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泱泱大国,千百年来,书法薪火相传,绵长悠远。今天,您突然问我书法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书法需刚柔结合,人生亦然。做人需刚,有所坚守;做事需柔,海纳百川,方为完美。(开头体现了“回答别人的请教”这一具体情境,开门见山地点出书法与人生都需刚柔结合,有很强的情境意识和点题意识。)
中国的毛笔字世界闻名,以“柔中见刚”著称。书法之柔源于毛笔的材质,柔软的笔尖在纸上舞动,如一泓轻流,缓缓流淌,流入心田。而书法之刚,则需要写字之人的力道恰到好处。既不过于笨重,又可见刚劲之力。书法中有一词为“笔锋”,正对应“刚”。阴柔如轻流,刚劲如青峰,这可谓书法的至高境界。而古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可谓书法柔中见刚的最好印证。(点出毛笔书法“柔中见刚”这一重要特性,为下文写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蓄势。)
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书法与人生也是密切相关的。书法的阳刚与阴柔,也可以从人生百态中显现。(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刚与柔”在人生中的具体展现。)
阳刚即坚毅不屈,恰似巍然屹立的青峰。正如辛弃疾,一心为国,曾率领五十名士兵袭击几万人的金兵大营,将叛徒捉拿回建康;又如霍去病,率军穿越祁连山,大破匈奴。他们不惧敌军,保家卫国,豪情万丈,尽显刚劲之风采。(先写阳刚,用辛弃疾、霍去病的事迹举例,展现做人阳刚的魅力风采。)
阴柔即柔和。鸿门宴中的刘邦正是阴柔的代表。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在强大的项羽面前,刘邦如果选择阳刚,与项羽交战,只能自取灭亡。因此,刘邦选择了阴柔。第二天,他便到项羽军营谢罪。此时的阴柔,如一泓轻流,助力刘邦军事集团以柔克刚,有了喘息之机,得以扭转劣势,从而在楚汉相争中笑到了最后。(再写阴柔,用刘邦的例子,结合“鸿门宴”这一具体情境,精准阐述了“阴柔”,论证准确有力。)
然而,过刚易折,过柔则靡。众所周知,中国文化讲究中和,正如中国的太极,乃阴阳之和。书法,也讲究刚柔的中和,刚柔调和才能写出最好的字;而人生更是如此,刚柔相济才是至高境界。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韓愈。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可谓刚与柔完美结合的代表。正如他的《原毁》中所言之圣人,待己“重以周”,是刚;待人“轻以约”,是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心为国,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写下流传千古的《论佛骨表》。他的刚,正如一座青峰,傲然屹立。而当他被贬谪潮州时,对百姓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出他内心柔软的一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柔,如汩汩轻流,流淌在潮州百姓的心田中。(以“然而”一词,宕开一笔,回环曲折,接着以韩愈的例子,充分论证了刚柔相济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见两岸青峰,一泉轻流,相互映衬,悠远绵长。这是书法,亦是人生!(运用比喻,再次将青峰与轻流联系在一起,相互映衬,亦如刚与柔的相辅相成,照应开头,点明题眼,升华主旨。)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8分。
本文开头以回答别人关于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这一情境为引子,顺势亮明自己的观点:书法需刚柔结合,人生亦然。做人需刚,有所坚守;做事需柔,海纳百川,方为完美。然后由书法的柔中有刚,延伸到人生百态:有刚,亦有柔,但刚柔相济才是人生至理。最后又以青峰与轻流点出书法与人生刚柔相济的特质,首尾呼应。
全文结构缜密,注重衔接过渡,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基础等级赋值38分。更为难得的是,巧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不失为一篇文质俱佳的考场作文,发展等级赋值20分。(向二勇)
中国的毛笔字世界闻名,以“柔中见刚”著称。书法之柔源于毛笔的材质,柔软的笔尖在纸上舞动,如一泓轻流,缓缓流淌,流入心田。而书法之刚,则需要写字之人的力道恰到好处。既不过于笨重,又可见刚劲之力。书法中有一词为“笔锋”,正对应“刚”。阴柔如轻流,刚劲如青峰,这可谓书法的至高境界。而古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可谓书法柔中见刚的最好印证。(点出毛笔书法“柔中见刚”这一重要特性,为下文写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蓄势。)
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书法与人生也是密切相关的。书法的阳刚与阴柔,也可以从人生百态中显现。(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刚与柔”在人生中的具体展现。)
阳刚即坚毅不屈,恰似巍然屹立的青峰。正如辛弃疾,一心为国,曾率领五十名士兵袭击几万人的金兵大营,将叛徒捉拿回建康;又如霍去病,率军穿越祁连山,大破匈奴。他们不惧敌军,保家卫国,豪情万丈,尽显刚劲之风采。(先写阳刚,用辛弃疾、霍去病的事迹举例,展现做人阳刚的魅力风采。)
阴柔即柔和。鸿门宴中的刘邦正是阴柔的代表。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在强大的项羽面前,刘邦如果选择阳刚,与项羽交战,只能自取灭亡。因此,刘邦选择了阴柔。第二天,他便到项羽军营谢罪。此时的阴柔,如一泓轻流,助力刘邦军事集团以柔克刚,有了喘息之机,得以扭转劣势,从而在楚汉相争中笑到了最后。(再写阴柔,用刘邦的例子,结合“鸿门宴”这一具体情境,精准阐述了“阴柔”,论证准确有力。)
然而,过刚易折,过柔则靡。众所周知,中国文化讲究中和,正如中国的太极,乃阴阳之和。书法,也讲究刚柔的中和,刚柔调和才能写出最好的字;而人生更是如此,刚柔相济才是至高境界。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韓愈。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可谓刚与柔完美结合的代表。正如他的《原毁》中所言之圣人,待己“重以周”,是刚;待人“轻以约”,是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心为国,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写下流传千古的《论佛骨表》。他的刚,正如一座青峰,傲然屹立。而当他被贬谪潮州时,对百姓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出他内心柔软的一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柔,如汩汩轻流,流淌在潮州百姓的心田中。(以“然而”一词,宕开一笔,回环曲折,接着以韩愈的例子,充分论证了刚柔相济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见两岸青峰,一泉轻流,相互映衬,悠远绵长。这是书法,亦是人生!(运用比喻,再次将青峰与轻流联系在一起,相互映衬,亦如刚与柔的相辅相成,照应开头,点明题眼,升华主旨。)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8分。
本文开头以回答别人关于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这一情境为引子,顺势亮明自己的观点:书法需刚柔结合,人生亦然。做人需刚,有所坚守;做事需柔,海纳百川,方为完美。然后由书法的柔中有刚,延伸到人生百态:有刚,亦有柔,但刚柔相济才是人生至理。最后又以青峰与轻流点出书法与人生刚柔相济的特质,首尾呼应。
全文结构缜密,注重衔接过渡,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基础等级赋值38分。更为难得的是,巧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不失为一篇文质俱佳的考场作文,发展等级赋值20分。(向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