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渗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知识,具有学科间的融合性和延展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内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是新课标理念下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物理教学主渠道是课堂,如何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力实现高效物理课堂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学生源动力,让学生喜欢学习
学生有了好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然会有相应满意的考试成绩。因此尝试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做起,一步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物理的氛围里。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尽量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且富有情趣。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寓教于乐,改变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情况。如以前讲授压强浮力时,往往离开基本概念而钻研一些烦琐复杂的计算,全班一大半学生都表示难度太大、学不会。但摒弃这种模式而转向以轮船、潜艇为载体,巧妙地将压强浮力知识融进具体应用之后,学生都表示简单且有趣有用。
又如复习《电路》时,我改变了以前先复习知识点、再讲典型例题、然后学生练习、最后老师点评这一旧模式。而是给了每个实验小组两个灯泡、三个开关、电源及若干导线,放手让学生设计有多少种情况可以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多少种情况是只让一个灯泡发光的电路,在什么情形下会出现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对应的电路图如何画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这节复习课我发现他们在初二时掌握得非常差的内容都得到提升和巩固,在随后测试中发现学生这类题目答题准确率很高,即使全班最差的学生都能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接法和特征。这种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随后复习难度比较大的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测密度等重点实验时都采用这种方式,对应的测验成绩证实这种方法的实效。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結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增强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使学生对该实验有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三、引导独立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独立学习,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
首先必须使学生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故事借境、习题情境、漫画情境等激发学生思维。如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境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办法,办法越多越好,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这样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过程既是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科学观念,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柳斌.中学教学全书之物理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13.
[3]胡兴发.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10).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学生源动力,让学生喜欢学习
学生有了好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然会有相应满意的考试成绩。因此尝试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做起,一步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物理的氛围里。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尽量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且富有情趣。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寓教于乐,改变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情况。如以前讲授压强浮力时,往往离开基本概念而钻研一些烦琐复杂的计算,全班一大半学生都表示难度太大、学不会。但摒弃这种模式而转向以轮船、潜艇为载体,巧妙地将压强浮力知识融进具体应用之后,学生都表示简单且有趣有用。
又如复习《电路》时,我改变了以前先复习知识点、再讲典型例题、然后学生练习、最后老师点评这一旧模式。而是给了每个实验小组两个灯泡、三个开关、电源及若干导线,放手让学生设计有多少种情况可以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多少种情况是只让一个灯泡发光的电路,在什么情形下会出现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对应的电路图如何画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这节复习课我发现他们在初二时掌握得非常差的内容都得到提升和巩固,在随后测试中发现学生这类题目答题准确率很高,即使全班最差的学生都能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接法和特征。这种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随后复习难度比较大的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测密度等重点实验时都采用这种方式,对应的测验成绩证实这种方法的实效。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結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增强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使学生对该实验有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三、引导独立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独立学习,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
首先必须使学生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故事借境、习题情境、漫画情境等激发学生思维。如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境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办法,办法越多越好,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这样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过程既是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科学观念,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柳斌.中学教学全书之物理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13.
[3]胡兴发.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10).