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劳动力跨国流动六千万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或重新配置就意味着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和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中国正在参与对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进程中,一个趋势是,在世界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扩张速度,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另一个趋势是,发达国家在争取占据更有利的分工领域、从高科技产业中获取更多国际比较利益的同时,正在丧失对就业岗位的竞争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包括制造业,向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转移已成明显趋势。其中,也包括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到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工作。
国际劳务市场的新特点
目前,国际劳务市场有以下新特点:一是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现象更为严重。二是发达国家的脏、累、险工作由于无人问津,而呈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三是普通劳务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劳务价格趋低。
国际劳动力市场流向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为6000万~6500万人。那么,主要是哪些地区需要外来劳工,需要什么样的劳工呢?
1.流向发达国家。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国际上劳务流动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巨大,对劳务的需求本来就大,加上近年来,这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使得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日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输入足够数量的劳动力。另外,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使得一些产业为维护企业的竞争力,不得不考虑雇用外籍劳工。
日本:根据日本政府预测,为了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日本每年需要补充60万个劳动力。而新加坡由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目前已输入海外劳工12万人,预计今后还需输入8万名外国劳工。
德国:由于人口不断老化且生育率降低,人口负增长,德国每年至少要接纳5万名移民才能满足劳工方面的需要。
英国:英国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英国近年来公共服务行业饱受人才短缺之苦。伦敦2/3的公司不能找到足够的技术人才,其中人手最短缺的6大行业是医护、电子及通讯技术、教育、建筑、飞行工程和临床心理。而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目前每年仍能接纳移民20万至22.5万人。
除此之外,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作为潜在的劳务市场,对于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将成为劳务输入的热点地区。
特别是韩国,因为经济高速发展,韩国劳动力普遍短缺,首当其冲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人员不足现象十分普遍。据韩国产业研究院调查,目前韩国国内中小制造企业人力缺口为20.5万名。为此,韩国拟按国内就业总数的10%~15%引进外籍劳工,每年计划引进20~30万人。
中国劳务输出前景看好
中国作为劳动力资源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劳动力出境就业人数在不断增长,自主择业的白领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就业的主流。但是,与全世界每年近7000万人的跨国流动就业总量来说,还是微乎其微。截至2002年底,中国在外就业人员总数不超过50万人,不足世界总量的1%。
与亚洲其他主要劳动力输出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菲律宾2002年1至10月,劳动力出境就业人数达77万人;印度尼西亚为46万人;孟加拉为21万人。斯里兰卡全国人口只有1686万人,其2001年出境就业人数却达到18万人。
而我国出境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南亚的一些劳务输出国家。如果达到全世界平均比例的1%左右,将是一千多万人,可见潜力巨大。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抓紧培训适合跨国流动的劳动力。
2.流向朝阳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环保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电信、金融、保险、商业流通、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建筑、纺织、土木工程等产业,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另外,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农技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或重新配置就意味着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和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中国正在参与对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进程中,一个趋势是,在世界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扩张速度,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另一个趋势是,发达国家在争取占据更有利的分工领域、从高科技产业中获取更多国际比较利益的同时,正在丧失对就业岗位的竞争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包括制造业,向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转移已成明显趋势。其中,也包括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到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工作。
国际劳务市场的新特点
目前,国际劳务市场有以下新特点:一是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现象更为严重。二是发达国家的脏、累、险工作由于无人问津,而呈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三是普通劳务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劳务价格趋低。
国际劳动力市场流向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为6000万~6500万人。那么,主要是哪些地区需要外来劳工,需要什么样的劳工呢?
1.流向发达国家。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国际上劳务流动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巨大,对劳务的需求本来就大,加上近年来,这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使得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日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输入足够数量的劳动力。另外,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使得一些产业为维护企业的竞争力,不得不考虑雇用外籍劳工。
日本:根据日本政府预测,为了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日本每年需要补充60万个劳动力。而新加坡由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目前已输入海外劳工12万人,预计今后还需输入8万名外国劳工。
德国:由于人口不断老化且生育率降低,人口负增长,德国每年至少要接纳5万名移民才能满足劳工方面的需要。
英国:英国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英国近年来公共服务行业饱受人才短缺之苦。伦敦2/3的公司不能找到足够的技术人才,其中人手最短缺的6大行业是医护、电子及通讯技术、教育、建筑、飞行工程和临床心理。而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目前每年仍能接纳移民20万至22.5万人。
除此之外,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作为潜在的劳务市场,对于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将成为劳务输入的热点地区。
特别是韩国,因为经济高速发展,韩国劳动力普遍短缺,首当其冲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人员不足现象十分普遍。据韩国产业研究院调查,目前韩国国内中小制造企业人力缺口为20.5万名。为此,韩国拟按国内就业总数的10%~15%引进外籍劳工,每年计划引进20~30万人。
中国劳务输出前景看好
中国作为劳动力资源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劳动力出境就业人数在不断增长,自主择业的白领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就业的主流。但是,与全世界每年近7000万人的跨国流动就业总量来说,还是微乎其微。截至2002年底,中国在外就业人员总数不超过50万人,不足世界总量的1%。
与亚洲其他主要劳动力输出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菲律宾2002年1至10月,劳动力出境就业人数达77万人;印度尼西亚为46万人;孟加拉为21万人。斯里兰卡全国人口只有1686万人,其2001年出境就业人数却达到18万人。
而我国出境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南亚的一些劳务输出国家。如果达到全世界平均比例的1%左右,将是一千多万人,可见潜力巨大。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抓紧培训适合跨国流动的劳动力。
2.流向朝阳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环保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电信、金融、保险、商业流通、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建筑、纺织、土木工程等产业,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另外,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农技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