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本组28例,均为误诊而来我院复查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30~70岁。无泌尿系统任何症状16例,双侧或一侧腰部疼痛4例,颜面部浮肿2例,双下肢浮肿2例,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2例。外院误诊为肾盂肿瘤12例,肾实质内小肿瘤10例,肾囊肿6例(其中肾盂旁囊肿4例,肾实质囊肿2例)。
应用TOSHLBA-32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肾脏检查一般不需要检查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做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多角度检查,并拷贝纪录保存。其中仰卧位经侧腰部冠状切面为主要切面,在这个切面上侧腰部腹壁肌肉层薄,右肾以肝作为声窗,左肾以脾作为声窗,肝脾的声衰减系数低,声像图清晰。
结 果
经我院B超检查,外院误诊为肾盂内肿瘤的病例12例均为肾柱肥大;肾实质内小肿瘤的病例10例中,7例为肾柱肥大,3例为分叶肾;误诊为肾囊肿6例全为肾柱肥大。经观察,肾柱肥大的病例,发生于一侧肾脏16例,双肾12例;位于肾中部18例,上部6例,下部4例;呈圆形12例,椭圆形10例,类似倒三角形6例;与肾皮质回声一致22例,稍低6例;径线1~2cm 15例,2~3cm 7例,<1cm 4例,最大径>3cm 2例。
本组28例,20例经过CT或静脉肾盂造影或磁共振检查肾脏均未发现异常。均经1~2年随访,多次B超复查,肾脏图像无动态变化。
讨 论
肾柱肥大因先天性变异肾柱增大或有个别肾锥体被肾皮质替代充填[1]。据Hsu Chongyeh研究表明[2],此种变异产生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个亚肾连接部实质融合不全的发育缺陷,为肾实质连接的残留遗迹,并非肾柱的突出肥大。
肾柱肥大鉴别诊断:①与肾肿瘤的主要区别:肾盂内肿瘤形态多不规则,且周围被肾窦的强回声环绕,与肾皮质无关,且常伴肾盂分离积水;临床上肾盂肿瘤出现血尿较早,血尿以间歇性无痛血尿出现。肾实质内的小肿瘤有良好的球体感,边界清晰,肾轮廓局部可隆起,病灶部位的肾结构不清,内部回声与肾实质有明显不同,可偏高、偏低或不均匀。②与肾囊肿的区别:囊肿有明显包膜,放大增益后内仍为无同声,且有后壁增强效应;肾盂旁囊肿严格说是指来自肾窦内的淋巴性囊肿,但一般把位于肾盂旁向肾窦内扩展的肾囊肿也包括在内。③与分叶肾的区别:分叶肾亦属肾脏结构的正常变异,属形态异常。新生儿期,肾脏呈分叶状,随着肾组织的继续发育,体积增大,原有凹陷处变平滑,而某些成年人仍保留新生儿期肾脏形状,称为分叶肾[1]。分叶肾的主要超声表现为肾轮廓不光滑,局部隆起或多部位外凸呈波浪状,无球体感,常出现于左肾外侧中下部,内部仍为肾实质回声。分叶肾由于其形态异常,尤其是局部外突者,容易与肾肿瘤混淆,但就其内侧与肾实质无界限,回声与肾实质一致,无球体感则可与肾肿瘤鉴别。
分析本组误诊原因:①某些超声工作者缺乏肾柱肥大及分叶肾的概念,对其超声图像不认识或认识不足;②没有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图像分析不全面;③仪器增益调节过低或仪器相对落后,分辨力差,造成囊性、实性回声分辨不清。
总之,肾柱肥大及分叶肾,虽然属肾脏结构的正常变异,但因其声像图酷似肾肿瘤,尤其是患者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实际为其他原因所致),更应引起超声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做到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全面分析图像(熟悉肾脏结构正常变异图像),尽量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009.
2 Hsu-chong yeh,Kathleen p halton.Junctional Parenchyma:Revised definition of hypertrophic coltmn of Bertin.Radiology,1992:725.
本组28例,均为误诊而来我院复查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30~70岁。无泌尿系统任何症状16例,双侧或一侧腰部疼痛4例,颜面部浮肿2例,双下肢浮肿2例,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2例。外院误诊为肾盂肿瘤12例,肾实质内小肿瘤10例,肾囊肿6例(其中肾盂旁囊肿4例,肾实质囊肿2例)。
应用TOSHLBA-32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肾脏检查一般不需要检查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做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多角度检查,并拷贝纪录保存。其中仰卧位经侧腰部冠状切面为主要切面,在这个切面上侧腰部腹壁肌肉层薄,右肾以肝作为声窗,左肾以脾作为声窗,肝脾的声衰减系数低,声像图清晰。
结 果
经我院B超检查,外院误诊为肾盂内肿瘤的病例12例均为肾柱肥大;肾实质内小肿瘤的病例10例中,7例为肾柱肥大,3例为分叶肾;误诊为肾囊肿6例全为肾柱肥大。经观察,肾柱肥大的病例,发生于一侧肾脏16例,双肾12例;位于肾中部18例,上部6例,下部4例;呈圆形12例,椭圆形10例,类似倒三角形6例;与肾皮质回声一致22例,稍低6例;径线1~2cm 15例,2~3cm 7例,<1cm 4例,最大径>3cm 2例。
本组28例,20例经过CT或静脉肾盂造影或磁共振检查肾脏均未发现异常。均经1~2年随访,多次B超复查,肾脏图像无动态变化。
讨 论
肾柱肥大因先天性变异肾柱增大或有个别肾锥体被肾皮质替代充填[1]。据Hsu Chongyeh研究表明[2],此种变异产生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个亚肾连接部实质融合不全的发育缺陷,为肾实质连接的残留遗迹,并非肾柱的突出肥大。
肾柱肥大鉴别诊断:①与肾肿瘤的主要区别:肾盂内肿瘤形态多不规则,且周围被肾窦的强回声环绕,与肾皮质无关,且常伴肾盂分离积水;临床上肾盂肿瘤出现血尿较早,血尿以间歇性无痛血尿出现。肾实质内的小肿瘤有良好的球体感,边界清晰,肾轮廓局部可隆起,病灶部位的肾结构不清,内部回声与肾实质有明显不同,可偏高、偏低或不均匀。②与肾囊肿的区别:囊肿有明显包膜,放大增益后内仍为无同声,且有后壁增强效应;肾盂旁囊肿严格说是指来自肾窦内的淋巴性囊肿,但一般把位于肾盂旁向肾窦内扩展的肾囊肿也包括在内。③与分叶肾的区别:分叶肾亦属肾脏结构的正常变异,属形态异常。新生儿期,肾脏呈分叶状,随着肾组织的继续发育,体积增大,原有凹陷处变平滑,而某些成年人仍保留新生儿期肾脏形状,称为分叶肾[1]。分叶肾的主要超声表现为肾轮廓不光滑,局部隆起或多部位外凸呈波浪状,无球体感,常出现于左肾外侧中下部,内部仍为肾实质回声。分叶肾由于其形态异常,尤其是局部外突者,容易与肾肿瘤混淆,但就其内侧与肾实质无界限,回声与肾实质一致,无球体感则可与肾肿瘤鉴别。
分析本组误诊原因:①某些超声工作者缺乏肾柱肥大及分叶肾的概念,对其超声图像不认识或认识不足;②没有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图像分析不全面;③仪器增益调节过低或仪器相对落后,分辨力差,造成囊性、实性回声分辨不清。
总之,肾柱肥大及分叶肾,虽然属肾脏结构的正常变异,但因其声像图酷似肾肿瘤,尤其是患者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实际为其他原因所致),更应引起超声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做到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全面分析图像(熟悉肾脏结构正常变异图像),尽量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009.
2 Hsu-chong yeh,Kathleen p halton.Junctional Parenchyma:Revised definition of hypertrophic coltmn of Bertin.Radiology,199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