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学校原有的集邮文化为背景,开发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依托少年邮局构筑实践基地,围绕“集邮”主题,辐射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统领程度高,包容性强,对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集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
一、背景与历程
随着地域经济重心的转移、老城区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学校的崛起,上级部门将原有老城区三个较具规模的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实行强强联合集团化办学。那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谋求新的发展呢?我们的思路是:要在保持学校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以特色建设谋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发展。具体说,就是在立足本校“文化立身,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具有特色的方法,开发和实施代表学校品牌的、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与特色。
集邮促使人们学习,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普及;集邮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普及集邮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早在1983年3月,学校就成立了集邮兴趣小组,并且一直坚持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集邮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全省、全市各项集邮竞赛中有214人次获奖。学校邮协自1996年至今连续15年被评为县市级集邮工作先进集体,两度被评为地市级集邮工作先进集体,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我们开展集邮特色活动搭建了平台。因此,我校在构建特色办学体系实践中,把“集邮文化”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突破口,充分挖掘邮票“方寸之间天地宽”的内涵,以少年邮局作为引领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载体,向更广泛、更深入方面发展,提升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品位,培养了学生人文素养。
二、开发与探索
(一)在研究中构建,从内涵发展找到突破口
1997年,学校加入国家级课题《城镇初中活动教育》研究组,力求通过课题组的活动,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学校陆续推出“体育、读书、艺术、科技”四节活动。学校集邮协会根据教师、学生和家长中有不少集邮爱好者的校情,主动提出把集邮活动纳入艺术节活动计划,定期开展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展览、集邮征文比赛和邮票图稿设计比赛。此后,又相继将集邮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扩大并融入到其他三个活动节,营造了浓郁的集邮氛围,积极引导同学们欣赏、领悟邮票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集邮文化增知怡情的教育功能,促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2003年,学校被授予本市创建“一校一品” 工程活动先进单位。
(二)在实践中积累,集邮活动课程化初现端倪
随着集邮活动在校园的普及,我们感觉到学生对集邮知识的缺乏,于是开展了一些集郵知识的讲座和培训。2003年6月,学校被本市教育局定为“校本培训试点学校”。于是,学校便以集邮文化为载体,开发《集邮课程》。在市集邮协会多名资深集邮专家的全力指导下,《集邮课程》试用教材脱稿付印。它以全新的视角、丰富的内容、通俗的文字、较系统地向同学们传授集邮知识,介绍什么是集邮、集邮的价值作用、如何设计与欣赏邮票、如何组编邮集、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集邮水平。至此,集邮教学走进课堂,学校制定了课时计划,在七年级开始实施,每周每班开设一节集邮文化课,并聘任林永川老师为集邮辅导老师,使集邮课得以正常开展。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效果很好,有效地推进我们去深入地研究青少年集邮这一文化现象。此举也引起了《中国集邮报》以及省地市县等《集邮报》《邮政报》的极大关注,并先后进行了报道。
经过两年的集邮教学,不断地研究、修改教材,定稿后的集邮校本课程《邮识》由中国邮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有八章29节,涵盖了集邮知识、邮品欣赏、青少年集邮活动三个系列的内容,既讲授了邮票和集邮的基本知识,又介绍了邮票中的丰富内容,而且使学生动脑、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审美观念和精神情操得到提升,这是两年来学校开设集邮课程的集中反映。为此,学校相继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和“地级市德育特色学校”。
(三)在活动中深化,集邮之路越走越宽
为了开发体验型、实践型的集邮文化基地,学校开始着手成立少年邮局。在地市和县市两级集邮协会的支持下,2009年5月1日,本市首家少年邮局落户我校,沿街店面正式对外营业。这是一家由地级市邮政局正式批准、县级市邮政局命名并列入邮局建制、严格按照邮政业务规章进行管理和营业运作的邮局,配有邮政日戳,并开展收寄信件、销售杂志、邮票与其他邮品、加盖纪念戳等多项业务,完全由在校学生自主管理。邮局局长、工作人员经过瑞安市邮政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在节假日全天及周一至周五的12时30分至13时30分对外开放经营,为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打造稳定的阵地。
学校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贯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课堂和实践阵地,呈现识邮、集邮、品邮、画邮、用邮的系列活动,形成了“以邮学识、以邮启智、以邮提能、以邮审美、以邮育人”的一条情趣高雅的素质教育特色之路。
三、实施与内容
随着集邮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少年邮局的开办和经营以及邮品设计与制作活动的日趋成熟,学校形成了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板块:
(一)研究性学习——集邮课程
1.活动目标:集邮文化进课堂,形成融集邮教材、集邮课堂、集邮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集邮特色文化。
2.活动内容:集邮知识学习、集邮小课题研究、集邮知识的学科渗透、集邮专题知识和邮票欣赏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征文活动、集邮专题班会。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板块——少年邮局日常管理
1.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参与邮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经受锻炼,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素质能力。
2.活动内容:竞聘少年邮局局长和邮局工作人员及相关培训,参与邮局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前台、盖戳、收信等基本业务)的实践、体验,围绕邮局工作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邮品制作
1.活动目标:以邮品制作为载体,通过动脑动手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发挥集邮特有的文化价值、教育功能、艺术水平、娱乐功能和储值功能。
2.活动内容:邮集的设计与制作;明信片、纪念封(贺卡)的设计;纪念邮戳设计的设计等活动;大型邮集的组集和制作;邮票图稿设计活动;集邮展览。
(三)信息技术教育——电子邮票的搜集和电子邮品制作
1.活动目标:利用丰富的网络电子邮票编制虚拟邮集,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目的。
2.活动内容:电子(虚拟)邮票和邮品的收集;电子(虚拟)邮集的设计与制作。
四、反思与提升
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在我校学生集邮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足不出校可以办理邮寄信件、出售邮票等邮政业务,不仅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也为学生学习邮政和集邮知识开辟了课堂,有助于要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让学生在“集邮”这个大课堂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体验。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在集邮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载体和内容上进行创新,让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三个整合:
(一)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
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集邮为载体,为学生的教学、学习和良好品行服务。例如,通过邮品的特点,抓住邮票反映的知识点和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让学生的学习与少年邮局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作文课上,以邮票为写作题材开展各类文学创作。在地方课程课上介绍地方名人、国旗设计者时,欣赏国旗国徽邮票。在美术、劳技课上,学生可以尽情施展才能进行邮票图稿设计和邮戳创作。在电脑课上,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进行电子邮集的制作。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综合能力得到了真实的培养。
(二)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新课改有機整合
集邮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集邮也为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学习制作邮集,学生经过查找资料、收集邮品、设计主题、编辑排版、套袋粘贴等一系列动脑、动手的活动,制作了一幅幅专题邮集。以往我们一向认为,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起来难度大,我校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这种“玩邮票”的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学生会玩、会学,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增才干,玩得痛快,学得愉悦。
同样的,少年邮局的日常经营就设在学校的沿街店面,学生轮流担任邮局局长和工作人员。在服务与交流中,学生锻炼了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感受到邮政工作的意义和辛劳,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日常营业外,邮局工作人员还外出多次参加了各级各类的邮展、市集邮协会活动、兄弟学校集邮活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服务,将集邮文化广为传播。全国各地邮友纷纷寄来信件,交流集邮心得,索要纪念戳,给了少年邮局极大的鼓励,学生们热忱回信,结交了新朋友。小小邮局发挥了大作用,学生有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载体,让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得以实现。
(三)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
为不断提高集邮活动的水平,我们聘请集邮专家来校指导,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学习,举办校内集邮交流活动。我们将集邮活动纳入学校体艺科卫计划,融入学校的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四大传统节,以及学校的英语节、数学节等学科节,与节假日、纪念日相结合,向专题集邮活动迈进,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例如,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学公民道德,创和谐校园”和“文明之光”邮展,举办“生肖传统文化”和“古代青少年道德故事”图稿设计,以及“浙南诗人走进校园”和读书节纪念邮戳设计;开展“赏邮票,迎奥运”集邮知识竞赛和“奥运风采”手绘纪念封评比,以及“庆祝祖国60华诞”“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活动更是不胜枚举……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这种生动的活动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逐步形成了高雅的业余爱好。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廖先亮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沈雪林编.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指南[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关键词:集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
一、背景与历程
随着地域经济重心的转移、老城区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学校的崛起,上级部门将原有老城区三个较具规模的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实行强强联合集团化办学。那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谋求新的发展呢?我们的思路是:要在保持学校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以特色建设谋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发展。具体说,就是在立足本校“文化立身,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具有特色的方法,开发和实施代表学校品牌的、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与特色。
集邮促使人们学习,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普及;集邮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普及集邮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早在1983年3月,学校就成立了集邮兴趣小组,并且一直坚持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集邮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全省、全市各项集邮竞赛中有214人次获奖。学校邮协自1996年至今连续15年被评为县市级集邮工作先进集体,两度被评为地市级集邮工作先进集体,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我们开展集邮特色活动搭建了平台。因此,我校在构建特色办学体系实践中,把“集邮文化”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突破口,充分挖掘邮票“方寸之间天地宽”的内涵,以少年邮局作为引领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载体,向更广泛、更深入方面发展,提升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品位,培养了学生人文素养。
二、开发与探索
(一)在研究中构建,从内涵发展找到突破口
1997年,学校加入国家级课题《城镇初中活动教育》研究组,力求通过课题组的活动,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学校陆续推出“体育、读书、艺术、科技”四节活动。学校集邮协会根据教师、学生和家长中有不少集邮爱好者的校情,主动提出把集邮活动纳入艺术节活动计划,定期开展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展览、集邮征文比赛和邮票图稿设计比赛。此后,又相继将集邮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扩大并融入到其他三个活动节,营造了浓郁的集邮氛围,积极引导同学们欣赏、领悟邮票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集邮文化增知怡情的教育功能,促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2003年,学校被授予本市创建“一校一品” 工程活动先进单位。
(二)在实践中积累,集邮活动课程化初现端倪
随着集邮活动在校园的普及,我们感觉到学生对集邮知识的缺乏,于是开展了一些集郵知识的讲座和培训。2003年6月,学校被本市教育局定为“校本培训试点学校”。于是,学校便以集邮文化为载体,开发《集邮课程》。在市集邮协会多名资深集邮专家的全力指导下,《集邮课程》试用教材脱稿付印。它以全新的视角、丰富的内容、通俗的文字、较系统地向同学们传授集邮知识,介绍什么是集邮、集邮的价值作用、如何设计与欣赏邮票、如何组编邮集、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集邮水平。至此,集邮教学走进课堂,学校制定了课时计划,在七年级开始实施,每周每班开设一节集邮文化课,并聘任林永川老师为集邮辅导老师,使集邮课得以正常开展。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效果很好,有效地推进我们去深入地研究青少年集邮这一文化现象。此举也引起了《中国集邮报》以及省地市县等《集邮报》《邮政报》的极大关注,并先后进行了报道。
经过两年的集邮教学,不断地研究、修改教材,定稿后的集邮校本课程《邮识》由中国邮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有八章29节,涵盖了集邮知识、邮品欣赏、青少年集邮活动三个系列的内容,既讲授了邮票和集邮的基本知识,又介绍了邮票中的丰富内容,而且使学生动脑、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审美观念和精神情操得到提升,这是两年来学校开设集邮课程的集中反映。为此,学校相继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和“地级市德育特色学校”。
(三)在活动中深化,集邮之路越走越宽
为了开发体验型、实践型的集邮文化基地,学校开始着手成立少年邮局。在地市和县市两级集邮协会的支持下,2009年5月1日,本市首家少年邮局落户我校,沿街店面正式对外营业。这是一家由地级市邮政局正式批准、县级市邮政局命名并列入邮局建制、严格按照邮政业务规章进行管理和营业运作的邮局,配有邮政日戳,并开展收寄信件、销售杂志、邮票与其他邮品、加盖纪念戳等多项业务,完全由在校学生自主管理。邮局局长、工作人员经过瑞安市邮政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在节假日全天及周一至周五的12时30分至13时30分对外开放经营,为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打造稳定的阵地。
学校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贯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课堂和实践阵地,呈现识邮、集邮、品邮、画邮、用邮的系列活动,形成了“以邮学识、以邮启智、以邮提能、以邮审美、以邮育人”的一条情趣高雅的素质教育特色之路。
三、实施与内容
随着集邮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少年邮局的开办和经营以及邮品设计与制作活动的日趋成熟,学校形成了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板块:
(一)研究性学习——集邮课程
1.活动目标:集邮文化进课堂,形成融集邮教材、集邮课堂、集邮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集邮特色文化。
2.活动内容:集邮知识学习、集邮小课题研究、集邮知识的学科渗透、集邮专题知识和邮票欣赏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征文活动、集邮专题班会。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板块——少年邮局日常管理
1.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参与邮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经受锻炼,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素质能力。
2.活动内容:竞聘少年邮局局长和邮局工作人员及相关培训,参与邮局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前台、盖戳、收信等基本业务)的实践、体验,围绕邮局工作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邮品制作
1.活动目标:以邮品制作为载体,通过动脑动手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发挥集邮特有的文化价值、教育功能、艺术水平、娱乐功能和储值功能。
2.活动内容:邮集的设计与制作;明信片、纪念封(贺卡)的设计;纪念邮戳设计的设计等活动;大型邮集的组集和制作;邮票图稿设计活动;集邮展览。
(三)信息技术教育——电子邮票的搜集和电子邮品制作
1.活动目标:利用丰富的网络电子邮票编制虚拟邮集,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目的。
2.活动内容:电子(虚拟)邮票和邮品的收集;电子(虚拟)邮集的设计与制作。
四、反思与提升
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在我校学生集邮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足不出校可以办理邮寄信件、出售邮票等邮政业务,不仅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也为学生学习邮政和集邮知识开辟了课堂,有助于要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让学生在“集邮”这个大课堂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体验。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在集邮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载体和内容上进行创新,让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三个整合:
(一)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
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集邮为载体,为学生的教学、学习和良好品行服务。例如,通过邮品的特点,抓住邮票反映的知识点和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让学生的学习与少年邮局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作文课上,以邮票为写作题材开展各类文学创作。在地方课程课上介绍地方名人、国旗设计者时,欣赏国旗国徽邮票。在美术、劳技课上,学生可以尽情施展才能进行邮票图稿设计和邮戳创作。在电脑课上,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进行电子邮集的制作。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综合能力得到了真实的培养。
(二)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新课改有機整合
集邮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集邮也为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学习制作邮集,学生经过查找资料、收集邮品、设计主题、编辑排版、套袋粘贴等一系列动脑、动手的活动,制作了一幅幅专题邮集。以往我们一向认为,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起来难度大,我校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这种“玩邮票”的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学生会玩、会学,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增才干,玩得痛快,学得愉悦。
同样的,少年邮局的日常经营就设在学校的沿街店面,学生轮流担任邮局局长和工作人员。在服务与交流中,学生锻炼了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感受到邮政工作的意义和辛劳,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日常营业外,邮局工作人员还外出多次参加了各级各类的邮展、市集邮协会活动、兄弟学校集邮活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服务,将集邮文化广为传播。全国各地邮友纷纷寄来信件,交流集邮心得,索要纪念戳,给了少年邮局极大的鼓励,学生们热忱回信,结交了新朋友。小小邮局发挥了大作用,学生有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载体,让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得以实现。
(三)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
为不断提高集邮活动的水平,我们聘请集邮专家来校指导,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学习,举办校内集邮交流活动。我们将集邮活动纳入学校体艺科卫计划,融入学校的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四大传统节,以及学校的英语节、数学节等学科节,与节假日、纪念日相结合,向专题集邮活动迈进,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例如,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学公民道德,创和谐校园”和“文明之光”邮展,举办“生肖传统文化”和“古代青少年道德故事”图稿设计,以及“浙南诗人走进校园”和读书节纪念邮戳设计;开展“赏邮票,迎奥运”集邮知识竞赛和“奥运风采”手绘纪念封评比,以及“庆祝祖国60华诞”“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活动更是不胜枚举……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这种生动的活动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逐步形成了高雅的业余爱好。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廖先亮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沈雪林编.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指南[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