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宣县二塘镇中心校 广西 武宣 545900)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自然要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服务。
  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中采用简单的“给予”的方式,显然是不行的。相反,引导学生“获取”,才是正确的途径。
  例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
  教师:“什么叫做体积呢?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接着老师让学生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这种教学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根本没有理解的因素;从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丝毫作用;从情感教育方面来看,既不会有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不会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反之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还是这个内容,我们这样进行教学,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上课时,老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透明玻璃杯放在讲台上,然后往两个杯子里加同样多的水,并做好标记。把两块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石块先后分别投入两个杯子中。
  问:“仔细观察杯子里的水,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水面上升了。”
  老师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变多了呢?”学生否定。老师又问:“那是为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放的东西占地方了,所以把水给挤上来了。”
  此时,老师又把另一块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里。不等老师发问,学生就不约而同地说,这个杯子里的水出上升了,而且上升的高度比另一个的水面高。并有学生非常肯定地说,第二次老师放的石头更大。
  就这样,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据空间,而且所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体积的概念,并融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活动经验四基于一体,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传递,教学所传递的不是物质的养分,而是精神的养分。物质养分的传递,具有你给我就得的性质,而精神养分的传递就不一定是老师一讲,学生就懂。
  作为传递精神养分的教学,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也就是内化了的知识。显然,关键在于内化。简单的给予不利于内化,只有引导学生获取,才有助于内化的完成。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呢?
  首先,为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老师必须为教学创造最佳时机。这里所说的最佳时机是指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时刻,就是“我要学”的时候。“我要学”与“要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主动表明具有了自主获取的意识,对学习产生了需求。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先出了三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1)1272÷24=
  (2)102÷12=
  (3)11÷3=
  看起来题比一题简单。其实,第一题是可以整除的,第二题是可以除尽的,对于前两题学生都能计算,而第三题却不知该如何处理它的商。有的说老师肯定出错题目了,有的学生叫老师干脆改个数字就得了,有的问除到什么时候能算完呀,草稿纸都用到底端了。
  此时,我告诉学生:大家心中的疑问,只有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有关知识后,才能解开。这样,学生学习循环小数时就自然主动,学得积极,获取意识也特别强烈。
  其次,为了引导学生获取,老师必须为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创造最佳条件。
  例如,为什么除以一个数(0除外),可以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S=ah÷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为什么一定要先通分等。所有这些数学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如何使学生认识、了解和运用,都需要老师为他们创造最佳的条件,以便于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总之,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大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学习这一认识活动的规律,还是在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感知充分、表象清晰、概念深刻完整、素质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教育部通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学生体质的连年下降不是一两个单位,一两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共同责任, 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  1. 政策要重视,法规需结合 党和中央高度重视,于2007年出台《中共中央GWY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陈至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毕业后立刻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应以
期刊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近年来,很多技工学校对汽车维修专业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亦发现了目前一体化教学的不足之处,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 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
期刊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趣味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摘 要】目前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中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不良的英语阅读习惯,而这些不良的英语阅读习惯严重制约了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拟就中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及其成因作出了比较恰如其分的分析与探讨,同时,对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提出了比较科学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阅读;不良英语阅读习惯;阅读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求认识许多的常用汉字,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趣味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快乐轻松识字。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形象思维;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首先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高低。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超越知识技能,走向智慧鲜活。“享受语文,快乐语文”正是我们所寻找的、需要的教学理念。  1. 创设“快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创设乐学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生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
期刊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
期刊
(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卢氏 472200)  我们在解决三角解题中经常遇到确定和(差)角范围的问题,学生常因确定和(差)角范围的偏差导致解题失误。本文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  1. 合理选用公式来确定  例1 已知α,β均为锐角, sinα= 55,sinβ=1010,求α+β的值。  解析:由已知条件有  cosα= 255,cosβ=31010,且00  知2α+β在一、二象限
期刊
提问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没有疑问、不善思索,就谈不上求知,也就无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不能不对课堂提问做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提问应作为参与、协作、沟通的桥梁,作为知识这一“动态液体”不断转变、融合、整合的课堂提问应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因此,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提问”是关键。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做到“三要”。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