知的维度着手,使问题情境更具全面性。
  例如,围绕“机械能”组织和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案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一辆大巴突然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很快这辆大巴车与前车撞击发生交通事故。这样的案例学生经常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这样的案例既可以为学生讲授科学知识,又能渗透安全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如在高速行驶当中的大巴车具有哪些能量?事故发生时两车撞击,大巴车的能量去了哪里?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交通警察判断车祸发生之前的车速靠哪些依据?在车祸发生的过程中,车辆由运动到静止,能量转化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这些科学探究问题来源于具体的情境,学生也很有兴趣了解相关知识,因此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判断,这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意义。在科学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科学情境的设计和运用。
  三、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课程的实施要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真正在实践探索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时,我们既要围绕教材开展实践活动,也要融合多方面的科学教育资源,使科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整合性。有效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是进行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如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自然和环境以及身体健康等不同领域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爱好做出自主选择,每个学期参与两到三个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项目。在选择科学实践教育资源单位时,教师要认真考察,在确保安全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去。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大胆进行科学探索的品质以及创新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了不同学科,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使课程具有整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围绕无线电测向这一类科学活动构建和实施相应的课程时,易受到学校场地和经费的限制,此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不然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体会到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
  科学实践活动为我们开展整体性教学创造了条件,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科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初中生来讲,如果完全靠抽象思维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会比较困难。自开展信息化教学以来,我们利用信息技术集声音、图片及影像于一身的特点,发挥它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的科学体验。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程构建和实施中的应用,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拓宽了课程实施的渠道,丰富了科学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了科学课程的魅力。
  例如,围绕“生物和非生物”组织与开展科学教学时,把各种动植物都带到学习现场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比较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视频,就能使学生足不出户便直观地感知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使他们萌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丰富了科学课程的内容,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知识比较抽象,有时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动态的演示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如围绕“物质的特性”组织与开展科学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动态视频来了解物质状态变化情况。
  新时期开展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我们一定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到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结合的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感受生动的科学课堂
  在科学课改的背景下,构建和实施科学课程需要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其中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既可以生成有趣的科学探究课程,又有利于学生在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生思想的碰撞,掌握更加丰富的科学探究方法,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科学课堂的生动性。所以,我们应围绕科学教学内容,分配科学合作探究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如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组织与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与水的三态变化有关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科学素材和现象,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素材。在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时,有的学生提出:“冬天玻璃窗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提出:“在秋天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小草上有晶莹剔透的水珠,这些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呢?”……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倾向不同,他们发现的生活现象也不同,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能使他们了解生活中更多的与水的三态变化有关的科学现象,使他们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更加感兴趣,更加好奇,从而促使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科學知识。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合理组织下,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够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进而愿意参与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对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在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他们,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在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对生活元素的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盈.初中科学课堂转变学生前概念的策略初探[J].教师,2017(36):57.
  [2]姚晓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心得[J].新课程(中学),2017(9):146-147.
  [3]徐承翔.促进学生意义理解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7):54-56,63.
  [4]谢信维.初中科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6):16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兴趣不高以及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的问题,仍然大范围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教育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学习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基于此,文章首先讨论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局限性,然后分析了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实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育行业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故而文章主要以英语写作课堂为例,提出一些与时代相符合的改革措施。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已经渐显疲态,失去了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这会对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激趣法,改进现有的教学策略,如利用数学游戏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生活化情境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是贯穿新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与方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正在全面展开。聚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和学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领会与实施是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但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必备历史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性语言,也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所以教育部高度关注英语教学,从小学阶段起便为学生开展英语教学。而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是创新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目前我国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深入探究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合理
摘要:教师的共情能力是指教师在坚持自身价值观的前提下对幼儿所表述的事实或情感进行倾听、采纳、理解并做出反应以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能力。文章以绘本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场景,从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及共情应对三方面探索提升幼儿教师共情能力的途径,以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绘本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教师共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
随着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城区内停车位供需失衡,停车位缺口短期难以补齐,停车困难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该现状,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不能只依靠扩大增量,也要提高已有停车场的利用率。本文从信息不对称问题着手,分析其对停车场利用率的影响,并从建设智慧停车场、打造停车场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停车诱导系统、优化智慧停车APP、推广停错时共享停车五个方面为提高停车场利用率提出了解决方案。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管理优秀学生的主要阵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如何更好地锤炼学生党员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组织生活创新案例进行解析,探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主题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实践性,教师要结合园情、学情实际,重视本土资源与园本课程开发的融合,提高主题活动的教学质量。本文以“造房子”主题活动为例,就主题的调查探究、活动目标、实施要点进行总结,充分凸显儿童中心观,关注幼儿学习领域核心经验的习得,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助力幼儿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摘要: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小学阶段是学习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使学生快速进步与发展。大量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躍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