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现在的我,带一群划片招生的学生,学生参差不齐,行为习惯也是一言难尽,可不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吗?我怒火冲天,噼里啪啦数落他们的罪状,他们战战兢兢,可下次,错误依然继续;我慷慨激昂,道理讲得热血沸腾,可他们却一脸懵懂地看着我,天啦,这些宝宝居然听不懂。我该怎么办?
1 意外事件
一天早上,一位经常迟到的学生九点钟了都没到校。我给家长打电话了解情况,家长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在她的哭诉中,我慢慢了解到,孩子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受到家人物质上的极端宠爱,但是父母工作又忙,没法天天陪伴,于是小学三年级,基本上就是天天一个人在家,直到晚上10点妈妈下班。慢慢长大了,她会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和爸爸说话基本是吼,一点不顺心就绝食,把自己锁在房间。在六年级的时候,她曾经从学校逃跑,她妈妈找不到小孩,报了警,结果在小区的楼道中找到了她,她一个人蜷缩在楼道中,茫然而无助。现在她又不上学了,她会不会再做出离家出走的事情呢?
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孩子,我有一次夸她上课的坐姿标准,她脸红了半节课,每次上课都坐的端端正正,若不是因为迟到,因为旷课,或许我永远也不知道这么安静单纯的孩子还会有这样无法沟通的一面。她妈妈说完了,我也沉默了。这位母亲的哭泣,让我意识到我一直遵循的教育是多么的无力,因为它无法安慰一位伤心绝望的母亲,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了解我的孩子们吗?在他们看似顺从听话的外表下,究竟有一颗怎样渴望呐喊的心呢?也许,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按要求尽善尽美,试着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适当地调整规则,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2 事件处理
我劝这位妈妈,先请一段时间假,陪孩子去她想去的老家,和熟悉亲近的表姐妹们相处一段时间,不要提学习,不要谈成绩,至于后来读不读书,怎么读,完全听从孩子的意见。
终于,到了下学期。孩子来上学了,我看着她柔弱的身影,依然笑语吟吟,对她之前的行为只字未提,在其他同学面前也一言不语。因为,我觉得,这只蜗牛已经从心理上战胜了自己,慢吞吞地爬过来了,我为什么还要责备呢?不纠结过去、着眼未来,这样是不是会让孩子们过得更坦然些呢?
3 她的改变
不久前,一天早上7点50,我又接到她妈妈的电话,说她今天迟到了,不敢来上学,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她来了,就不迟。然后她8点10分来到了学校,看到我时,她红着脸低下了头,我却轻轻笑了。迟到这件小事,其实我早已不在意了。比起一位母亲无助又绝望的眼泪,一位不善表达的孩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谁还会觉得迟到很重要呢?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但是不问原因不作了解,一味地将规则奉若神明,那教育能发挥它的作用吗?
4 让教育慢下来
“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我的腿很短,以便我能跟上您。”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的第一句。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让成长慢一点儿,再慢一点。
渐渐地,我都不再要求面面俱到,我会先静静地就事论事与犯错的孩子先讨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学生的想法,再提出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惩罚方法,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我允许犯错,可是我也希望在犯错之后能意识到错误,并为错误付出相应的代价。学生寝室讲话,我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背诵一首文言文,完成的就不用接受惩罚,还能将扣掉的分补回来。每周的一周小结,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本子上被记录的同学都会扣分,我再规定可以通过背诗將扣的分补回来,有学生实在记不住长的文言文,那就多背几首短的诗词,一样可以抵分。一时之间,背书成为热潮。而通过背诗,我也更加的了解孩子们,他们知道那么多诗词,能在短短一两天就背诵一篇文言文。越了解他们,就越喜爱他们,也更愿意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不再大声批评他们,我跟他们说,老师是重感情的人,你们也是,所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好好解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起点走到终点,但当我们踏上征途的那一刻,心里想的并不是结束这段征程。同样,学生来到学校,并不是想着毕业,而是想在在这段后来永远无法复制的生活中得到铭记一生的体验。在仅此一次的生命之中,规则能有多重要呢,所以,无论何事,只要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些细枝末节,不注重也罢。迟到了,背一首文言文来抵,否则扣分;寝室卫生没有做好,不要紧,我们找找问题在哪里,背诗来抵;午休讲话,好,把讲话的内容写在纸上,自己再读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非要挑午休的时候讲不可......琐事很多,但是我却很平静,这些错误,无非就是平静的湖面中偶尔荡起的圈圈涟漪,它灵动地提醒我教育是反复的。孩子终究只是孩子,他明白规则的存在,也尊重规则,但是,他真的无法做到时时刻刻遵守规则,尽管我希望他能做到,但我理解他的不能,我也更加明白,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可能让每一位孩子遵守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而靠发脾气来教育,更是错上加错。气急败坏,不应该是教育本来的面貌,所以,不妨慢下来,平静地面对他们所有的好与不好。慢下来,静静等待,就会花开。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在《慢教育》中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蜗牛本来就很慢,它慢慢地走在自己的生命轨道中,而我,既然注定要牵着蜗牛散步,那就放慢脚步,慢慢走。当有一天,走到终点,再回首,那些可爱的经历,会化作嘴边的一抹微笑,会成为眼角晶莹的光芒。
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七中学)
现在的我,带一群划片招生的学生,学生参差不齐,行为习惯也是一言难尽,可不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吗?我怒火冲天,噼里啪啦数落他们的罪状,他们战战兢兢,可下次,错误依然继续;我慷慨激昂,道理讲得热血沸腾,可他们却一脸懵懂地看着我,天啦,这些宝宝居然听不懂。我该怎么办?
1 意外事件
一天早上,一位经常迟到的学生九点钟了都没到校。我给家长打电话了解情况,家长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在她的哭诉中,我慢慢了解到,孩子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受到家人物质上的极端宠爱,但是父母工作又忙,没法天天陪伴,于是小学三年级,基本上就是天天一个人在家,直到晚上10点妈妈下班。慢慢长大了,她会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和爸爸说话基本是吼,一点不顺心就绝食,把自己锁在房间。在六年级的时候,她曾经从学校逃跑,她妈妈找不到小孩,报了警,结果在小区的楼道中找到了她,她一个人蜷缩在楼道中,茫然而无助。现在她又不上学了,她会不会再做出离家出走的事情呢?
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孩子,我有一次夸她上课的坐姿标准,她脸红了半节课,每次上课都坐的端端正正,若不是因为迟到,因为旷课,或许我永远也不知道这么安静单纯的孩子还会有这样无法沟通的一面。她妈妈说完了,我也沉默了。这位母亲的哭泣,让我意识到我一直遵循的教育是多么的无力,因为它无法安慰一位伤心绝望的母亲,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了解我的孩子们吗?在他们看似顺从听话的外表下,究竟有一颗怎样渴望呐喊的心呢?也许,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按要求尽善尽美,试着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适当地调整规则,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2 事件处理
我劝这位妈妈,先请一段时间假,陪孩子去她想去的老家,和熟悉亲近的表姐妹们相处一段时间,不要提学习,不要谈成绩,至于后来读不读书,怎么读,完全听从孩子的意见。
终于,到了下学期。孩子来上学了,我看着她柔弱的身影,依然笑语吟吟,对她之前的行为只字未提,在其他同学面前也一言不语。因为,我觉得,这只蜗牛已经从心理上战胜了自己,慢吞吞地爬过来了,我为什么还要责备呢?不纠结过去、着眼未来,这样是不是会让孩子们过得更坦然些呢?
3 她的改变
不久前,一天早上7点50,我又接到她妈妈的电话,说她今天迟到了,不敢来上学,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她来了,就不迟。然后她8点10分来到了学校,看到我时,她红着脸低下了头,我却轻轻笑了。迟到这件小事,其实我早已不在意了。比起一位母亲无助又绝望的眼泪,一位不善表达的孩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谁还会觉得迟到很重要呢?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但是不问原因不作了解,一味地将规则奉若神明,那教育能发挥它的作用吗?
4 让教育慢下来
“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我的腿很短,以便我能跟上您。”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的第一句。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让成长慢一点儿,再慢一点。
渐渐地,我都不再要求面面俱到,我会先静静地就事论事与犯错的孩子先讨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学生的想法,再提出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惩罚方法,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我允许犯错,可是我也希望在犯错之后能意识到错误,并为错误付出相应的代价。学生寝室讲话,我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背诵一首文言文,完成的就不用接受惩罚,还能将扣掉的分补回来。每周的一周小结,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本子上被记录的同学都会扣分,我再规定可以通过背诗將扣的分补回来,有学生实在记不住长的文言文,那就多背几首短的诗词,一样可以抵分。一时之间,背书成为热潮。而通过背诗,我也更加的了解孩子们,他们知道那么多诗词,能在短短一两天就背诵一篇文言文。越了解他们,就越喜爱他们,也更愿意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不再大声批评他们,我跟他们说,老师是重感情的人,你们也是,所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好好解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起点走到终点,但当我们踏上征途的那一刻,心里想的并不是结束这段征程。同样,学生来到学校,并不是想着毕业,而是想在在这段后来永远无法复制的生活中得到铭记一生的体验。在仅此一次的生命之中,规则能有多重要呢,所以,无论何事,只要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些细枝末节,不注重也罢。迟到了,背一首文言文来抵,否则扣分;寝室卫生没有做好,不要紧,我们找找问题在哪里,背诗来抵;午休讲话,好,把讲话的内容写在纸上,自己再读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非要挑午休的时候讲不可......琐事很多,但是我却很平静,这些错误,无非就是平静的湖面中偶尔荡起的圈圈涟漪,它灵动地提醒我教育是反复的。孩子终究只是孩子,他明白规则的存在,也尊重规则,但是,他真的无法做到时时刻刻遵守规则,尽管我希望他能做到,但我理解他的不能,我也更加明白,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可能让每一位孩子遵守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而靠发脾气来教育,更是错上加错。气急败坏,不应该是教育本来的面貌,所以,不妨慢下来,平静地面对他们所有的好与不好。慢下来,静静等待,就会花开。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在《慢教育》中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蜗牛本来就很慢,它慢慢地走在自己的生命轨道中,而我,既然注定要牵着蜗牛散步,那就放慢脚步,慢慢走。当有一天,走到终点,再回首,那些可爱的经历,会化作嘴边的一抹微笑,会成为眼角晶莹的光芒。
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