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引导学生与周围的特定和有趣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数学在身边的用处。体验使用数表达和交流。建立一种数字感。”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亲身体验 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
一、创设情景,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
生活中,我们应该首先带领学生回归自然,感受生活,给学生的活动创设一定的空间,建构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数学,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让同学到商店、超市、菜市场等地方进行访问、调查、统计。通过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商品的总的价格、单价,数量,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使学生在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亲身经历真正体验到数学处处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然后学生根据自己买东西的过程,又编成了一道道应用题。如有的学生说“每支铅笔0.6元,我买了3支铅笔,应付多少钱?”等等。由于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积累了丰富的现实材料,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实践的素质。
二、挖掘教材,课中让学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让孩子从情景图中找兴趣
新教材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每个信息窗都是一幅情景图,每个情景图中包含着许多的问题串。每个信息窗里面的情景图都是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趣的小故事。如“快乐的校园”“下雨了”“绿色行动”等。我就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选取了刚进校小朋友的亲身经历作情景图。在图中,孩子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认为书中的小朋友就是自己。将自己融入图画,融入课本,融入了集体,融入了生活。在观察、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就是身边的生活,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戴上头饰当老母鸡,找了10个学生当小鸡,又找了一个大点的学生当老鹰,其他的同学当观众。这时我带着同学们伴着音乐,玩起了游戏。
台上表演,台下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非常之高,经过几分钟的“玩耍”,我这位鸡母亲仍然没有保护自己的宝宝鸡,凶猛的老鹰抓住了一只。这时,我就问“小朋友,谁知道被捉住的这只小鸡从鸡妈妈开始数是第几只?从最后面数又是第几只?”学生回答后,又经过几次这样地训练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基数的意义。并学会了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就是数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从教学效率看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但有激情,有兴趣更获得了愉快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
新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加入使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能灵活的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一年级第二册《奇妙的回形针》上课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欣赏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明白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拼合成的。欣赏完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创意来扩展丰富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经过精心设计,拼摆一幅幅作品终于完成了。有海鸥、大炮、小花、野草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髙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我先让学生介绍摆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再说说为什么摆这个图案。例如:
生1:我摆的是小树,由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组成。我要让小学生都来植树造林,到了春天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风沙了。
生2:我摆了一个大航母,有矩形、三角形、正方形。我摆这个图案的意思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一艘科技先进且雄伟的辽宁舰,保卫着祖国的海洋。
生3:我用回形针摆出了一面国旗,因为我爱祖国,我爱红旗,更爱祖国人民!
通过拼摆帮助学生加深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增强了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培养了同学的生活观察力,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既学到了课本中的知识,又学到了书上没有的东西。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他的交际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为学生留出空间,为他们在课后拓宽渠道
例如,在教学“白色污染”时,我不仅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信息、录像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也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并亲自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其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获得数据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下收集的数据,再进行计算,求出平均数。根据求出的平均数再算算全班同学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呢?全市呢?全国呢?再次让学生想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想法,我们自己该怎么办?
通过以上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震撼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为减少污染,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为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能动性
在教学时我常以游戏、故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我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后,我给同学们写了几个多位数,让学生直接说出这些数能不能同时被2,3,5的其中的一个整除,同学们面面相觑不能直接答。我又让同学们逐个进行演算。费了很大功夫,才算出来这些数能或者不能被2,3,5整除。然后我又让学生给我任意说出几个多位数,我马上就判断出这些数能或者不能被2,3,5整除。同学们演算后,都带着惊异的目光看著我。我就告诉他们,这节课只要好好学习,都能和教师一样,马上判断出一个数能不能被2,3,5或其中的任何一个数整除了。到了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得到了激发。这个时候,向他们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可谓是最佳时期。课堂气氛十分轻松,就连以前连作业都不交的学生对数学课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在的这些学生作业不仅按时完成了,而且知识也掌握的比较牢固。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例如,我在讲《比和比例》时是这样谈话的,“在阳光下看看面前自己的影子,再看看楼房、大树的影子,就能算出楼房、大树的高。你知道根据是什么吗?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时学生们充满兴趣,很快进入了老师创造的氛围。
又如,我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值大小变化的规律”时,我制成了小数点左右移动的复合图片,教学时屏幕上出现了12345.6这个数。学生读出这个数后,红色醒目的小数点左移了一位,学生又读,我就问这个数比刚才那个数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缩小的倍数是多少。学生答后,我又拉着小数点向左移动,让学生进行比较,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抽拉着小数点向右移动。学生通过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很快发现“小数点左移一位,数缩小10倍,左移两位,数缩小100倍……而移一位,数扩大10倍,右移两位,数扩大100倍……”的变化规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较轻松的完成了这项教学任务。
【关键词】亲身体验 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
一、创设情景,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
生活中,我们应该首先带领学生回归自然,感受生活,给学生的活动创设一定的空间,建构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数学,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让同学到商店、超市、菜市场等地方进行访问、调查、统计。通过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商品的总的价格、单价,数量,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使学生在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亲身经历真正体验到数学处处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然后学生根据自己买东西的过程,又编成了一道道应用题。如有的学生说“每支铅笔0.6元,我买了3支铅笔,应付多少钱?”等等。由于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积累了丰富的现实材料,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实践的素质。
二、挖掘教材,课中让学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让孩子从情景图中找兴趣
新教材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每个信息窗都是一幅情景图,每个情景图中包含着许多的问题串。每个信息窗里面的情景图都是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趣的小故事。如“快乐的校园”“下雨了”“绿色行动”等。我就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选取了刚进校小朋友的亲身经历作情景图。在图中,孩子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认为书中的小朋友就是自己。将自己融入图画,融入课本,融入了集体,融入了生活。在观察、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就是身边的生活,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戴上头饰当老母鸡,找了10个学生当小鸡,又找了一个大点的学生当老鹰,其他的同学当观众。这时我带着同学们伴着音乐,玩起了游戏。
台上表演,台下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非常之高,经过几分钟的“玩耍”,我这位鸡母亲仍然没有保护自己的宝宝鸡,凶猛的老鹰抓住了一只。这时,我就问“小朋友,谁知道被捉住的这只小鸡从鸡妈妈开始数是第几只?从最后面数又是第几只?”学生回答后,又经过几次这样地训练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基数的意义。并学会了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就是数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从教学效率看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但有激情,有兴趣更获得了愉快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
新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加入使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能灵活的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一年级第二册《奇妙的回形针》上课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欣赏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明白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拼合成的。欣赏完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创意来扩展丰富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经过精心设计,拼摆一幅幅作品终于完成了。有海鸥、大炮、小花、野草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髙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我先让学生介绍摆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再说说为什么摆这个图案。例如:
生1:我摆的是小树,由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组成。我要让小学生都来植树造林,到了春天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风沙了。
生2:我摆了一个大航母,有矩形、三角形、正方形。我摆这个图案的意思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一艘科技先进且雄伟的辽宁舰,保卫着祖国的海洋。
生3:我用回形针摆出了一面国旗,因为我爱祖国,我爱红旗,更爱祖国人民!
通过拼摆帮助学生加深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增强了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培养了同学的生活观察力,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既学到了课本中的知识,又学到了书上没有的东西。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他的交际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为学生留出空间,为他们在课后拓宽渠道
例如,在教学“白色污染”时,我不仅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信息、录像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也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并亲自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其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获得数据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下收集的数据,再进行计算,求出平均数。根据求出的平均数再算算全班同学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呢?全市呢?全国呢?再次让学生想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想法,我们自己该怎么办?
通过以上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震撼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为减少污染,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为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能动性
在教学时我常以游戏、故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我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后,我给同学们写了几个多位数,让学生直接说出这些数能不能同时被2,3,5的其中的一个整除,同学们面面相觑不能直接答。我又让同学们逐个进行演算。费了很大功夫,才算出来这些数能或者不能被2,3,5整除。然后我又让学生给我任意说出几个多位数,我马上就判断出这些数能或者不能被2,3,5整除。同学们演算后,都带着惊异的目光看著我。我就告诉他们,这节课只要好好学习,都能和教师一样,马上判断出一个数能不能被2,3,5或其中的任何一个数整除了。到了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得到了激发。这个时候,向他们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可谓是最佳时期。课堂气氛十分轻松,就连以前连作业都不交的学生对数学课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在的这些学生作业不仅按时完成了,而且知识也掌握的比较牢固。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例如,我在讲《比和比例》时是这样谈话的,“在阳光下看看面前自己的影子,再看看楼房、大树的影子,就能算出楼房、大树的高。你知道根据是什么吗?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时学生们充满兴趣,很快进入了老师创造的氛围。
又如,我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值大小变化的规律”时,我制成了小数点左右移动的复合图片,教学时屏幕上出现了12345.6这个数。学生读出这个数后,红色醒目的小数点左移了一位,学生又读,我就问这个数比刚才那个数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缩小的倍数是多少。学生答后,我又拉着小数点向左移动,让学生进行比较,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抽拉着小数点向右移动。学生通过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很快发现“小数点左移一位,数缩小10倍,左移两位,数缩小100倍……而移一位,数扩大10倍,右移两位,数扩大100倍……”的变化规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较轻松的完成了这项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