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的实践研究,有效打造活力科学课堂。即通过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实施 合作学习 打造 活力科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常常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就“翁”声一片,热闹非凡,看似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其实并不合作。汇报讨论结果时,要么,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当观众;要么,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常此下去,这个“合作的小组”就形同虚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反之,要是能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堂活力不断呈现。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记录本上画出你的连接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的小灯泡都被点亮了。但是我发現其中有一组一直没亮起,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一试果然亮起来了。他们很开心。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用橡皮泥做的船装载的小铁圈最多为胜利。在合作之前,我激励学生,今天老师给各组一个机会,来比一比那组同学造的船厉害。能装载大量的货物并能分析出装载量大小与船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比赛结束后,老师给装货多并能说出装载多少原因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颁发“最佳造船奖”。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执教《摆的研究》一课时,我出示两个不同的摆,并让它们同时摆动半分钟。请两个同学分别数摆摆动的次数。学生发现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说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有说与摆角的大小有关、摆绳的长短有关等。学生的分歧很大,此时我鼓励共同探讨,确定本组探究问题的指向。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运用排除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认识。
由此可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正确运用,合理调控下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促使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实施 合作学习 打造 活力科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常常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就“翁”声一片,热闹非凡,看似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其实并不合作。汇报讨论结果时,要么,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当观众;要么,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常此下去,这个“合作的小组”就形同虚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反之,要是能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堂活力不断呈现。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记录本上画出你的连接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的小灯泡都被点亮了。但是我发現其中有一组一直没亮起,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一试果然亮起来了。他们很开心。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用橡皮泥做的船装载的小铁圈最多为胜利。在合作之前,我激励学生,今天老师给各组一个机会,来比一比那组同学造的船厉害。能装载大量的货物并能分析出装载量大小与船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比赛结束后,老师给装货多并能说出装载多少原因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颁发“最佳造船奖”。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执教《摆的研究》一课时,我出示两个不同的摆,并让它们同时摆动半分钟。请两个同学分别数摆摆动的次数。学生发现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说与摆锤的轻重有关、有说与摆角的大小有关、摆绳的长短有关等。学生的分歧很大,此时我鼓励共同探讨,确定本组探究问题的指向。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运用排除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认识。
由此可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正确运用,合理调控下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促使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