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优质是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最现实、最紧迫的价值追求,高效优质也是学校管理者的一直追求,伴随而来的高效课堂更是为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出了具体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如何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优质?我们尝试采用“三改进”和“三跟进”的方法,借高效之风,寻优质之路,从而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的高效优质。
一、三改进———借“高效”之风
1.改进备课管理,倡导高效备课
问题:
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素质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但目前在备课检查中发现教师有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项目备课,书写认真,格式统一规范。其次,学校检查也常常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规范来要求有差异的教师,缺乏弹性,以至于有一些优秀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付学校的备课检查之中,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
实践:
我们倡导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可以是旧教案修改、优秀教案集上修改、电子备课、在备课本上备课、“书本注释 简案”、“简案 课件”。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备课方式,教务处与教研组根据不同备课形式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此举措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肯定,张主任指出,要保证各种备课形式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就必须思考哪些教师是必须备详案的?各种备课方式的底线是什么?于是,我们会同教务处和教研组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达成以下共识:
(1)新参加工作的和刚从农村学校调入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学科成绩薄弱的教师需备详案;对于新教材,不管老中青,第一轮应写详案。
(2)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案。备课底线:旧教案修改要求用不同的笔迹标注修改内容,尤其要注重反思的撰写,反思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服务;优秀教案集修改要标注修改内容,同时还要关注练习设计,备课中要体现分层作业设计。
(3)备课本上备课,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等都要在备课中呈现,要有板书。
(4)“书本注释 简案”,要求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课外资料的拓展等都要在书本上体现,同时,简案要求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5)“简案 课件”,要求教案和课件同步,在学校内网建立独立使用的课件文件夹,要求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多样化的备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扎实推进轻负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2.改进作业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问题: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展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选择布置、做前的指导和做后的诊断。但目前,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无针对性。教师精选、创编作业的能力弱,对现成的成套教辅资料极度依赖,而这些作业编制标准不一,思路不清,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漫无边际地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多,成效低。
(2)作业总量无控制。各学科布置作业不均衡,导致部分教师怕自己任教学科课外作业占用时间太少,影响成绩,加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作业无层次。教师习惯于对所有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导致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
(4)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促进学习的机制普遍思考不够,作业内容以知识性练习为多,以提高熟练性的练习为多,而促进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作业较少,导致学生投入大,回报少。
实践:
(1)作业布置讲究针对性。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辅资料中的作业要进行选择和创编;各教研组要利用备课组的力量收集和整理针对性强的作业集,形成本组的作业资源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2)对作业的总量有所控制。教务处会同班主任加强对作业总量的控制,对学科基础不均衡的学生,各科作业的重点和数量应有所差异。课堂作业原则上要在课内完成。课内练习时间1~6年级一般不应少于四分之一。1~2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课外作业,3~6年级的书面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成立以每班学生为代表的作业监控小组,每周监控班级的作业情况。
(3)学科试点制定作业管理细则。针对学生座谈、家长反映作业偏多的学科,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现已形成《学校作业管理细则》《语文学科作业实施细则》《英语学科作业实施细则》。
(4)建立作业管理资源系统。现已建立“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定期发行“优秀作业设计集”;学校、教研组经常开展有关“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校正、二度反馈”的研讨活动,收集有关的案例,放入生成性资源库,并最终形成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以学科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作业管理。
(5)建立作业管理激励系统。制定作业管理的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作业考核与教师的评比、绩效工资等相结合;定期评选在作业管理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学生、家长,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改进常态课教学调研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问题:
学校管理层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到教师的常态课?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自觉性较高、责任性较强的优秀群体,但我们总是为部分管理能力弱、教学水平低的教师烦恼,同样进城的教师,为什么到了不同的学校,他们获得的进步完全不同?这与我们的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许多学校管理层中,关注考试结果多,对教师的课堂指导不够,教师的课堂问题在哪?怎样改进?很少有人关注。
一、三改进———借“高效”之风
1.改进备课管理,倡导高效备课
问题:
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素质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但目前在备课检查中发现教师有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项目备课,书写认真,格式统一规范。其次,学校检查也常常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规范来要求有差异的教师,缺乏弹性,以至于有一些优秀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付学校的备课检查之中,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
实践:
我们倡导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可以是旧教案修改、优秀教案集上修改、电子备课、在备课本上备课、“书本注释 简案”、“简案 课件”。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备课方式,教务处与教研组根据不同备课形式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此举措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肯定,张主任指出,要保证各种备课形式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就必须思考哪些教师是必须备详案的?各种备课方式的底线是什么?于是,我们会同教务处和教研组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达成以下共识:
(1)新参加工作的和刚从农村学校调入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学科成绩薄弱的教师需备详案;对于新教材,不管老中青,第一轮应写详案。
(2)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案。备课底线:旧教案修改要求用不同的笔迹标注修改内容,尤其要注重反思的撰写,反思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服务;优秀教案集修改要标注修改内容,同时还要关注练习设计,备课中要体现分层作业设计。
(3)备课本上备课,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等都要在备课中呈现,要有板书。
(4)“书本注释 简案”,要求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课外资料的拓展等都要在书本上体现,同时,简案要求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5)“简案 课件”,要求教案和课件同步,在学校内网建立独立使用的课件文件夹,要求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多样化的备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扎实推进轻负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2.改进作业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问题: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展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选择布置、做前的指导和做后的诊断。但目前,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无针对性。教师精选、创编作业的能力弱,对现成的成套教辅资料极度依赖,而这些作业编制标准不一,思路不清,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漫无边际地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多,成效低。
(2)作业总量无控制。各学科布置作业不均衡,导致部分教师怕自己任教学科课外作业占用时间太少,影响成绩,加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作业无层次。教师习惯于对所有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导致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
(4)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促进学习的机制普遍思考不够,作业内容以知识性练习为多,以提高熟练性的练习为多,而促进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作业较少,导致学生投入大,回报少。
实践:
(1)作业布置讲究针对性。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辅资料中的作业要进行选择和创编;各教研组要利用备课组的力量收集和整理针对性强的作业集,形成本组的作业资源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2)对作业的总量有所控制。教务处会同班主任加强对作业总量的控制,对学科基础不均衡的学生,各科作业的重点和数量应有所差异。课堂作业原则上要在课内完成。课内练习时间1~6年级一般不应少于四分之一。1~2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课外作业,3~6年级的书面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成立以每班学生为代表的作业监控小组,每周监控班级的作业情况。
(3)学科试点制定作业管理细则。针对学生座谈、家长反映作业偏多的学科,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现已形成《学校作业管理细则》《语文学科作业实施细则》《英语学科作业实施细则》。
(4)建立作业管理资源系统。现已建立“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定期发行“优秀作业设计集”;学校、教研组经常开展有关“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校正、二度反馈”的研讨活动,收集有关的案例,放入生成性资源库,并最终形成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以学科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作业管理。
(5)建立作业管理激励系统。制定作业管理的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作业考核与教师的评比、绩效工资等相结合;定期评选在作业管理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学生、家长,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改进常态课教学调研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问题:
学校管理层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到教师的常态课?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自觉性较高、责任性较强的优秀群体,但我们总是为部分管理能力弱、教学水平低的教师烦恼,同样进城的教师,为什么到了不同的学校,他们获得的进步完全不同?这与我们的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许多学校管理层中,关注考试结果多,对教师的课堂指导不够,教师的课堂问题在哪?怎样改进?很少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