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方位地学习苏联办学经验,实行封闭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十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国际潮流下,这一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才逐步被打破,综合大学开始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教育学院,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短缺问题,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数量的需求。然而,时至今日,在教师数量基本得到满足、开始从数量满足走向质量提升的新的历史阶段,教师培养质量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新的时代话题。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究竟谁培养的教师质量高、后劲足,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派争论比较激烈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师范大学具有培养教师的先天“师范”优势,更适合培养未来优秀骨干教师。由于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了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并进行了教育实习,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因此,相比综合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先天优势,其最终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综合大学毕业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师范大学应进一步加大教师教育力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未来中学优秀骨干教师。
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综合大学具有学科优势,更适合培养未来优秀骨干教师。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学科基础扎实、知识牢固、创新意识强,虽然刚开始就业时表现不如师范大学毕业生,但是,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磨练后,就能很快脱颖而出,超过师范大学毕业生,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佼佼者。教育教学技能并不是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充分条件,教育教学技能完全可以在工作中慢慢习得,无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职前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科专业领域而非教师教育领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中学优秀骨干教师,应提倡更多的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培养。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客观地说都不免有些偏颇。两种观点的分歧点实际上在于对优秀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认识问题,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究竟是学科专业知识对其促进作用大还是教师教育知识对其促进作用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就会导致不同的判断。
从整体上来看,教师教育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优秀骨干教师同等重要,教师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如果不具备教师专业知识,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站稳讲台,然后才能向优秀骨干教师方向努力;而如果不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则知识储备不够,工作起来捉襟见肘,难以做到游刃有余,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骨干教师。但是,在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两者侧重点是不同的。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教师专业知识要比学科专业知识相对更有用一些。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手教师来说,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教育教学技能等教师教育知识,以便应对日常的教学工作,站稳讲台,后图发展。但是,随着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知识讲授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技能的需求慢慢会减弱,而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则逐步会增强,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了出来。因此,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学科专业知识要比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更容易促使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因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弥补,而学科专业知识的匮乏,却很难补起来。要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必须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否则,只能成为一名普通教师而很难成为一名优秀骨干教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有一大批名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进入中学当了教师,事实证明,这些名牌综合大学毕业的教师发展后劲足,学科知识精,虽然刚开始工作时表现不如师范毕业生,但是,经过几年历练、教师教育知识逐步得到补偿后,其学科优势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正是凭着精深的学科知识,这些教师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这就说明,教师教育知识只是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拥有较扎实的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只是为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奠定了可能性,究竟以后能不能成为优秀骨干教师,还要看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大学由于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牢靠,其毕业生后劲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因而其毕业生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可能性要大于师范大学,但这并不是说师范大学就不能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综合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容易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其原因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牢靠。只要师范大学走教师教育大学化之路,取长补短,在利用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学习综合大学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课时,保持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课时比例,将教师教育的重心逐步后移,在充分完成大学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教育知识的学习,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既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教师教育专业的高水平师范毕业生。这样的毕业生后劲更足,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更有可能在未来10到15年以后的竞争中胜过综合大学毕业生,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因此,我们的最后结论是:在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综合大学目前暂时胜过师范大学。但是,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以后,未来的师范大学有可能超过综合大学,更适合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成为最后的赢家。
本文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课题《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课题编号ZJ0900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刘福才)
一种观点认为,师范大学具有培养教师的先天“师范”优势,更适合培养未来优秀骨干教师。由于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了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并进行了教育实习,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因此,相比综合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先天优势,其最终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综合大学毕业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师范大学应进一步加大教师教育力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未来中学优秀骨干教师。
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综合大学具有学科优势,更适合培养未来优秀骨干教师。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学科基础扎实、知识牢固、创新意识强,虽然刚开始就业时表现不如师范大学毕业生,但是,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磨练后,就能很快脱颖而出,超过师范大学毕业生,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佼佼者。教育教学技能并不是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充分条件,教育教学技能完全可以在工作中慢慢习得,无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职前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科专业领域而非教师教育领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中学优秀骨干教师,应提倡更多的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培养。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客观地说都不免有些偏颇。两种观点的分歧点实际上在于对优秀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认识问题,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究竟是学科专业知识对其促进作用大还是教师教育知识对其促进作用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就会导致不同的判断。
从整体上来看,教师教育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优秀骨干教师同等重要,教师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如果不具备教师专业知识,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站稳讲台,然后才能向优秀骨干教师方向努力;而如果不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则知识储备不够,工作起来捉襟见肘,难以做到游刃有余,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骨干教师。但是,在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两者侧重点是不同的。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教师专业知识要比学科专业知识相对更有用一些。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手教师来说,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教育教学技能等教师教育知识,以便应对日常的教学工作,站稳讲台,后图发展。但是,随着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知识讲授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技能的需求慢慢会减弱,而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则逐步会增强,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了出来。因此,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学科专业知识要比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更容易促使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因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弥补,而学科专业知识的匮乏,却很难补起来。要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必须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否则,只能成为一名普通教师而很难成为一名优秀骨干教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有一大批名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进入中学当了教师,事实证明,这些名牌综合大学毕业的教师发展后劲足,学科知识精,虽然刚开始工作时表现不如师范毕业生,但是,经过几年历练、教师教育知识逐步得到补偿后,其学科优势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正是凭着精深的学科知识,这些教师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这就说明,教师教育知识只是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拥有较扎实的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只是为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奠定了可能性,究竟以后能不能成为优秀骨干教师,还要看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大学由于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牢靠,其毕业生后劲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因而其毕业生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可能性要大于师范大学,但这并不是说师范大学就不能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综合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容易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其原因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牢靠。只要师范大学走教师教育大学化之路,取长补短,在利用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学习综合大学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课时,保持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课时比例,将教师教育的重心逐步后移,在充分完成大学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教育知识的学习,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既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教师教育专业的高水平师范毕业生。这样的毕业生后劲更足,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更有可能在未来10到15年以后的竞争中胜过综合大学毕业生,成为优秀骨干教师。因此,我们的最后结论是:在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综合大学目前暂时胜过师范大学。但是,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以后,未来的师范大学有可能超过综合大学,更适合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成为最后的赢家。
本文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课题《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课题编号ZJ0900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刘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